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我不配」的感覺,毀了自己一生: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如何自救

2019-06-30     漫風點點說教育

01 你也是有傷的年輕人嗎?

心理學者武志紅的《心靈的七種武器》中,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女孩從小父母離異,父親浪蕩不堪,和她相依為命的親人也相繼去世。年幼的她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為了討好別人,她什麼都肯做,但依然得不到半點尊重。就連別人對她的一點點好,她都會自我懷疑,感覺自己不配。她無比悲傷,甚至想要輕生……

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和這位女孩一般,擁有如此不堪的原生家庭。但是我們童年的經歷,確實會影響成年之後我們的自我價值感,也就是自尊的形成。

02 自我價值感,通往更好自我的必由之路

那麼,什麼是自我價值感,也就是自尊呢?美國盛名的家族治療大師,瑪麗亞·葛莫利在她的經典著作《心靈的淬鍊》中是這樣描述的:

自我價值感,有時也稱為自尊,自我接納或者自我認同。這個概念是指尊重自我,接納自己的所有人性,包括正向和負向的部分,並重視自我,視之為宇宙的獨特表現,不受別人想法的影響。這是一種內在的把握,確信自己身為一個人是有價值的,並深入認識自己的長才與脆弱之處。

自我價值感是非常重要的基礎,由此才能以尊重的方式認識別人、與人聯結。如果我尊重自己,就有能力尊重對方是一個人,不會把對方當成是某個可以讓我達到目標的物體。物化別人是破壞人性和喪失人性的過程,導致人際、家庭、國家的分裂,甚至造成戰爭。物化就是把別人視為好人或壞人,敵人或朋友,而不是獨特的人因為自身本然的價值而值得尊重和認識。

由此可見,自我價值感是人所需要尋找的最終意義。

心理學界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和ta對自我的認同、和外界的連結,都有著很強的關係。

當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很低的時候,ta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生命也毫無價值,結束生命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某人的自我價值感為30%,那麼這個人會處在極度自卑的狀態。

如果某人的自我價值感為50%,那麼這個人會經常處於自卑和防禦的狀態。當別人說話時,他們會總感覺對方在議論自己,對外界也有很強的牴觸心理。

如果某人的自我價值上升到80%以上,ta就會產生學習慾望,希望和外部世界發生連結,也可以比較平和地接受別人的批評。

當某人的自我價值感上升到90%以上,ta就會產生學習的自我驅動力,會有很強的自律性和希望自己越來越好的願景。

所以,請不要讓「我不配」的感覺,貫穿自己的一生。

03 綻放吧,就像從未受過傷一樣

隨著大眾對心理學知識的深入了解,很多人將自我價值感低的產生原因,劍指父母和自己原生家庭指向父母。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成年人的痛苦根源,確實和童年的不幸有著很深的關係。但也有一些人,雖然幼時悲慘,但卻可以藉助自己的力量,重新綻放人性光彩。

美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師,南希·麥克威廉斯就曾經說過:「我們對自己越誠實,我們就越有機會過上一種更為滿意和有益的生活」。

如果你是一名自我價值感低的成年人,你可以:

1. 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

一個人的負面情緒能被接受和尊重,便比較不容易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我們只有認識到自己的悲傷、自卑、懦弱,承認那些已經發生的不幸,才能有力量不和現實較勁。只有直面負面情緒並且接納,才能化解它們,讓乾涸的心靈得到滋養。

2.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現實生活中,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常常會習慣性看低自己,也會有拖延症狀,什麼也不想做、對什麼也都不敢興趣。

如果可以從小事入手,逐漸提高自己的信心,並重獲對自己的掌控力。可以嘗試今天比昨天早起10分鐘,把被子疊好再去上學、上班。也可以試著去運動、瑜伽、冥想,找到一個觸發點讓自己變得更積極一些。

3. 理性看待別人的評價,用「放大鏡」去記錄自己的優點。

自我價值感低的人,很容易對別人的評價「看不開」,很可能別人就是一句無心之語。我們要把別人的話,當成是參考,而不是最終的評價。偉人尚需「蓋棺定論」,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我們也要學會,不斷認同自己,給自己鼓勁。就算是一點微小的進步,也值得在日記上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時不時拿出來看看,不斷自我肯定。

生而為人,不論是偉人還是普通人,都會經歷屬於自己的「至暗時刻」。但正如FaceBook 營運長,雪莉·桑德伯格曾說過的:「那些承載著苦難的時光,那些從根本上挑戰你每一份堅持的日子,將最終決定你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就讓我們走出生命的沼澤,重新綻放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9FGwBmyVoG_1ZZLu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