(圖源:網絡)
在過去的一年裡,氣候變化引發了災難性的極端天氣和全球範圍內的動盪,曾經屬於科幻小說範疇的話題正逐漸成為主流故事。
早在2004年,羅蘭·艾默里奇的災難片《後天》就描繪了一場全球氣候災難,沿海地區被海洋吞噬,氣象混亂。15年過去了,電影中的場景似乎正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氣候變化增加了颶風、洪水、野火和乾旱發生的可能性,一種新的小說流派正在贏得全世界宿命論迷的喜愛——「氣候變化小說」。美國作家、氣候變化小說迷丹·布魯姆說:「它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
「很多人都說氣候變化不是真的,」布魯姆說。「這些人讓我們和另外一部分人非常生氣,因此氣候變化小說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除此之外,美國總統特朗普曾表示他將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也「推動」了這一流派的發展。
本月在澳大利亞發生叢林火災(圖源:Asia Times )
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比較文學教授安德魯·米爾納表示,氣候變化小說還沒有擺脫科幻小說的束縛,大多數人喜歡氣候變化小說是因為他們本來也喜歡科幻小說。
「它在與傳統的科幻小說在文本、作家、讀者、出版商、電影導演、粉絲等方面都有相似之處,」米爾納表示,「但很明顯,近年來這一亞流派發展得非常迅速。」諸如「青年氣候罷工」和「反抗滅絕」等全球性抗議活動提高了公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作家 J R Burgmann認為,氣候變化小說和電影反映了一個知識日益豐富、人們日益關注社會的現實情況。「這種關注反映了人們對現實世界擔憂,」他說。
而且,由於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氣候變化小說已經成為一種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人們越來越擔心氣候變化和作家寫那些讓他們害怕的災難性後果。
當然,關於氣候變化的小說和電影並不新鮮。巴拉德的《燃燒的世界》(1964)和約翰·布倫納的《羊抬頭》(1972)描繪了一個遭受環境破壞的世界,充滿了作者對生態危機的擔憂和對人類破壞生態行為的嚴厲譴責。
正如氣候變化小說的作者Jean-Marc Ligny說的那樣,公眾意識的增強,以及一系列乾旱、野火和熱浪的侵襲,使得氣候變化成為一個「難以忽視」的話題,「氣候變化有故事,而讀者需要有人告訴他們這些故事。有統計,有數據,但這些並不能說明什麼,但氣候變化小說可以讓人們更加了解這種情況。」
文章來源:Asia Times
實習編譯:王雨芹
編輯:SHAN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