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歐洲唯一的殖民地,戰略意義極端重要,至今不肯還給東道國

2022-09-27     遙望春風

原標題:英國在歐洲唯一的殖民地,戰略意義極端重要,至今不肯還給東道國

文/格瓦拉同志

二戰結束後,英國的實力和影響力一落千丈,再也無力維持對海外龐大殖民地的穩固統治,因此,擺脫其統治而獨立的地區比比皆是,而英國也大都採取默視態度。不過,對於在歐洲唯一的殖民地-直布羅陀,英國卻始終不肯放棄,態度極其堅決。那麼,直布羅陀到底有何價值,它對英國到底有多重要?

直布羅陀是英國目前在歐洲唯一的殖民地,位於南歐伊比利亞半島南端,直布羅陀海峽東端北岸,南部隔海峽與西班牙在北非的屬地休達相望,面積為6.5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人。直布羅陀是個多民族混居的地區,除占主導地位的英國人(約占27%)、西班牙人(約占26%)外,大多為來自北非各國的移民。

直布羅陀地理位置圖

作為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唯一水道,位於歐洲與非洲分界處的直布羅陀海峽,具有極端重要的軍事、交通和商業價值,經常被形象地稱之為西方的「生命線」和歐洲國家的「咽喉」,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而在控遏直布羅陀海峽的各據點當中,條件最優越、地位最重要的,無疑便是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文明開化的程度很早,在其境內曾發現過尼安德特人化石,證明早在史前時期這裡便有人類活動。迦太基帝國興起後,直布羅陀成為北非移民的聚居區,直到公元前2世紀,該地才被羅馬人占據。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直布羅陀成為哥特人、伊比利亞人和摩爾人競相爭奪的據點,軍事價值由此日漸重要。

直布羅陀衛星圖

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侵入伊比利亞半島時,正是以直布羅陀作為「跳板」,從而踏進歐洲大陸的。此後700餘年間,包括直布羅陀在內的半島廣大地區,淪為伊斯蘭世界的一部分,直到西班牙光復運動勝利後,才重歸基督教文明的懷抱。西班牙雖然在1410年便已收復直布羅陀,但直到1501年才將其正式納入版圖。

西班牙人占據直布羅陀後,將其開闢為重要的軍港,以控遏直布羅陀海峽、南征非洲,並以此為根據地,從事與地中海其他國家的爭霸戰爭。正是由於直布羅陀具有極端重要的地理、軍事價值,因此當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後,奪取直布羅陀以保障英國通往印度的海路暢通,便成為它念茲在茲的目標。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形勢圖

為了奪取直布羅陀,英國籌謀數十年時間,直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0-1713年),才為它提供難得的良機。戰爭開始後不久,英國便與奧地利、荷蘭結盟,同法國、西班牙聯軍展開曠日持久的混戰。1704年,作為進攻西班牙本土計劃的一部分,英國派艦隊攻占直布羅陀,並在該地建立軍事要塞。

1713年,精疲力盡的交戰雙方,最終簽訂停戰協議-《烏得勒支條約》,法王路易十四之孫菲力普被承認為西班牙國王,但作為交換條件,直布羅陀被割讓給英國。就此,西班牙在統治直布羅陀300餘年後,徹底失去對它的控制權。直布羅陀被英國占領後,長期以王室領地的形式存在,直到1830年才成為殖民地,一切軍政事務均由王室委派的總督管理。

直布羅陀市長凱婭妮·洛佩茲

在英國的控制下,直布羅陀不僅被建設成為重要的海軍基地,而且經濟高度發達。雖然直布羅陀面積狹小、自然資源缺乏,但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積極發展轉口貿易、金融、服務業和旅遊業,由此促進經濟的高速發展。據權威統計數據,直布羅陀在2015年的GDP總值為14億美元,人均收入高達40878美元,超過中國的4倍,堪稱「富得流油」。

雖然英國以條約的形式得到直布羅陀,但從上世紀初開始,西班牙政府卻順應民眾的呼聲,向英國提出收回主權的要求。對於西班牙政府的要求,英國一直採取強硬拒絕的態度,堅決不肯放棄這個極端重要的據點。從1961年開始,西班牙就直布羅陀主權問題,跟英國展開多次會談,但終因分歧嚴重而作罷。除非英國的政策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否則西班牙無法收回直布羅陀。

直布羅陀民眾反對回歸西班牙

說句題外話,西班牙在遲遲無法收回直布羅陀的情況下,為了實現對海峽的控制,便轉而占據北非兩個重要的軍事據點-休達、梅利利亞,將它們強行併入自己的版圖,以此來作為對丟失直布羅陀的「補償」。摩洛哥獨立後,一再要求西班牙交還其侵占的休達、梅利利亞,但均遭到後者的拒絕。由此來看,西班牙跟英國堪稱「一丘之貉」,都好不到哪裡去。

資料來源:《列國志:西班牙》、《列國志:英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a0ce0cf912e7ff3fa091e8bd2657c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