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探性鬆綁!不只是廣深,這些城市也出手了

2019-11-25   國民經略

文|凱風

越來越多的城市出手了。

01

近日,深圳取消部分二手房「豪宅稅」。

過去,在寸土寸金的福田南山,只要二手房總價高過470萬(490萬),均需繳納5%的增值稅。如今,只要建築面積不高於144平方,無論總價高低,滿兩年均可免徵增值稅。

這對剛需可謂是直接利好。畢竟,深圳「豪宅稅」的標準制定於2015年,而過去四年房價大幅上行,這一標準早已不合時宜,導致許多普通房子「被豪宅」,稅費過高成為二手房交易的障礙。

接著,廣州微調限購政策:對於外地購房者來說,5年社保個稅可疊加互認。

過去,外地人買房需連續繳納5年社保或個稅,只要中斷一個月,就無法獲得購房資格。如今,社保個稅繳納記錄可以互認,即便社保中斷,只要個稅仍在繳納,均可視為正常繳納。

與深圳一樣,廣州此舉同樣是務實之舉。連續繳納5年社保(個稅)並不容易,一旦換工作或者由於企業疏忽,斷繳一兩個月的情況普遍存在,如今將社保與個稅疊加互認,無疑更加接地氣。

可以說,廣州深圳的政策微調,務實性遠遠大過刺激性。不過,在樓市裡,任何風吹草動,都容易被放大解讀,從而成為一些人炒作的概念。

02

與廣深微調不同,許多二線城市正在以人才政策之名,打開圍牆缺口。

近日,據中新經緯報道,成都天府新區放寬限購門檻,三類人員購房不再受戶籍、社保限制:直管區招商引資企業(機構)員工、行政企事業單位員工、引進(推薦)人才三類人員。

雖然這些人員不再受社保戶籍限制,但需執行5年的限售政策。

在成都之前,南京六合區就已出台新政,只要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購房不必再提供2年社保或個稅證明。

天津也是如此。今年10月,天津出台人才新政:對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項目,非本市戶籍職工在天津無房的,買房無需提供社保證明。

三亞的政策相差不大:全日制大專以及以上學歷的人才,在三亞實際工作滿一年,且繳納一年社保及個稅的,可在海南省購買一套房產。

可見,這些城市,均在以「搶人大戰」之名,在限購的圍牆上悄悄打開了一道缺口。

人才政策,成為這一輪樓市試探性鬆綁的工具。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國已有150多個城市發布了人才政策,相比去年大漲40%。

顯然,人才政策,既不乏搶人大戰的正當性,同時不違背樓市調控的大方向,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托底樓市的目的,可謂一舉多得。

03

這些政策,都是典型的試探性鬆綁

正如凱風君一再說,中國樓市是政策市,所有調控都服務於經濟大環境。樓市調控到底是松是緊,是大松還是一概從緊,都要是視經濟形勢而定。

所以,每一次經濟形勢發生變化之時,每一次樓市環境出現轉折之時,試探性鬆綁都會層出不窮。

不過,這種試探性鬆綁,會否被承認,會否放大到所有城市,會否成為新一輪寬鬆的前奏,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還記得不?在2018年下半年,試探性鬆綁就已輪番上演一番。從山東菏澤、湖南衡陽到青島,試圖取消搖號、限價乃至限售的舉動就屢見不鮮,不過有的城市闖關成功,有的城市闖關失敗。

然而,到了2019年年中,政策陡然收緊,力度之大,甚於以往。重要會議明確「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工具」,高層警告「凡是過度依賴房地產發展經濟的國家和地區,最終都要付出沉重代價」,相關部門紛紛收緊房地產融資。

正是在此背景下,樓市出現了轉折點:半數城市房價出現微跌,二手房下跌城市首次超過上漲城市。(參閱《注意,一半城市房價跌了!》)

如今,又到了一個轉折時刻,到底是繼續從嚴還是適當鬆綁?

04

可以確定的是,基於穩樓市的需要,政策微調獲得了一定的彈性空間,試探性鬆綁並未遭遇政策的彈壓。

然而,至少到目前,我們仍未看到樓市大幅鬆綁的徵兆。這一次,決策層對於政策的強大定力,超出了許多人的預料。

如果樓市的試探性鬆綁,只局限於人才政策,或者僅延伸到限售、限價等非核心調控手段上,那麼樓市就難以翻起太大的浪花。

還是那句話:沒有限購限貸寬鬆和大水漫灌,樓市鬆綁只是維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