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除了睡著,我決不讓手機離開我

2022-07-01     丑故事

原標題:之前,除了睡著,我決不讓手機離開我

6月底的杭州,已是盛夏了。驕陽和酷暑……還能「姍姍而行」嗎?

把第11站「姍姍而行」的活動地點設在這裡,是因為曾被這裡夏日的荷塘驚艷。

一間四面玻璃的尖頂小屋,立於一片水域中央,門上一塊牌匾:禪茶一味。兩條長長的木棧道,從不同的方向而來,彎彎曲曲通向小屋,圍著它繞了一圈。

玻璃小屋的一側湖面,翻滾著綠色的波浪,碧綠的荷葉中間,娉娉婷婷盛開著上千朵紅色的荷花。猶如巨大的翡翠舞池裡,站滿了正準備翩翩起舞的紅粉佳人,美艷不可方物。

小屋的另一側,滿池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超凡脫俗,一塵不染。

今年2月,和第四站姍姍而行一起,再來到這片荷塘。池水渾濁沉悶,一片死寂。滿池殘荷,垂頭喪氣,乾枯的蓮蓬橫七豎八耷拉在水面上,仿佛再也沒有力氣站起來了。

一個月前,因為第10站姍姍而行,我又來到這裡,竟看見一片生機勃勃,五顏六色的睡蓮,安安靜靜地躺在蓮葉上,水面上。

6月26日,第11站姍姍而行正式開啟,荷花如期綻放,可是大家都沒料到的是,天也已經熱得要炸了。

一踏上木棧道,就可以看見寬大的荷葉鋪滿了水面,湖面清澈,水平如鏡。湖面上開滿了爭奇鬥豔的荷花,有含苞待放的,有已經盛開的,也有小荷剛露尖尖角。

玻璃小屋依舊不言不語靜靜地立在陽光下,它的一邊開滿了紅色的荷花,另一邊,開滿了雪白的荷花。

就像去年盛夏初次邂逅時,一樣驚艷。我和姍姍而行的朋友們一起進入畫中,進入這人間仙境,靜靜欣賞驕陽之下這天地之間的精靈,感嘆生命的神奇。

在荷塘邊站了不一會兒,我已汗如雨下,全身濕透。

回到房間,朋友們陸續如約而至。繼續淌汗……竟然開始不覺得有多熱。越來越安靜。

冷也好,熱也好,都是大自然的賜予。一起感受這個季節特有的,蓬勃而又旺盛的生命力吧。

行走到烈日下的紫藤架下,微風在廊下來回穿梭,涼爽靜謐。

有風從耳旁吹過,臉上拂過,幾顆紫藤的果實垂下來,跟隨微風擺動。

有蜈蚣從腳邊爬過,一條蛇靜靜地伏在草叢裡,無數的蝴蝶在草叢裡飛舞,一會兒停留在花朵上,一會兒停留在葉片上。

眼前大片的蝴蝶在飛舞,不停地舞動雙翅,享受著盛夏的天地。

每一隻蝴蝶都活在此時時刻。它們只是不停地扇動自己的翅膀,和微風在一起,和陽光在一起。

很快,六個小時又過去,意猶未盡。

現場半小時即興作品,只是自己和自己對話,附部分作品於後,一起欣賞。(醜醜)

烈日高溫下姍姍而行,可以嗎?

作者 / 鄭曉芬

夏天經常被提及的兩個字:「熱」、「燥」,是客觀事實?還是主觀感受?烈日高溫下姍姍而行,可以嗎?

介紹我結識姍姍而行的朋友說,這個活動是她的加油站。所以,我也來了。

第一次我只是好奇它是怎樣一個活動,第二次是逐漸進入。今天是第三次參加了。

再次認真地聽音樂,認真地吃飯,認真地走路,認真地喝茶,認真地看荷花,認真地發獃……我突然明白了加油站的意義。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外,做短暫的停留,與自己獨處,寶貴而豐滿。

大家都很忙,哪怕沒事也搞得很忙,忙著刷手機,忙著逮機會……大家都很焦慮,怕失去昨天的收穫,怕失去明天的機會。

今年是我參加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從事金融行業。全球經濟在高速發展後,顯出了疲態。這時候更需要慢下腳步,思考、觀察、等待,不急才是更好的狀態。

