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時經常有這些表現,可能是癌!到了50歲一定要做這件事!

2024-10-28   醫學原創故事會

一名55歲的男性患者,老楊,出現不明原因的便血已經整整三個月了,但他卻一拖再拖,始終不願意到醫院就診,直到整個人不斷消瘦,患者這才引起重視,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醫院,接受了腸鏡檢查,然後確診為直腸癌。

糟糕的是,CT檢查提示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了肝臟上,患者的肝臟上有密密麻麻的轉移瘤,醫生說,這提示直腸癌已經屬於晚期了。

眾所周知,癌症的分期決定了預後,分期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分期越晚,治療效果越差,本來直腸癌是有治癒機會的,但由於癌細胞擴散轉移,無疑喪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等待患者的將是一個未知數,因為大多數發生肝臟轉移的直腸癌,五年以上的生存期都特別短。

上廁所,是大家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卻根本不重視觀察自己的大便,他們會覺得,大便那麼髒那麼臭,有什麼好觀察的,往往來也匆匆,沖也匆匆,最後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明明大便很早前就已經發出了報警信號,但卻熟視無睹,一拖再拖,最終導致了可怕的後果。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上廁所時,回頭看一眼馬桶或蹲坑至關重要,恰恰是這一眼,你就可能及時發現大便異常的蛛絲馬跡,從而更好地採取干預措施。

上廁所時經常有這些表現,可能是癌!到了50歲一定要做這件事!

第一,上廁所時經常出現便血

很多人上廁所時會發現便血,無論你是便後滴血,還是大便與鮮血混在一起,無論你排出來的是暗紅色大便還是鮮紅色大便或是黑色大便,均要高度警惕,這些都有可能是腸癌發出的報警信號。

理論是,離肛門越近,排出來的血越紅,最易被誤診為痔瘡的就是直腸癌,因為直腸離肛門特別近,所以直腸癌很容易被誤診為痔瘡,從而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第二,上廁所時經常出現便秘

很多人雖然每天都會上廁所,但是排便卻很不順利,就是有那樣一種感覺,明明想排,感覺大便好像已經到了肛門口,但就是排不出來,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則要警惕便秘。

不要出現便秘,就單純認為自己是蔬菜吃少了,水喝少了,運動減少的緣故,這個時候,建議你及時到醫院就診,以便排除腸癌,當腸癌來臨的時候,腫瘤堵塞管腔,就會導致不完全性腸梗阻或完全性腸梗阻,從而引起便秘。

第三,上廁所時經常出現腹瀉

憋不住大便,一到廁所里,大便就一傾而泄,而且大便像稀水一樣,特別不成型,甚至一天要解很多次,出現這種情況,要警惕腹瀉。

不要認為腹瀉就是腸炎,很多時候,腹瀉其實是大腸癌發出的報警信號,所以一定不要忽視。

第四,上廁所時經常出現大便變細

如果說前面三種大便特別容易被人發現異常,那麼這一種大便則特別隱匿,甚至很少被人重視,那就是大便變細。

正常人的大便形狀是圓柱形,如果出現異常的大便變細,這個時候要高度警惕腸癌,因為腸癌導致了管腔狹窄,從而引起大便的變細。

但是要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不認真觀察自己的大便,是很難發現這樣蛛絲馬跡的。

要想確定到底有沒有大腸癌,到了50歲,一定要做到一件事,這件事就是腸鏡檢查,遺憾的是,很多人不重視這項檢查,有些人則認為腸鏡檢查太痛苦,腸鏡檢查風險很大,結果呢,一拖再拖,最終導致大腸癌不斷進展,從而錯失最佳治療的時機,後悔莫及。

其實,即便你上廁所時一切正常,到了50歲這個年齡,也建議做一次腸鏡,因為一次腸鏡檢查,有利於及時發現早期大腸癌以及大腸癌的癌前病變——腺瘤性息肉,從而更好地採取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