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很心痛:為什麼A股還是3000點?

2023-08-31     凱恩斯

原標題:答案很心痛:為什麼A股還是3000點?

8月31日,A股繼續下跌,即便8月有重大政策利好出台,但A股上證指數在8月表現依然是下跌。8月PMI公布,製造業49.7,回暖但依然,50榮枯以下,非製造業PMI回落但依然在榮枯線以上,介於8月是消費淡季,個人判斷9月經濟PMI回到50,帶動股市反彈,實現真正的金九到來。

上證指數20年前3000點,如今還是3000點。而最近,我看到某學者的說相聲一樣的如下對話:

A:只有中國股市好才能救中國經濟。

B:經濟好才能救股市,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是表皮,經濟是里子。

C:20年前3000點,20年後也3000點,說明A股和經濟沒關係。

對於上面這段對話,引出問題:為什麼A股一直徘徊在3000點?

A股這麼多年沒有上漲嗎?顯然不是的,創業板指數就比上證指數要活躍很多,從個股看,寧德、比亞迪等牛股也層出不窮,所以這20年不是沒有牛股,甚至可以說10倍的股票比比皆是。股市也並非沒有同步於經濟增長。但是,這裡還是有個問題,2003年我國GDP=13.74萬億,2022年GDP121萬億,也就是GDP增長了10倍,很顯然股市所有指數都沒有同步於GDP的增幅,換句話說股市沒有跑贏GDP。

於是,我們判斷可能的因素是:A股上市的股票並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裡就提一個現象你就明白了,過去20年裡面,增長最快速的其實是網際網路股,比如騰訊、阿里、美團、滴滴、螞蟻等等,而這些上市公司大多數在美股和港股上市。

換句話說,A股的問題不是IPO多與少的問題,而是IPO在這20年中,股票市場沒有給投資人輸送高品質的上市公司。否則A股各項指數表現為何不能同步於GDP的表現?

說白了,上證指數權重如果不是銀行股、房地產股、工程機械股等等,而是換成網際網路股(騰訊)、生物醫藥股(恆瑞藥明)、高端製造業股(華為)、汽車製造業股(比亞迪寧德)等等,指數早就突破3000點束縛,或許已經站在一萬點。當然,這不是說上證指數央企國企權等重股不好,而是說,指數權重股裡面的龍頭,是成熟期行業的龍頭,而不是成長期行業的龍頭。這也是為什麼創業板指數能夠比上證指數表現更好的主要原因。因為創業板面向新興產業,很多創業板的優質企業是2010年左右上市,上市的時候這些企業所在行業,剛剛進入成長期,接下來的10年,他們一直在成長。

諸如寧德、比亞迪,我們現在說新能源車可能進入了成熟期,但過去10年,其一直在成長,而當前A股需要更多的「小飛龍」來替代「老龍王」,這就是A股層面上的供給側結構優化。而這種優化,才是帶動A股整體牛市的關鍵所在。

這裡,重新強調兩個制度:一個是退市制度,另一個是真正的註冊制。真正註冊制是以市場偏好來選擇IPO企業,不是以利潤等財務指標去當門檻,而是投資人的喜好,買不買帳作為門檻。多上投資人喜歡的公司,讓投資人買到心怡上市公司的一部分,這才能讓A股進入真正的長期牛市。

由此,我們也對於投資人給出選擇股票的最終建議,好股票兩個特徵:其一、行業龍頭股。其二、處於新興產業,且產業處在成長期。我們可以用一個詞形容行業賽道:「長坡厚雪」,這個詞來自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濕雪和長長的山坡」。這意思是企業所處行業天花板很高(長坡),而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很強(血厚),最終能夠滾成一個大雪球。

最近,經緯紡機主動退市,在美股主動退市很普遍,但A股很稀有,由於大股東的現金選擇權報價高於市價,經緯紡機還出現了一輪上漲。

圍繞經緯紡機的是是非非我不關心,但對於股市來說,在辭舊迎新、結構優化上經緯紡機作為國企改革,算走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能者上,庸者下,也應該在A股實現。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讓A股的股票流動起來,讓權重股能上能下,那麼A股真正的春天就會到來。當然,慣例來一句,以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呂長順(凱恩斯) 證書編號:A0150619070003。【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2320fc8e535ae5f337b794e54e5d26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