姍姍,才能從容,才會懂得;姍姍而行,對自己、對環境才會有深度的了解。生活時這樣,工作時這樣,做投資亦然。

不要怕停下,停下是為了更好地前行;不要怕失去,找到了自己便沒有什麼可失去;不要怕改變,變化才是常態。姍姍而行,才能徐徐圖之。

在廣袤的宇宙中,人生是微不足道的,每個人終將被忘記,不留一點痕跡。但對每一個個體來說,經歷和體驗又是如此的真實。這也夠了。

做好自己,活在當下,賦予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一起姍姍而行於世間。

過好一生,最應該感謝的,是自己。

好像有人在朝我輕聲呼喚

作者 / 李漪

那片青翠欲滴的、毛絨絨的的綠葉觸於指尖,感於心田。我開啟了無限的思緒。

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一片綠葉,生於塵世,長於大地,落於塵土,或快或慢。

姍姍而行於盛夏的午間,立在樹蔭里,夏日熱浪夾著汗滴沖洗我的靈魂。我突然發現,這些司空見慣的植物和動物,在這個炎熱的夏日,竟是如此的鮮活。

第一次這樣走近自己,聆聽自己的腳步聲,覺知自己的呼吸,感覺自己的存在。

一路上有翩然舞蹈的蝴蝶,綻放的睡蓮,靜靜的湖面,歌唱的蟬聲,相國寺的鐘聲……

好像有人在朝我輕聲呼喚:歸來吧,回到我們的本初,去聆聽自己的心。

或快或慢,在生命的旅程中去感知自我,熱愛自我,欣賞悅納自己。

我如同那片綠葉,獨特而鮮活,存在時,綠滿大地,離去時,歸於塵土。

生命如這片綠葉,它告訴我如何去知,去行,去做自己。

離開「世界」這麼久,心有不安

作者 / 朱小朱

6月26日,烈日當空,應夫人之邀前往杭州城外相心書院姍姍而行。去途順暢,於8時一刻至相心書院,客人已至二三,皆面帶善意、慈祥,吾心安之。

上午9時許,活動正式開始。收手機,止語。心想,手機就是我的「世界」,離開「世界」這麼久,心有不安。

活動中,往事塵緣歷歷如影片般在腦海中划過。

如此這般的,想起六祖慧能的話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隨即,心緒慢慢放下,心思尚能立於當下片刻,遂安。

隨後戶外散步,且行且思,心身不可合一,塵緣舊事浮上心頭,「捨得」二字,常在心中盤旋,過浮橋時看一話語,上寫:心安之處,便可戒貪嗔痴。

心中大悟,即想,既來之,則安之。心在何處,身在何處,活在何處,你就在何處,不想境界,又提升一層。

隨後,觀荷花時,看花是花,看水是水,看己還是己。

飯後,心境已開朗許多,偶有思緒,也僅是當下之事,已無昨日塵緣煩惱。

行走過後,有大雪山普洱熟茶奉上,入口醇厚甘甜,回味無窮。看手中茶盅,回首今日,心潮起伏的過程,腦中突然有一句張載的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心緒突然開朗,心想活好當下,外事煩惱自會清除,做好因之努力,果上隨緣即可。

總結一下,從靜坐時靜心,於散步時安身,於茶盞中立命。專注自身,煩惱自會清除,得大自在也。

這是盛夏提供的寶藏

作者 / 虞智健(22歲)

姍姍而行,在6個小時里,我們喝茶,閒逛,吃飯,寫作,睡覺。似乎有一種集體性的安靜,浮動在每一處細節里。

陽光像落雨一樣在大地鋪開,把我們禁足在樹木與建築的陰影里。陽光燥熱,但內心寧靜。聽著音樂,喝著茶。邊緣折射出微光的花瓶里,插著盛開的鮮花。

相心書院裡,似乎沒有一個主題,除了我與我的感受。

活動唯一的要求是專注自身。不管是窗檐上嶄新的灰,還是池塘里鮮活的荷花,都不要被它們所迷。

姍姍而行,溫柔主題下感召的反思。每一個繁忙的人,內心都有一口平靜的湖泊。

當我們放下對手上瑣事的煩憂,開始內心的審視時,浮現上來的是什麼?

當我們看到荷花,卻似看非看時,我們可能試圖把自我置於無意識中,也就是說,對內心安寧的尋找,是對「無」的尋找。

印度有個教派叫「勝論派」,他們有一個哲學體系叫non-cognition,就是說除了我們的所見,所思,所觸,我們還有一種感受世界的方式:通過無意識,通過把「無」當成一個「實有」的東西。

這次回去時,我們會帶著荷花映襯著湖泊、蝴蝶飛起與降落的回憶。這是盛夏所提供的寶藏。

可是當秋色升起,當荷花逃入水底的泥土裡,當荷葉被暮光染成金黃時,我們失去了什麼嗎?

