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赴美20年,拒見患癌母親最後一面,被曝光後他只回了7字

2024-01-21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北大博士赴美20年,拒見患癌母親最後一面,被曝光後他只回了7字

「孝道文化」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主體,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所堅守的底線。看待一個人是否有道德有節操,最重要的就是看他是否孝順。但是孝順,並不意味著愚孝,這一點孔子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孔子云:「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意思是如果父母有不義的行為,而孩子不能夠勸阻,只是一味地順從,這並不是孝順。孟子所說的「不孝有三」,其中第一種不孝,就是「阿意屈從,陷親不義」。由此可見,古人也不推崇愚孝。

可惜的是,反而在如今這個發達先進的年代,越來越多人宣傳愚孝。在父母愈發強烈的控制欲下,孩子只要稍微有一點自我想法,就被冠以不孝的罪名,甚至還要招來親朋好友,街坊鄰居進行批鬥。

在90年代,就有這樣一位北大博士,畢業後前往美國留學,20年來沒有回家一次,在得知母親病重後,更拒絕見母親最後一面。就在人們都一位他是個不孝子,並且招來媒體曝光他時,他卻只冷漠的回了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

難道這件事背後另有隱情?媒體人員很快趕到了北大博士王永強的老家,並且在王永強舅舅的口中,得知了這背後的一切。

王永強,也就是出國留學的那位北大博士,他1969年出生於江蘇常州的一戶農家,可他並不是家裡的獨生子,他還有一個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哥哥,以及一個比他大不了多少的姐姐。從小和哥哥姐姐不一樣的王永強就特別喜歡讀書,這個愛好如果放在普通人家可能是一件好事,但是王永強的父母卻不希望他讀書。

王永強家原本就不富裕,而他那個患有小兒麻痹症的哥哥出生後,更是要花費一大筆醫藥費。因此王永強的姐姐很早就輟學打工,王永強的父母也讓王永強去打工。可王永強卻希望讀書上進,為此他甚至向親戚借錢交學費,沒有錢買筆,撿別人不要的鉛筆頭使用。

終於在父母的壓力下,王永強成功考上了大學,進入蘇州大學讀書。可父母依舊沒有放過這棵「搖錢樹」。在蘇州大學讀書時,王永強因為成績優秀,每年都有獎學金,還有學校的補助。父母得知後,讓王永強將大部分都寄回家,只留一小部分給他當生活費。

即使如此,王永強也依舊憑藉著優秀的學習能力,考上了北京大學的博士。可沒想到的是,家裡的父母開始變本加厲,他們以為王永強去北京讀書,就像古代中了進士一樣,竟然要求王永強給患病的哥哥安排工作,還讓他幫哥哥找媳婦。

王永強對父母非常失望,因此在他每個月的補助漲到72元時,瞞著家裡人偷偷存了一部分錢。可這件事也被父母得知,母親還跑到他的學校,當著老師同學對他一頓臭罵,指責他不孝順。

而王永強在談了女朋友之後,不僅沒有給他出一份前,甚至還要求王永強給家裡寄1000塊,讓父母去參加婚禮。結果王永強自然沒有同意,就這樣在父母不在場的情況下,王永強和妻子結婚,並且去了日本發展。

沒想到的是,到了日本的王永強依舊沒有逃過父母的五指山,王永強的母親每隔兩三天都會給王永強打電話,內容無非就是讓他寄錢回家。為了這件事,王永強也和妻子發生了多次矛盾,最後實在無法忍受王永強的父母,他的妻子選擇了離婚。

家庭的悲劇,婚姻的慘澹,徹底讓王永強下定決心遠離父母。他離開了日本,前往更遠的美國,並且徹底和父母斷開聯繫,就這樣20年里,他沒有回家見父母一面。即使在得知母親病重後,依舊不願意回家,而當他從朋友處得知媒體「曝光」了他之後,只是冷漠地回了7個字:「清官難斷家務事」。

孝順是高尚的品德,但是愚孝卻是將家庭脫向毀滅的罪魁禍首。可惜的是,在許多父母的掌控下,越來越多的孩子變成了「周木問安,獻章求嗣」般的愚孝者,而王永強能夠掙脫父母的束縛,拒絕成為愚孝之人,無疑是一件幸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76db0bd990550e0b4264e98a5fc18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