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戰狼》中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出自何處

2023-11-18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電影《戰狼》中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出自何處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戰狼》系列電影中最經典的一句台詞,無論是《戰狼1》、《戰狼2》還是以後《戰狼3》,這句話都會是最令人動容、最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的一句話。

最近,印阿三公然要跟我大中華做對,一時全國憤慨,紛紛強烈譴責,慷慨陳詞,而最震撼人心的應該屬這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從字面上很好理解,一看有點想現代人說的,但其實,這句話,古語有之。後人改之。

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西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西域的情況比較複雜。宣帝時期匈奴內亂,五個單于爭奪王位,其中郅支單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堅昆、丁令三國,日益強盛。囚禁了漢朝的使者江乃始,後又殺死使者谷吉。郅支單于自知有負於漢朝,害怕漢朝出兵報復,就向西跑到康居。康居王尊敬郅支,將女兒給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襲擊鄰國烏孫,深入到赤谷城殺掠人口,搶奪牲畜財物。烏孫不敢還擊,而是遠遠地逃避,於是郅支擁有了千里之遠的勢力範圍,自以為大國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殺死了康居王的女兒、貴人等數百人,還把一些屍體肢解後扔進都賴水中。同時他又派出使者到闔蘇、大宛等國,脅迫他們年年給他進貢。那些小國不敢不給。漢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屍體,郅支非但不給,而且侮辱漢使,以嘲諷的口吻說:「居困厄,願歸計強漢,遣子入侍。」漢使聽出他的言外之意,還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極。

陳湯與甘延壽了解了郅支單于的這些情況後,於建昭三年(前36年)出兵西域。甘延壽與陳湯將大軍分為六校,三校走南道,過蔥嶺(喀喇崑崙山脈西部)經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過烏孫與康居境,陳湯沿路捕獲康居副王的親屬及一些貴族,經過解釋,他們願做嚮導,並將郅支的情況作了詳細介紹。而後大軍便直抵郅支城都賴水邊,在距城三里遠的地方安營布陣。只見城頭上彩旗飄展,數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備,有的向漢軍招手挑逗,甘延壽與陳湯觀察之後便令軍士四面包圍其城,以箭殺傷守城兵士,於是展開了一場對射。

當漢兵猛烈攻城時,郅支單于身穿甲衣帶領他的妻妾數十人一起登上城樓,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飛箭射死他幾個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便發怒了,下樓騎馬跑回了他的宮室。第二天,陳湯命令將士四面齊用火攻,又擊鼓助威,漢軍冒著煙火突破外圍的木柵,趁機衝進土城。郅支單于身邊只有男女數百人及一些吏士,毫無抵禦能力。漢兵勇猛擊殺,將郅支刺死。軍侯杜勛割下郅支單于的首級,又從獄中解救出兩名漢朝的使者,從宮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帶的文書信件。入城將士搜捕敵軍,誅殺了郅支單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虜敵兵一千餘人,都交給了參與打擊郅支的小國軍隊。

事後,陳湯給漢元帝發去那封流傳千古、揚眉吐氣的疏奏:「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公元前35年正月,北匈奴郅支單于的人頭被快馬送至漢朝首都長安,谷吉等人在九泉下可以瞑目了。陳湯攻殺郅支單于之後,原來就歸降的呼韓邪單于更加臣服,表示願守北藩,累世稱臣。在漢朝的幫助下,呼韓邪單于重新統一了匈奴,此後漢元帝又將王昭君嫁給了呼韓邪,結束了百餘年來漢匈之間的武裝衝突,恢復了舊日的和親關係,這種和平局面一直持續了半個世紀,這一切,陳湯是建立了首功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8534f1976371fbebf37a663e212a1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