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音C9的五種玩法搭配——寫於上市一周年後

2022-02-28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凱音C9的五種玩法搭配——寫於上市一周年後

在狂躁的市場和用戶心態下,我也很久沒有寫過這麼簡單的玩法分享文了。

凱音C9這台機器到現在也一直沒有寫長文,但又覺得不寫的話也實在可惜。首先得佩服一下凱音對C9的定位之精準、品類之狹窄,精準到沒有競品,而我作為有一定閱讀量基礎的作者去寫東西,用戶自然很在意「結論」,結論無非是要在同價位里給它的素質定個性什麼的——但這玩意吧,體積堪比小型入門台機,但你又不可能拿台機當對比的對象,定價的那個區間也沒有什麼便攜類的競品,但你要問我它的聲音水平有沒有達到這麼高(價格)的級別,電子管這一不可忽視的重要特性又該如何去定義它的價值?

所以,與其去關注如何把C9定性、告訴大家值不值得買、它的用戶畫像是哪類,不如單純講一下我的玩法得了。因為我感覺選擇去買C9、並把C9留在身邊的人應該是清醒的,大家把自己的需求想清楚比任何的文章都管用。而且上市有了一年的時間,C9的聲音水平我相信應該沒有什麼爭議,至少在我看來,從聲音來說它絕對稱得上是一個頂級的隨身玩具。

講個趣事,凱音在發樣機出來之前都會在機身上刻字,而因為我之前的N3Pro上面刻的是「HUFI」,所以張濤蜀黍也繼續在C9上刻了「HUFI」發給我。梁蜀黍就不樂意了,怒斥我「你丫才HUFI」。

好傢夥,C9不HUFI還有靈魂嗎?

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的是,C9不僅聲底不HUFI,即便是開了電子管也並不HUFI,在展會上第一次聽到時我就對它的素質給了很高的評價——當我聽完覺得C9的聲音素質非常高時,猛然發現此時的狀態是處在電子管模式。而在電子管/電晶體的音色切換方面,C9的調音差異做的並不激進,不會像N8的電子管那樣從厚重大氣變成糊穿地心,所以也會有人覺得C9的電子管「不夠味」。

關於所謂的「膽味」,我曾經在SP2000T的文章中鮮明地表達過自己的觀點、以及對一些用戶的偏激觀念做過反駁:「膽味」本身也只是一種狹隘的說法,就好像【模擬系統】不一定非得發出模擬味的聲音,【數字系統】也不代表就做不出模擬味,有些頂級的電子管耳放呈現出來的聲音就是中正的底子,電子管再在音色上起到正向的打磨。在我看來,C9的「膽味」是含蓄且高級的,它不壓暗高頻、不影響透明度、不對絕大部分的基礎素質做妥協,雖然在進入電子管模式後不可避免地會給大動態、兩端延展、結像凝聚力帶來一些劣化,但這種劣化無非是讓C9的聲音從「頂級」變為「次頂級」,而不是一下子就給你削到殘廢。所以還是秉持著我一貫的態度,我討厭一切非黑即白一刀切的觀點,你可以不喜歡C9的電子管模式,但那些動不動就扯「沒有膽味」、甚至是「裝飾型電子管」、「假電子管」的用戶,除了認知狹隘以外,聽力應該也不敢恭維,典型的又菜又愛現的言論,我在我的文章評論區不作回復。

在電晶體模式下,C9本身的底子是現代的、硬朗的,非要讓我給它定個性的話,那就是【它接駁任何頂尖的隨身播放器,都可以帶來系統層面的提升】。從硬素質來說,接駁入門級的播放器,提升的是整體的聲音綜合水準;從玄學來說,接駁P6Pro、LP6系列這種頂尖的播放器,帶來的是聲音安定感、細膩度、控制力的提升。所以還是回到之前的話題,我個人認為C9在【搭配】方面在我看來不存在【雞肋】的情況。只是我必須承認,我這種手頭台機設備比較多的懶癌晚期患者使用C9的頻率真的不高,而你如果是潛在用戶,也記得捫心自問一下,自己願不願意給C9這種設備充電、精心挑選對錄線、找風格合適的解碼等。即便你對C9的聲音再喜歡,但你的HIFI旅程中如果和「捆綁」一直沒有什麼交集,可能用一陣子後丟海鮮市場的機率還是挺大的。

