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成為更好的父母
家學寶主筆團|心海一隅
01
演員楊爍在綜藝節目《一起出發吧》中說:「兒子,我覺得就應該嚴厲一些。」
父子倆剛到目的地下了車,楊爍就自顧自走了,走了幾步回頭找兒子,問兒子:「我是從哪邊走的?」
兒子指了楊爍那邊一下,楊爍立馬說:「走回去!」意思是讓兒子從他走過的地方再走一遍,兒子嚇得立馬往回走,一聲都不敢吭。
看到兒子走路內八字的樣子,又訓斥說:「走路不會走是嗎?腳尖朝前!回來!跑上去!」楊爍居然要求兒子跑回高坡上重新走一遍!
要知道這可是在高原上,孩子剛下車完全蒙圈狀態,就被親爸爸這樣對待,難怪兒子全程不說話,只是機械地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
很多網友看到這一幕,跑到楊爍的微博評論,讓他不要這樣嚴厲地對兒子了,其中有個評論說:你對兒子怎麼那麼凶呀?教育孩子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你的態度!
我的父親也是一樣,我現在很少回去看他。因為我一看見他,就想起他小時候對我惡劣的語言的攻擊!心寒心痛!
楊爍是對兒子很嚴厲,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楊爍對兒子的愛護,比如爬樓梯的時候,走在兒子身後伸出手護著兒子,不讓兒子有一點危險。
再比如兒子躺到床上了,楊爍特意打來一盆熱水讓兒子泡泡腳更好睡覺。這些細微的地方都可以看得出來楊爍是從心底里愛兒子的。
只是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及想鍛鍊兒子的目的,導致楊爍呈現出來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式的口是心非的教育方式了。
但是父母們不要再這樣對待孩子了,因為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是你的嚴苛,甚至給孩子帶來的心理陰影難以消散,愛孩子就請言行一致吧。
02.心裡的愛,表達出來的卻是嫌棄
前幾天,主持人小S的二女兒和小女兒拍時尚雜誌上了熱搜,兩個女兒被網友盛讚很有型,這讓很多人想起9月份小S大女兒拍片同樣引起熱議。
大女兒一張厭世臉的造型非常上鏡,小S卻轉發微博說:「在家如果敢擺這個表情給我看,一腳就飛踢過去!」
小S明明很開心女兒長大了,但是話里話外卻滿滿的嫌棄,再比如發萬聖節派對的照片,母女四人的打扮都很拼,看上去就很有節日氛圍。
可是小S卻特意說:「但許老三有點太惡。」意思是許老三的造型有點兒噁心,這樣說女兒確定好嗎?許老三聽了一定很傷心吧。
比起小S的刀子嘴,我二嬸是有過之無不及,我堂妹在二嬸的嚴厲打擊下,30歲了做事還畏畏縮縮,生怕二嬸不高興又罵得她不得安生。
堂妹小學和初中時成績很好,二嬸卻說:「別看你現在成績好,等到了高中理科就不行了!」結果堂妹上高中以後,理科成績真的下滑嚴重。
二嬸就更理直氣壯地質問堂妹:「你到底能不能考上大學?別浪費我辛苦掙來的錢!」堂妹的思想負擔越發沉重,最後只考了個專科院校。
現在提起當年的事,堂妹哭訴二嬸總是罵她,二嬸卻辯解說:「我那樣說是為了讓你努力呀!誰知道你還被我說中了呢!」
多少父母總是這樣心裡愛著孩子,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卻嚴重打擊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到頭來還責怪孩子不爭氣!
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當語言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父母口是心非的教育方式,會讓天真的孩子以為,自己怎麼做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很有可能自暴自棄,導致人生一團糟。
03.愛要表達,錯要批評
演員孫儷前幾日發微博說,小花妹妹喜歡當老師教爸爸跳舞,爸爸也學得很認真,連蘭花指都要學習,結果妹妹要求爸爸學劈叉。
孫儷調侃鄧超說:「為了愛女,我覺得他應該可以忍。」結果鄧超趕來評論說:「我做到了!」其實鄧超這樣的爸爸才最懂得如何愛孩子。
鄧超夫妻倆的教育理念是愛孩子就要表達出來,比如每年為兩個孩子準備盛大的生日派對,滿滿的儀式感表達了父母對孩子的愛。
當然孩子做錯了就要批評,孫儷曾說有一次小花妹妹吃飯不乖,她就直接安排小花妹妹去別的房間單獨吃,請她冷靜一下。
父母就是要這樣,對孩子的愛不要吝嗇表達,對孩子的錯誤要直接指出來,而不是把愛藏起來,卻用冷漠的態度批評指責孩子。
我老公曾經也喜歡跟兒子說反話,明明怕兒子冷想讓兒子穿羽絨服,他說出來的卻是:「你看你縮頭縮尾的樣子,不准你穿羽絨服了!」
兒子看爸爸一臉嚴肅的樣子,想拿羽絨服的手也縮了回去,我只能對兒子說:「爸爸是想讓你穿羽絨服的,趕緊穿上吧。」
如果父母總是喜歡用打擊的方式跟孩子說話,並且在行動上各種嫌棄孩子,會讓孩子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應該怎麼做,導致價值觀混亂。
英國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說,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過程中,基因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主導作用的是父母的教養方式。
父母有一說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有助於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讓孩子明確地知道自己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04.父母言行一致非常重要
美國的愛德華•特羅尼克博士曾做過一個「冷漠臉」實驗,實驗中媽媽跟小嬰兒剛開始互動良好,媽媽能夠及時地回應孩子的需求。
然後媽媽換上一副冷漠的臉,無論孩子如何努力,媽媽都無動於衷,直到孩子被媽媽的冷漠嚇得哭鬧起來,實驗才不得不結束。
很多父母就如這個實驗中的冷臉媽媽一樣,明明是愛孩子的,但是擺給孩子看的是冷臉,說出來的話是冷言冷語,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父母言行一致就顯得非常重要,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積極表達對孩子的愛。
中國式父母多是含蓄的,不善於表達對孩子的愛,父母要經常把你的愛表達出來,直接告訴孩子你們愛他,他是父母最愛的寶貝。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親吻和擁抱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並且對孩子說出「我愛你!」孩子才會準確地接受到父母的愛。
孩子長大以後,父母可以寫信給孩子,讓孩子能夠接受到父母愛的信號,才能讓孩子懂得無論如何,父母都是愛他的。
父母一定不要在說「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時候,卻做著傷害孩子的事情,這是最讓孩子無所適從的局面。
其次,正面糾正孩子的錯誤。
孩子犯錯誤或者做得不好的情況很正常,父母直截了當地指出來,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就可以,不能諷刺挖苦孩子,孩子也是有自尊的。
「你瞧瞧你,幹啥啥不行!我養你有什麼用?」多少父母在孩子犯錯時,風涼話摟都摟不住,直接把孩子臉面踩在腳底下。
父母應該這樣說:「你的做法是錯的,建議你應該這樣做。」分條析理地讓孩子知道正確的做法,才會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改進。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建議父母們一定不要再口是心非了,該表達的愛要表達,該批評的要直接說,孩子才會養得更出色。
下載中華家教APP,獲取更多知識和課程
您的轉發、評論、點贊是我們分享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