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姑姜素敏:84歲時圓寂,缸葬3年弟子重新打開時,仍舊栩栩如生

2023-11-15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尼姑姜素敏:84歲時圓寂,缸葬3年弟子重新打開時,仍舊栩栩如生

前幾天南京靈谷寺的法師被人圍觀拍照衝上了熱搜,畫面中櫻花盛開,法師站在櫻花樹下雙手合十,十分虔誠,這大概就是佛門的意境,其實不止現在很多人追求佛法,佛法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精神寄託被國人所追求,在大眾的眼中寺廟中的法師幾乎都是男性,然而阪依佛門的法師也有不少不為人知的女性,她們不叫做和尚,叫做尼姑。

這裡要提到一個尼姑叫姜素敏,出生於1911年遼寧的一個望族,此時的中國正在腐朽的清末,她出生時恰好是辛亥革命的第一年,整個社會每天都在經歷著不同的混戰,吃不飽飯和死人的事幾乎天天發生,饒是這樣的情況下,她的父母打從她一出生也沒有讓她感受過一點動盪的生活,她的童年充滿著安穩與幸福,她的父親出生在書香門第,身上帶著一點當時文人的封建落後思想,在她很小的時候就給她裹腳,裹腳就是封建社會的一種陋習。因為當時的社會追求女子三寸金蓮,於是在女孩很小的時候的用布條強行勒斷腳板,停止骨骼的正常生長,於是小時候的姜素敏在父親的安排下進行了裹腳,這之後她很長時間不能下地走路。

不過幸好,她的父親並不反對她讀書,只是從小姜素敏就對四書五經不感興趣,而是喜歡佛經古籍,當時的她也並沒有過多的參悟,只是閒暇時經常去寺廟聽高僧宣講,日子長了,她的父母漸漸發現了她的不對勁,他們的女兒似乎漸漸有了想出家的想法,這急壞了她的父母,於是給她安排了一門婚事,也不由得她自己做主就把她嫁了,不過所幸丈夫是一位知書達理的人,發現她並不願意這門婚事,兩人也就相敬如賓的相處,婚後的姜素敏看到當時的社會有太多百姓受苦難後還自學了醫術,希望可以儘自己微薄的力量幫助別人。

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來,她一直都有悲憫眾生的思想,所以以後她選擇出家也不足為奇了。意外發生在她婚後的十年,她的丈夫是一個具有新式思想的人,不斷參與遊行希望促進社會變革,就在一次遊行中被打成重傷,即使姜素敏竭盡全力也沒挽救回來,從那以後她就堅定了自己要出家的想法,1940年,她來到了五台山削髮為尼,法號「仁義」。

仁義師太不僅幫助身處困境中的眾人參悟人生道理,還外出行醫幫助窮苦百姓,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她毅然走上前線救死扶傷,其實佛家有講究說不能見血,但是仁義師太並沒有拘泥於此,這才是到達了真正的普度眾生的境地,這也受到了很多人從心的尊敬。

1995年,84歲的仁義師太似乎感覺到了自己大限將至,於是讓自己的弟子將她圓寂後的屍身放入裝滿石灰的園缸中,通過化學反應使屍身達到不朽的結果,這就是缸葬的形式,在佛教里想要通過缸葬讓自己屍身不腐幾乎是所有信徒的追求,三年後,弟子重啟仁義師太的缸葬,發現她不僅栩栩如生,連牙齒都保留完好。成為了中國佛教史上的首尊比丘尼肉身,這也算是對於她的一種福報吧。

神不能無處不在,於是創造了心懷天下的善人,姜素敏一定是其中一個,她的這一生出生入死過也寂靜安然過,可謂是充滿意義的一生,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並且為之努力一生,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f9613d02d8cc50ecde958b0172f8f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