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你是這樣的康熙!皇帝成了吃貨真的好嗎?

2024-01-15     小愛愛歷史

原標題:原來你是這樣的康熙!皇帝成了吃貨真的好嗎?

康熙號稱「千古一帝」,文治武功,曠代傳奇。然而,隨便翻翻康熙在位時的各種宮廷檔案,都能見到這位他與美食有關的記錄。而且必須承認,康熙對於「吃」是十分講究的,他稱得上是一個可愛又暖心的大吃貨。

康熙本身對於動植物頗有研究,每到一地,便要考察一番。而對於可食用的蔬菜、水果和肉類,他特別關注。

在巡察盛京時,康熙就提到了東北的一種水果:「寧古塔所產一種的果子,滿洲稱之為『宜而哈木客』,意思就是『花水』。葉道很好,可與福建、廣東一帶的荔枝媲美,朕打算賜名『草荔』,不知大家覺得怎樣?」

具體談到當地的飲食時,他又說:「這裡的面非常好,朕曾經用好面做餑餑,可是一對比,朕吃的面又黑又硬,而寧夏的面卻又白又軟,雖然吃多點也容易消化」;「這裡的葡萄又多又好,名叫『公靈蓀』,沿著大葡萄根都有小梭子葡萄,以前吃梭子葡萄卻不知道是這麼長出來的,真是很奇怪。」

到達西安之後,康熙評價「這裡的食物面很好,豬很好,可是除此之外,肉卻硬而無味」,可見他考察得非常仔細。

雖然有這麼多地方美味,康熙還是要求京中給他運送食物。

在蒙古時,康熙給京城傳旨:「這裡有點熱,朕想吃京城的果子了,以後京中每次有人來,把文旦、九頭柑、蜜桃、山芡、春桔、石榴這些水果裝筐封好,用兩匹馬馱運來。」

此外,康熙的聖旨中還多次出現「前不久送來的王瓜很好,以後每次有人來這裡都必須帶一些,蘿蔔、茄子也帶來」等類似的記錄。

每當在地方上發現獨特的美食,康熙經常將其打包一些送到京城宮廷,與家人共享。

他到喀爾喀時,「送上幾隻羊,是朕親自看著水煮、親自操刀剔去骨頭的,裝在匣子裡,恭送給皇太后食用」。

康熙收到哈密「回回」送來的土產「曬乾甜瓜」後,趕緊寄了一些給遠在北京皇宮的后妃們。他擔心后妃們不知道怎麼吃,還非常貼心地親筆寫下「食用方法」附上:「把這種甜瓜先用涼水或用熱水洗乾淨,然後用熱水泡片,不管天熱還是天冷時都可以吃。它的味道很像鮮瓜,泡出來的水則像桃干蜜水……」

在寄回特產的時候,可愛的康熙皇帝經常在上諭最後寫上一些很暖心的話,比如:「在外面很多天了,非常眷念宮中,特意帶回這些吃的,別說不好」;或者「東西不起眼,但是心裡很挂念,不要笑話我」……

他還經常在寄特產給太子的時候寫上「送給你的食物如果好吃,那你就順便寄封信給我說好」,體現著濃濃的舔犢之情。

對於美食,康熙似乎是頗有心得的,他曾將上好羊肉放在石頭上烤熟,特別送回京給太子品嘗,交流這種「很古老,可能是沒有鍋灶的時代製作」的獨特野味。

康熙雖然愛吃,但也不是啥都吃,如其曾說「朕特別不喜歡荔枝……腌制的蜜荔枝也不能存放太久,你們與其送那些小荔枝給我吃,還不如把大好荔枝曬乾送來,還比這強」。

康熙自幼養在宮中的一位侄女嫁給蒙古郡王后,為了辦好當地迎接郡主的儀式,理藩院將各種安排上報給康熙,如「令沿途地方官員出城門迎接」、「迎接時打千兒問格格之好」等,十分細緻。而對於這些安排,康熙只有一句硃批:「銀緞等物不必進,送食物即可。」

這一句話就揭示了康熙的三觀:別整那麼多虛頭巴腦的,多來點好吃的就行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04a53477c346d0c50f30d81a658f4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