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基礎知識學習,表面粗糙度的概念,表面粗糙度的標註方法

2020-05-04     科技智能製造

一、表面結構要求的概念

包括零件表面的表面結構參數、加工工藝、表面紋理及方向、 加工餘量、傳輸帶、取樣長度等。  零件經過機械加工後的表面會留有許多高低不平的凸峰和凹谷。表面質量與加工方法、刀刃形狀和切削用量等各種因素都有密切關係。它對於零件摩擦、磨損、配合性質、疲勞強度、接觸剛度等都有顯著影響。

二、表面結構要求的評定參數

包括有R輪廓(表面粗糙度參數)、W輪廓(波紋度參數)、P輪廓(原始輪廓參數),R輪廓參數(表面粗糙度參數)包括Ra 和Rz 。

1.算術平均偏差Ra

  指在取樣長度內輪廓上各點至輪廓中線距離的算術平均值。

Y1、Y2、Yn分別為輪廓上各點至輪廓中線的距離。

2.輪廓最大高度Rz

是指在取樣長度內,最大輪廓峰高與最大輪廓谷深之和的高度。

三、表面結構的符號及代號的含義

1.表面結構符號:

2.表面結構代號:

四、表面結構的符號及代號在圖樣上的標註

表面結構代(符)號可標註在輪廓線、尺寸界線或其延長線上,其符號應從材料外指向並接觸表面,其參數的注寫和讀取方向與尺寸數字的注寫和讀取方方向一致。必要時,表面結構代(符)號可用帶箭頭或黑點的指引線引出標註。在不致引起誤解時,表面結構要求還可以標註在給定的尺寸線上。表面結構要求還可標註在形位公差框格上方。

五、R輪廓參數(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用

R輪廓參數(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擇應遵循在滿足表面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儘量選用較大的粗糙度參數值的基本原則,以便簡化加工工藝,降低加工成本。

R輪廓參數(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擇一般採用類比法,具體選擇時應考慮下列因素:

1.在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一般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2.摩擦表面比非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要小;滾動摩擦表面比滑動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要小;運動速度高、壓力大的摩擦表面比運動速度低、壓力小的摩擦表面的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3.承受循環載荷的表面及易引起應力集中的結構(圓角、溝槽等),其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4.配合精度要求高的結合表面、配合間隙小的配合表面及要求連接可靠且承受重載的過盈配合表面,均應取較小的粗糙度參數值。

5.配合性質相同時,在一般情況下,零件尺寸越小,則粗糙度參數值應越小;在同一精度等級時,小尺寸比大尺寸、軸比孔的粗糙度參數值要小;通常在尺寸公差、表面形狀公差小時,粗糙度參數值要小。

6.防腐性、密封性要求越高,粗糙度參數值應越小。

六、R輪廓參數(表面粗糙度參數)的檢測

1.比較法: 將被測表面與標準粗糙度樣塊進行比較,用目測和手摸的感觸來判斷粗糙度的一種檢測方法。

2.儀器檢測法:傳統的儀器檢測方法有:光切法、干涉法和感觸法(又稱針描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i8h3XEBiuFnsJQVJvz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