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說,嘴上說不要身體很誠實?

2019-12-12     明天會更好651011

先講個故事吧,在2008年武老師第一次去學催眠,是美國催眠大師艾瑞克森流派的,而他的老師是艾瑞克森最得意的弟子史蒂芬,吉利根。

他不到20歲就開始跟隨艾瑞克森這位大神級人物,同時也先在大學學習心理學專業,最終拿到了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博士學位。

武老師和吉利根有多次對談,吉利根認為美國大學系裡的心理治療,過於重視思維和頭腦,卻忽視了身體,可身體是什麼呢?他認為,身體就是潛意識。

在吉利根的課上,第一次學會用身體去聆聽,然後震驚地發現身體太敏感了,竟然能夠感覺到對方的感受,甚至有時能體會到對方的想法了。


至此,才第一次真切相信,人本主義大師羅傑斯所說的共情是可以實現的。共情的定義是站在對方的立場,感激所感,想其所想。

在武老師在讀大學時,對此百思不得解,「我怎麼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想到別人的想法呢?」

雖然他總被人說是善解人意的人,但還是覺得這簡直是不可能,所以,可以說是到了2008年才真正開始懂得共情是什麼。

不過,他也為自己辯解了一下,雖然以前不懂,但其實以前他一直能在很大程度上做到,只是沒有明確意識到。

接下來會說身體,這是非常吸引人的內容。武老師曾寫過一本書叫《身體知道答案》,這本書是他是被讀者評為最有療愈性的一本書。

接下來進入調查,你什麼時候發現你的身體能感應到別人的感受,你能想到別人的想法?

我覺得,我是大概在讀中學的時候。那時候特別喜歡看小說,看到虐的劇情時,就會哭,有時候哭得嚴重時,我能感覺到,我的心在疼。

看影視劇時也會有,實際上我的身體、思想和頭腦,沒有受到任何傷害,但就是哭了,是因為共情到劇中的人物的感情。

分享一段魯米的詩:

身體是一件儀器,用以測量

精神的天體。透過這星盤來觀測,

讓自己變得如海洋般浩瀚。


隱喻

一切都是一切的隱喻,這裡要講的是關於身體冷暖的隱喻,先講個故事。

2007年武老師剛開始做諮詢時,一天來了一位30多歲的女士,雖然是夏天,可她穿著毛衣還覺得冷,於是把諮詢室的空調調高了,甚至停掉了。

她本來是談別的事情,可和她談著談著,武老師覺得越來越冷,特別是手和前臂。

當時雖然還沒有形成用身體聆聽的意識,但他直覺,覺得這份身體感覺不是他的,應該是對方的,或者說這是她投射過來被武老師認同的。

於是把這份感覺反饋給她,她說也有同樣的感覺,接下來就使用了精神分析最常使用的技術——自由聯想。

問這位來訪者,當感受到這份冷的時候,她會第一時間想到什麼?這個問題,解開了她最深的一份傷痛。

她想起自己大概五六歲時,被父親送走給別人養,這是父親第二次把她送人。以她所知,父親並不重男輕女,這麼做的原因是,很可能是一種無意識的輪迴。

父親小時候兩次被爺爺送給別人養,結果父親也把自己的孩子兩次送給別人,第一次是送給親戚,第二次是送給了父親的戰友?

這位來訪者回憶父親戰友的家是廣東北部山區,冬天很冷,當時正好趕上下雪,她的記憶是冷極了,乾脆總是坐在屋子裡的炭火邊烤火,可怎麼烤還是冷,最後生了一場大病,父親的戰友被嚇著了,又把她送了回去。