關於C9的五種玩法,有具體的、也有籠統的,不廢話了,直接開始。

玩法1:凱音N8 4.4 LO+原配對錄線 推薦電晶體模式

註:素質音色兼顧的參考級隨身表現,完美「官方CP」

老梁曾經自豪地跟我吹噓過N8的「頂級Line Out輸出能力」,我證明他沒有吹牛逼。雖然在展會上很多搭配都是使用的N6ii+A02主板,但非要說我心目中最好的官方CP是什麼,我還是選擇N8。雖然不少人吐槽C9的原配對錄線聲音不行,但其實在和N8的搭配下,如果不去找第二根更好的對錄線做參照,其實是很難說出這個組合有什麼明顯短板的,無非是「夠好」和「更好」的問題罷了。

這個組合下的音色依舊是很凱音的風格,厚但是不糊,聲場比N8要拉得更遠更開一些,比N8更有稜角但是並不僵硬,聲音顆粒感和潤澤度有一個適度的平衡,女聲甜也甜、男聲醇也醇,這就是我一直覺得凱音的人聲味道調教得很高級的地方。關於這個組合的一句話結論,大家可以參考一下E01這塊主板全面進化後的聲音,具備良好的透明度線條感和拳拳到肉的低頻與肉感,你說它是流行神器吧,那大動態和結像框架的安定感其實又是非常全能的,管你大編制還是OST給都通吃了。

玩法2:樂彼P6Pro 4.4 LO+Vivid Pro對錄線 推薦電子管模式

註:此處的樂彼可以替換為絕大部分的中高端播放器,比如(鈦)墨菊、R8等

這裡的組合就是我開頭指的「統稱」,P6Pro這種頂級播放器只是作為一個代表。而Vivid Pro對錄線是我聽過的對錄線中我認為非常適合電子管模式的一根,比較冷門、1699的價格也有點小貴,來自品牌Signal Force,去年購於成都戈聲。這根線的特點是單晶銀+惰性氣體屏蔽泵,在我聽過的所有對錄線里,它在透明度、速度感、微動信號響應能力方面都有著顯著的優勢,整體是會比較偏器樂一些,中頻部分和著名的「藍神線」相比沒有那麼近、結像也沒有那麼肉,強調空間規模和層次感一些。

這根線在搭配本身比較偏現代的前端或者解碼時會顯得偏亮,而在電子管模式下則有一個完美的相性匹配,聲音鬆弛、高頻能量略有收斂,人聲的甜度和毒性也起來了,尤其是女聲的尾音氣息的吞吐感特別的迷人和細膩。如果你買C9回來主要是看重了它的電子管模式,那這根對錄線很值得試試。而作為一個參照的話,我也是建議電子管模式的用戶儘量去選擇敢堆料的、偏解析和線條感、瞬態較好的的對錄線,帶給電子管模式一個素質輕微劣化的冗餘空間,可以說C9頗有一種「你只管給我素質,聽感包在我身上」的感覺。

玩法3:樂彼P6Pro 藍牙接收模式 4.4+藍神線 推薦電晶體模式

註:這個組合看起來非常的不HIFI,但真的可以聽。

P6Pro作為「地表最強藍牙尾巴」,在藍牙接收模式下也可以實現超低的失真表現,而在經過C9的有損放大以後也完全是可用範圍。至於為什麼會推薦藍神線,則是考慮到了風格適配的問題。藍神線是天域聯達店長「Blue」大神製作的對錄線的簡稱,售價1K,是一款比較偏重韻味的線,甚至可用把C9往N8那個方向的風格給帶一帶,而P6Pro在開啟藍牙接收後的聲音劣化主要是動態和密度,仔細對比的話結像會變得有一些鋸齒感,所以我們自然不用考慮如何讓這個組合具備多麼全面的綜合素質,而是去把流行人聲的表現優勢最大化地保留。藍神線非常好地彌補了P6Pro開啟藍牙接收後聲音略薄的問題,接駁C9的前提下,人聲醇厚、蓬鬆,結像稍稍拉近但是不會顯著影響聲場寬度,器樂表現除了大動態不足以外也依舊是表現不俗的,只是沒有Vivid Pro那麼鮮活和輕盈。這套「曲線流媒體」的玩法在經過了兩次劣化以後依舊有著很高的可聽度,甚至在LDAC編碼下的素質表現還是勝過絕大部分的隨身設備的,泛流行樂的表現相當抓耳和毒人。

玩法4:德森瑞H1 單端 LO+原配對錄線 推薦電子管模式

註:優質的「有線流媒體」方案。而且我大方承認用原配對錄線是因為手頭沒有更好的單端對錄線。

德森瑞H1是一款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大尾巴」,一度和大菠蘿齊名,聲音是比大菠蘿更加均衡一些,也沒有自家DTR1系列那麼濃厚的韻味,單端和平衡呈現出了一靜一動的兩種音色:前者可以通吃各種耳塞、控制力極佳,後者則可以直接搞定絕大部分的常見大耳,聲音大氣開揚、張弛有度,機器只有一個常規國磚的大小,驅動我們印象中難搞的大耳時聲音卻顯得很從容。而大耳的專業戶們還有專推頭戴的「雞血固件」,連HD800都可以驅動的有模有樣。

