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豹的定價,理性來看並不低。
28.98萬的起售價和35.28萬的頂配價格,是比亞迪個性化品牌向上發展的重要車型,所以發布會現場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盡最大可能講出自己的所有賣點,來說服消費者。
豹5這台車的定價,我還是堅持一個原則,買低配是最合理、最理性,也是最經濟化的一種選擇。
當代消費有兩種盲區,而且這種盲區已經影響了很大一批消費者。
一種是,「能花30萬買車」的消費者一定是不差錢的,至少是不差油錢和高低配的價格差,30萬都花了直接上頂配豈不是更好?
30萬預算買車用戶仍然是對經濟性有一定要求的,還沒富足到不在乎預算的地步,在這場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歷程中,企業的標定和配置組合,其實是在誘導用戶走向高配陷阱。
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低配車型往往都存在性能溢出的問題。
另一種是,買車、買高端車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消費現象,但完全不是如此,豹5的定價並不低,即便是性能溢出明顯,也需要理性消費。
當然,並非豹5不好,反而在30萬級SUV市場中,豹5是一台很能打的車。
一方面,電氣化技術組合參數兇猛,綜合扭矩760牛米,整車加速5秒級,城市用車性能非常極限,另一方面,科技感以及舒適感表現不錯,已經有了體驗數據反饋,作為一台家用SUV,豹5是合格的。
最為關鍵的是,這種設計理念非常討好用戶群體,所以城市使用方面,豹5是一台不錯的產品。
但需要糾偏,目前豹5最大的爭議點就在於是否能夠越野,考量一台車能否越野的核心標準,不是參數層面的數據多麼出色,而是長期使用之後的用戶反饋,不斷調整、優化方案之後的數據才能夠去驗證一台車是不是硬派越野車。
有一個信息差,比亞迪從沒有說豹5是一台硬派越野車,我拿到的數據一直都是硬派SUV。
越野車和SUV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必然能夠適應更高的越野強度,後者更多在應對爛路,豹5是一台擁有硬派設計、公路性能爆表的SUV,這個解釋非常合理。
如果非要定義越野性能,那麼一定是介於SUV和越野車之間。
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純電動化產品越野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一方面越野會面對各種的爛路路況,對懸架、底盤的衝擊一定會有, 底部電池設計剮蹭之後是否會引起質保失效的問題,一定要重視。
所以,我不建議豹5用戶群體去越野,更多其實是保護自己。
回到「一台越野車不越野」這件事兒上,其實還有一台車非常神奇,那就是在中國市場賣的最多的普拉多,幾十萬個普拉多車主很少真正意義上去越野。
其實普拉多車主的更多用途是城市行駛,大塊頭帶來的虛榮感非常強,但普拉多的日常使用感非常差。
比如說操控基本沒有、油耗巨高,這裡回到我們開頭聊的,並非高端用戶群體對油耗不敏感,相反他們都受不了高油耗。
在不越野這件事兒上,豹5可以說是普拉多最完美的平替產品,尤其是城市用車群體,豹5加速更快、操控更好、更舒適而且油耗更低,一定會轉化即將上市的普拉多細分市場。
總有一部分人喜歡豹5的設計理念和性能、科技感, 偶爾出去撒歡、走爛路,豹5的定位就會精準起來,搶奪一些不越野的越野車用戶群體,這必然是豹5的增量空間。
所以很簡單,豹5的登場,顯然就是盤剝普拉多的未來,還沒有上市的普拉多LC250還想在國內市場加價?不太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