在諮詢室回憶這段痛苦記憶時,她越來越冷,瑟瑟發抖,簡直像是重新回到了當年的情景一樣,即便是夏天,即便是穿著毛衣,即便是在廣州的一間屋子裡,可她還是冷的厲害。

武老師想,這應該不只是身體的冷,這主要是心冷,是父親兩次把自己送人導致的嚴重被拋棄感,於是武老師讓他好好去感受這份冷,並且並請她講述當時的細節。

在講述過程中,她先是越來越冷,接著是被拋棄帶來的痛苦情緒體驗開始爆發,她痛哭失聲。不過,和她安靜的外表一樣,她的哭聲也有些壓抑。

自從她開始痛哭後,那份冷逐漸緩解,連武老師也覺得越來越熱,最後甚至她脫掉了毛衣。從此以後,她再也沒有在夏天穿著毛衣來到諮詢室,最多只是穿著長袖。

當時武老師作為一名新手諮詢師,覺得這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後來在做廣州日報的編輯,又看到另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那是2008年1月,很多媒體報道湖南婁底有一位62歲的退休教師,也是異常怕冷,冬天最多的時候要穿38件上衣和11條褲子,還要生兩個爐子。

夏天的時候他也會穿7件衣服和三條褲子,可這樣還是冷,他簡直是最怕冷的人了。

然而,當地醫院免費給他做了各種檢查,沒有發現相應的生理問題,所以傾向於認為是心理問題。

看到這個新聞時,武老師想起想起前文的來訪者,再次明確認為他們這種身體上的冷,應該根源都是心冷。


這位來訪者兩次被父親拋棄,而這位退休教師他的回憶是,自從92年妻子遭遇車禍去世後,他的體質開始變差,常常感冒,同時也越來越怕冷。

這兩個故事,也許你會覺得有些極端,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你長時間地感覺不到人際關係中的溫暖時,你發現外部世界好像變冷了,而你的身體好像也變冷了。

這樣的故事,心理學有一個術語可以來解釋,這個術語叫「軀體化」。所謂軀體化,就是你的某種情緒,不能在情緒層面去表達,就通過身體來表達。

在前文的思維中講過,心靈過程有思維過程、身體過程和情緒過程。情緒過程最好在情緒層面去表達,當這個過程的表達受阻時,就可能轉而通過身體來表達。

這個時候身體的表達,就非常有象徵性,像是一種隱喻,再講一個故事吧。

有一個深圳的男孩,高考發揮失常,不能如願考上北大、清華,最後被父母送到東北讀書。

他想讀廣州的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或華南理工大學,但父母不同意,他們的理由是你從來沒有離開過家,從來沒吃過苦,你去東北的冰天雪地鍛鍊一下吧。

結果,他在東北那所大學,嚴重不適應,短短的一學期,他瘦了幾十斤,經常肚子疼,會疼得流下汗來,還莫名其妙的一次骨折,摔斷了腿。


媽媽心疼他,就帶他到當地最好的醫院檢查,卻檢查不出肚子疼的緣由了。

在武老師個人看來,瘦幾十斤、肚子疼都是他心靈深處的反應。首先,他的所有好友差不多都在南方讀書,僅有的幾個在北方的,也全集中在北京,這樣他在東北那所大學感到異常孤獨。

其次他不能接受自己的「失敗」,他認為自己應該去北大、清華的,東北那所大學儘管也不錯,但他認為配不上自己,所以他根本不願意去適應那所學校的生活。

再次,他覺得自己被拋棄。高考填報志願時,他的父母沒有徵求他的意見,強行給他填報了這所大學,並且明確地對他說:

我們以前對你太溺愛了,你應該去過一下獨立的、有挑戰的生活。這讓他覺得自己既被父母否定了,也被拋棄了。

這三個原因加在一起,令他在東北那所大學度日如年。他不能接受那所大學的一切,從老師到同學,從宿舍衛生到食堂水平。

於是,他一到那所大學,便對父母說,我在這裡待不下去,我想轉學,我想回到南方去,不行復讀也可以。

但是,他的父母絲毫沒有理會他的呼聲,反而嘲笑他說,這麼一點苦都受不了,怎麼這麼沒出息!

