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本無歸,一下沒了30萬!警方提醒→

2024-10-12     中國基金報

來源:新聞坊、看看新聞KNEWS、上海反詐中心、北侖公安、浙江公安、廣州日報

近期股市火爆

節後第一波新股民昨天進場了

小新在這裡要提醒大家

千萬小心!不要頭腦發熱!

最近社交平台上掀起「薦股熱」

一些投資類自媒體以「發牛股」

「大師推薦」「收益翻倍」等噱頭

吸引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入群

已經有人被騙!

寧波男子充值30萬元

結果無法提現

近期,家住寧波北侖小港街道的梁先生 在某直播平台上觀看炒股知識的直播時,收到了自稱是主播的好友申請,私聊後被拉入某炒股群。

群內一「老師」在群內時常分析行情、推薦股票,還有不少群友聲稱自己就是受益者。這讓長期「潛水」的梁先生動了心,並加了「老師」為好友。

「老師」稱現在為回饋用戶免費帶大家炒股,只要將資金轉入指定APP,按指令操作即可,保證絕對不會虧損。梁先生聽聞興奮不已, 便下載了「老師」推薦的APP,並按照其指導在該款APP內進行投資操作。

剛開始時,梁先生幾次小額的投資嘗試收益都不錯,且都成功提現,這讓他感覺這是一個賺大錢的機會,便在該款APP加大投資。

陸陸續續充值了30餘萬元後,發現APP內的餘額無法提現的時候,才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

詐騙分子「收割」套路多

據了解,這些薦股群中不乏各種「收割套路」,群內自稱經驗豐富的薦股「老師」,以提供「優質股票」、帶盤指導、買賣點提示等服務篩選用戶,接下來,則根據不同目的開啟多種「收割」模式。

一、以兜售課程、軟體、諮詢服務為目的,會把「投資有風險」作為免責申明,對用戶虧損不負責。

二、旨在誘導用戶加入股票群後倒賣個人信息。

三、不法分子通過薦股來操縱股票價格,從中牟取暴利,用戶則可能以「老鼠倉」的形式嘗到甜頭。

四、投資機構通過股票推薦,與用戶建立信任,然後引誘投資者進入其他現貨市場。

還有一種涉嫌詐騙, 用偽造的高盈利記錄誘導用戶下載虛假交易軟體,當受害人發現無法提現後才覺察到上當。

業內人士介紹, 當前落入「薦股圈套」的人群日益年輕化,但是受制於技術限制,平台在打擊「非法薦股」方面比較被動,往往要投資者收集證據向監管部門投訴或舉報後,進行事後處理。

上海律師協會第十二屆銀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鄒夢涵指出,若投資者因被誘導下載軟體或進入第三方平台和機構投資遭受損失,可以依法追責。相關引導可能構成非法經營、詐騙、操縱市場、傳銷等非法行為。

類似案例此前並不少見

其實,類似的案例

過去幾年並不少見

不少人都「中招」損失慘重

2023年1月, 東莞一位黃護士在小區加入一個炒股群,下載一款叫某某證券的軟體,操作投資,7天後發現提現不了, 共計損失65萬元。

2021年10月8日, 廣州黃埔區某事主收到自稱「股票監察官」的微信好友添加申請,對方通過推薦炒股廣告,引導事主下載了一個虛假投資平台,並加入「股票交流群」。「老師」稱平台有一個新加坡的交易所投資碳中和能夠賺錢,讓事主去投資。

在「老師」的蠱惑下,事主轉入4.5萬元投資,3天後平台顯示已經賺了25萬元。事主想要提現但是失敗,對方稱提現用戶太多,網絡擁堵,要後期才能提現,後事主又在對方的慫恿下繼續投入 100萬元。當年11月26日,事主聯繫不上對方,並發現平台的帳戶資金已經清零,才發現被騙。

警方提醒

上海反詐中心10月8日發文提醒:投資伴隨風險,不可能存在穩賺不賠更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總監」「專家」提供的「內幕消息」。對於投資回報明顯高於正規平台的更要謹防被騙。

另外,市民投資一定要找正規平台進行投資。投資回報明顯高於正規平台的,或者聽他人推薦的投資平台一定要謹慎投資,謹防被騙。

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證、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個人信息,不掃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不點陌生人發來的連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df8993ce9cf6b535423f554de5c7f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