也許什麼都沒失去。我們看不見荷花,但收穫了荷花的「無」,它一樣熱烈,一樣令人留戀。

姍姍而行,似乎是慢下來,但更多的是改變,並非從無到有的改變,而是從有到有的改變,一種與自己交換的脈絡,一種熱烈到足以把那個忙碌的自己,任意穿梭到另一個世界中的脈絡。

竟然可以6小時不碰手機

作者 / 李俊

一個月前就和愛人一起報了今天的姍姍而行。早上擔心遲到,在來的路上走錯路了。

趁愛人在和女兒通電話,偷偷將車速越開越快。超速了。還是被愛人發現。她氣得不行,開始「修理」我。沒想到在路上就開始「修」了!

關掉手機,止語。用心喝茶,用心走路,什麼也不想。

以前,除了睡著,手機一直在手。今天,竟然可以6小時不碰手機。以前總覺得:這麼長時間,當然會有很多事情需要我關注、處理。但今天6小時不看手機,也沒發生非要我處理的事情。

聽到一句讓我深受觸動的話:這6小時就是我們的生命,已經流逝,不可能再回來了。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更要給自己獨處的時間,和自己對話。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今天的活動,讓我更深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內涵。

多種善因,才能收穫善果。多做少說,為後果承擔責任。

自己,最熟悉又最陌生

作者 / 杜麗萍

很久沒有書寫文字了,不習慣。桌子上的樹葉開始有點蔫了。是的,Ta是屬於剛才那個時間的,Ta屬於現在也不屬於現在,這就是當下的含義吧……

自己,最熟悉又最陌生。

曾經,我就是我,我的世界小得只有自己,笑、鬧、開心、生氣,世界圍繞著我;後來慢慢長大了,成家了,有孩子了,父母老了,我不再是我,我是女兒,我是母親,我是妻子,我是其他很多角色,我對自己的感知遲鈍了。

很高興來姍姍而行,我們總是要慢下來,感知真實的自己,把自己修好,給自己真實的自己,給身邊人真實的自己。人有餘力而愛人,自己修好了,才能讓我愛的人更舒服。

走路的時候,腳在走著,眼睛、耳朵、鼻子、心可怎麼能停下來?飛舞的蝴蝶,搖曳的花草,清新的空氣,都能使腳步更輕盈啊。順帶著想起兩句詩,更是神清氣爽了。

感謝姍姍而行,也提醒自己不要為了趕路而趕路,姍姍而行,把自己先搞好。

好好走路,走好每一步

作者 / 曾宏元

(一)觀荷

蓮蓬初現

蓮花瓣再怎麼不舍

也將一片一片地告別

它就像是護蓬使者

蓮蓬初長,使命完成,花漸離去

一片一片掉落在荷葉上或水塘里

何嘗不是另一種姿態的美麗?

(二)觀路

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腳下

走起路來就有了不同的感覺

走過石子路,按摩感!

走過泥土路,坎坷感!

走過石板路,硬實感!

走過草叢,柔致感!

走過木廊,彈性感!

不同的路給腳底的觸摸感是不同的

每個人的一生不知走過多少路

不管人要往何處去

別忽略了腳下的感覺:

好好走路,走好每一步!

(三)觀野

停在路邊直直看著荒了的田野

蝴蝶在草叢中不停穿梭

枝兒在微風中不停搖擺

感覺它們都在動個不停,但動的區別是:

前者是「主動」,隨風飛揚!

後者是「被動」,被風吹動!

其實看到的動也只是表象

樹枝臨風而動是「被動」

但它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卻是「主動」

真正把握自己生命狀態的從來都是「主動」

不是風動,而是心動!

(四)觀

閉著眼睛與周圍外物暫時作個了斷

從上至下從頭到腳

打量自己身上的每一個重要部位

感受到一些部位的疼痛酸麻

意識到自己多年來對它們的照顧不周

它們是否用你不適的方式

在喚醒你對它的愛?

多久沒有好好照顧身體的感受了?

讓心回歸,與自己的身體一起

身心合一方能觀自在

-END-

「丑故事」邀你一起姍姍而行,

從原有的狀態里短暫抽離,

我們結伴同行,

姍姍行於山間,或自然的鄉野,

會遇見樹,遇見花,

遇見水,遇見草,

遇見微笑,遇見自己,

我們一起品茗,一起吃飯,

一起練習聽、說、讀、寫,

練習如何讓情感流動滋養彼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81b43ac8b5ad2c4bcfaa25aedf3fcb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