從此以後,他不再對父母講他想回去的想法,甚至他可能都不再對自己這樣講,他想強行在這所學校待下去,做一個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


然而,這只是他意識上的努力,他的潛意識仍然執著於回去的念頭,仍然拒絕融入這所學校。

於是,在潛意識的指揮下,他討厭那所學校的飲食,吃的很少,很快瘦了下去。甚至可以說是,在潛意識的指揮下,莫名其妙弄斷了腿,肚子也疼得厲害。

也可以說,他心中積攢了太多的死能量,這些死能量無法轉化為生能量,而父母也聽不到他的聲音,於是這些死能量轉過來攻擊他自己,最終導致了一系列的身體問題。

他不再和父母說回去的念頭,但他會和父母說這些明顯的事實:他瘦了,他骨折了,他肚子疼。

通過這些事實,他在表達一個信息:我都這麼慘了,你們還不讓我回去,你們還愛不愛我,你們還是稱職的父母嗎?

本來,他想和父母溝通,用語言來表達這個信息,但父母不允許,無奈之下,他改用身體來傳遞這個信息。

當他的事情到了這種地步後,他的父母終於聽到了他的聲音,也在武老師這位諮詢師的分析和勸說之下,最終選擇退學,將孩子接回了廣州。

身與心的呼應,這一點在現代醫學上,得到了充分重視,現在很多疾病被稱為「身心疾病」,就是認為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當發現身體問題是軀體化時,我們該怎麼辦呢?武老師的一位來訪者的做法值得推薦。


當她深切地發現,自己常玩軀體化遊戲而傷害自己身體時,發自肺腑得做了一次許願:

首先她對自己固有的身體問題說:謝謝你一直以來幫助我,替我承擔情緒上的痛苦,當我過去力量不夠時,這樣做是明智的。

但現在我有了力量,我發誓,不管情緒上的挑戰有多大,我都會努力去內部覺知,並在外部關係中表達,我再也不想讓身體受這份苦了。

這份許願,雖然不可能讓她徹底改變,但但的確在相當程度上幫到了她。也許你可以學習她的這個做法。

總結

1.當你長時間感覺不到人際關係中的溫暖時,你會發現外部世界好像變冷了,你的身體好像也變冷了。

心理學稱這種現象為「軀體化」,是指你的某種情緒,不能在情緒層面去表達,結果就通過身體來表達。這個時候身體的表達就非常有象徵性,像是一種隱喻。

2.當一個人心中積攢了太多的死能量,這些死能量無法轉化為生能量,而他人也聽不到自己的聲音,於是這些死能量就會轉過來攻擊自己,最終可能導致身體問題。

3.當發現身體問題是軀體化時,可以學習武老師的一位來訪者的做法:發自肺腑地做一次許願。這份許願,雖然不可能讓我們徹底改變,但的確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幫到我們。


思考

我一直都知道身心是一體的,但這兩個故事才讓我深切體會到,原來作用範圍這麼廣,效果這麼強烈。

我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了我的親人,我的一個家人,她身體很壯,感覺身體很好,然而但不知道為什麼經常生病吃藥,感覺情緒暴躁,有抑鬱的傾向。

現在想來有可能就是,她的情緒沒有辦法在情緒層面表達,就只能改用軀體化,用身體的方式表達。只是這份代價太沉重了,可能會傷害她身體的根基。

最後引用一段青島羅剛的詩作為結尾:

小時候,情緒很誠實,

高興了就笑,不高興就哭,

可他們說,不可以!


上學時,語言很誠實,

愛就說喜歡,恨就說討厭,

可他們說,不可以!


年輕時,思想很誠實,

對真理堅持,對謬誤批評,

可他們說,不可以!


我只好,

關閉了思想,關閉了語言,

關閉了情緒,關閉了自己。


我以為,就將這樣老去,

沒有思想,沒有語言,沒有情緒。


我哪裡知道,什麼都關閉不了身體,

它就那樣誠實地,暴露了所有的秘密。

願你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願你有一個被愛照亮的生命。

謝謝你的欣賞,觀點來自《武志紅的心理學課》,對於本文內容,你有其他觀點嗎?歡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uJSDCW8BMH2_cNUgoSq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