這個機器的單埠具備數字輸出和Line Out功能,而剛好C9的輸入端不論是否為平衡,最終都可以輸出平衡的模擬信號。從H1這邊解碼出來的感覺就是比較真水無香的,但也倒不算完全的素淡,密度表現非常優秀,加上原配的3.5對錄線,整體就是一副「不會出錯」的樣子,所以我依然是推薦電子管模式,其聲音表現不會輸給任何頂級的便攜播放器。而大家應該對DTR1系列的強大LO輸出有所耳聞,H1這裡自然也沒有落下,只是很多用戶可能還是對平衡輸出有一定剛需、覺得一定平衡輸出才算用到了C9的完全體,但這一方面,既然凱音提供了【單端進,平衡出】的途徑,還是希望大家對凱音這方面的處理有信心吧。

玩法5:樂圖S2 4.4 LO+藍神線 推薦電晶體管模式

註:打造出【傳奇】級小尾巴S1的樂圖,在S2上又領跑了Line Out功能。

相信看到前面的用戶可能都猜到我會去寫小尾巴+C9的搭配了,但為什麼在這裡強調是樂圖S2,因為在我印象里,目前S2應該是第一個在小尾巴上開放了Line Out模式的。而像樂圖S1、樂彼W2等型號,雖然說在無負載下的實測失真值都低至0.000X%,經得起所謂的「有損放大」,但相比直接的Line Out輸出來說,可能最關鍵的並不是失真的那一點升高,也不是低輸出阻抗不能適配高輸入阻抗,而是如果你使用了Po口來做Lo,在接駁C9時,聽到了兩套的耳放的音色疊加,而不是純粹的解碼+C9放大的聲音。以S2來舉例,如果你不用S2的Lo,而是最大音量的Po直接輸出,那麼聽到的就是S2的解碼+S2的放大+C9的放大,如果用Lo模式,才是S2的解碼+C9的放大。而在使用體驗上,S2擔心用戶操作不當「炸耳朵」的情況出現,在打開這個功能之前需要拔下耳機來進行操作,如果有友商想要跟進這個功能的話我也建議效仿。

這個組合的聲音從解碼和耳放的匹配程度上看著是有些「瘸腿」的,但卻更加體現出C9的優質音色對於不同解碼的包容性,而樂圖S2本身的Po口和前代相比,在聲音結像的立體感、凝聚力、以及能量分布方面是顯得更加高級和從容的,加上良好的信息量輸出,如果基於沒有對比的前提下不會讓你覺得這一套系統的聲音有什麼明顯短板,是較為清淡、平衡、介於溫吞水和熱情之間的一個聲底。從個人口味來說,我依舊是推薦藍神線作為對錄線搭配,可以讓這套組合的聲音向S1的那種熱情暖厚稍稍邁一步、但又足夠克制地去把應有的層次和細節交代好。而至於為什麼推薦電晶體模式,主要還是基於S2時,C9電子管模式下的聲音本身塗抹感就相對明顯,藍神線的風格又會在聽感上加強這一特性(不是吃信息量,而是會把結像打磨的圓潤一些)。而S2在作為純解碼的時候,聲音還是明顯比較肉糊,這套系統下的信息量表現和層次感明顯比以上的搭配弱了很大一個檔位,會顯得有些難為它。總之,樂圖在小尾巴方面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寶藏品牌,S2在小尾巴的紅海階段依舊有著自己顯著的強競爭力,Line Out輸出功能便是其中之一。

以上寫了這麼多,並不是打算真的去安利C9本身有多牛逼,而且我甚至相信絕大部分買了C9的用戶並不會通過看評測的形式來對其聲音種草——我可以武斷地下一個結論,C9優秀的聲音本不應該有什麼爭議,而我見過的所有關於C9的爭論都來自於它的定位、售價、甚至是原配對錄線不夠好等。作為一個定位極其狹窄、售價區間也沒有什麼競品的型號,這篇文章只是作為一個搭配參考,來儘可能地拓寬它的可玩性範圍,比如即便是沒有Line Out輸出的UA5、Link2 Bal、W2等小尾巴,接駁C9的聲音也是依舊高度可聽、且好聽的,如果你還在猶豫是否買C9、以及手裡的C9怎麼玩,不妨仔細參考一我這篇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2a6f8a051eab94baa08b7129f4e68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