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票房破六億成賀歲檔黑馬,但為翻拍片正名任重道遠

2020-01-03     網絡大電影

文:南風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12月26日晚24點,《誤殺》票房已達到6.6億元,且在豆瓣評分7.6,電影《誤殺》表現出色,不僅成了賀歲檔的一匹黑馬,也成就了翻拍片的「高光時刻」。

電影《誤殺》改編自2015年印度犯罪電影《誤殺瞞天記》,講述父親李維傑為保護家人,用電影里學來的反偵察手法和警察鬥智斗勇的故事。電影由陳思誠監製,由馬來西亞導演柯汶利執導。電影雖是翻拍之作,但是因為用心、創新的改編,讓電影有了更勝原作一籌的立意和深度。

翻拍片口碑票房失衡的「撲街」魔咒

近幾年湧現出一批國產翻拍電影,因為中日韓相近的儒家文化大背景,因此除了翻拍經典影片之外,大多是對日韓高分電影的翻拍。在這些電影中則以懸疑、愛情、喜劇題材電影為首選。

改編的電影普遍存在的現象就是票房或口碑的折戟,而大多數翻拍片的現狀是口碑票房的雙雙「撲街」

今年上映的翻拍電影中,改編自義大利電影《完美陌生人》的《來電狂響》,收穫6.41元票房,改編自韓國同名電影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台灣電影斬獲9.56億元票房,兩者雖然出乎意料地收穫不俗票房成績,電影口碑卻與之不成正比,豆瓣評分分別是5.8分和4.8分。即使是曾被給予厚望的頭部翻拍片《小小的願望》,最終也只收穫2.75億元票房,豆瓣5.1的評分。

今年翻拍片中劇情片口碑票房紛紛失衡,懸疑犯罪片倒是有令人刮目之作。今年1月10日播出的《「大」人物》翻拍自韓國電影《老手》,在收穫3.66億元票房的同時,豆瓣評分6.5,算是今年翻拍片中難得票房口碑比較平衡的佳品。

12月國產犯罪片集中爆發,其中就包括翻拍片《你是兇手》和《誤殺》。翻拍自韓國電影《抓住那個傢伙》的《你是兇手》,票房僅4638.6萬元,在名導和坎城首映的加持下的《南方車站的聚會》縱使口碑不錯,票房2.01億卻不如人意。一眾犯罪片表現平平的情況下,《誤殺》以黑馬的姿勢殺出重圍,大家意識到,翻拍片「撲街」的魔咒似乎是可以打破的

融入「中國式思維和習慣」很重要

翻拍電影是比較討巧的方法,主要是藉助原有電影的人氣、口碑和故事基礎,二次創作進行借力打力。但是翻拍並非照搬原作,而是融入本土文化,進行本土化的二次創作,讓觀眾真切地相信其真實性,相信電影中的故事是本土發生的故事,否則,只是換了名字和演員的「國外的故事」。

在2018年蘇有朋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中,片中女主角依然同日版一樣,在便當屋中工作。或許是因為導演是台灣人的原因,他沒意識到大陸更習慣稱「便當」為「盒飯」,說起來是小事,但當男主操著普通話說「來份便當」的時候,這種違和感便把電影苦心經營的「中國式」氛圍給毀掉了。

電影《誤殺》的結局做了改動,與原電影不同,李維傑在保護家人成功的情況下,選擇去自首。很多觀眾將其定義為「爛尾」,將此番改動認為是電影過審的「不得已」之舉,其實李維傑信佛的人設很大程度上將電影結尾的改動變得合理化。開館之後棺材上的血跡證明素察(傷害李維傑女兒的官二代)是被悶死的;小女兒改動成績單學會了撒謊;寺廟的僧人不再接受他的布施……

李維傑本非惡人,他的自首其實是自我救贖。他的自首行為並不突兀,因為導演在細節處做到了對應暗示。而李維傑的自首,也表明本質上他是個普通的老實人,在家人遭受危機、法律不能公正地保護他們時,他不得已選擇了隱瞞和躲避,而非是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

他是中國文化孕育中傳統典型的「小人物」形象,在道德與法律的天平上,他選擇問心無愧。這種自我救贖與原作中反映出的西方式「個人主義」、「自由」的思維明顯不同,是中國人思維能夠理解的行為,同時也將電影的立意提升到了更高的檔次。

電影的改編要充分考慮到其可行性,要有的放矢進行改編和本土化創作,不要為了改編而改編,否則,「翻拍片」將長久地被觀眾戴有色眼鏡看待。

翻拍片需要正名

陳思誠曾在《誤殺》觀影活動上曾提到豆瓣評分不公正,原因是中國版的《誤殺》比印度版的《瞞天誤殺記》的8.5分低太多。且不論大眾給予陳思誠本人的負面標籤及由此引發的辯論,國人長久以來對翻拍片幾乎沒有好感無疑是事實,觀眾動輒以「中國編劇無能」「就會抄」等言辭評價翻拍片也是普遍現象。

這種激烈言辭雖有失偏頗,但也說明觀眾苦「照搬原作」、「亂七八糟」翻拍片久矣。國產片在打破一個個票房紀錄的同時,翻拍片也在從進行成長改變,觀眾也需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學習借鑑、取長補短,且製作方買了版權,用心製作的翻拍片,觀眾也應該看過之後再客觀評價。

翻拍也並非是國內獨有,近些年全球都有翻拍的趨勢。就阿加莎經典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已然拍攝三版電影,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也有中日韓三版;印度同樣根據法國微電影《調音師》的創意拍攝了印版《調音師》,印度知名演員阿米爾汗主演了翻拍自經典影片《阿甘正傳》的印版《阿甘正傳》;今年11月在國內上映的美國電影《觸不可及》改編自2011年法國電影《觸不可及》……

誠然,《誤殺》在翻拍片中屬於難得的口碑票房俱佳之作,但是僅靠《誤殺》來改變觀眾對國產翻拍片的固有印象,還是遠遠不夠的。翻拍片需要正名,需要更多有誠意的電影人共同努力探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Egqam8BMH2_cNUgMh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