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認知,新冠病毒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傳播能力並未減弱
目前公認的數據統計認為,首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發病時間是2019年12月1日。首位前往醫院就診的患者可能出現於12月12日。到目前疫情已持續4個月,但我們對其的認知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在國家衛健委官網公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對病毒的理化特性描述為:對冠狀病毒的理化特性的認識多來自對SARA病毒和MERS病毒的研究。病毒對熱敏感,56℃30分鐘可有效滅活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對病毒的理化特性描述
而且,許多醫學學者也認為,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也可能會跟SARS疫情一樣,會在夏天自然消亡。
但是,3月30日,南京醫科大學沈洪兵院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王其龍等在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發表了一項研究論文,打破了人們以往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
該論文報道了江蘇某城市一傳播者在洗浴中心感染其他8人的傳播案例。研究成果顯示:新冠病毒在高溫、高濕環境下傳播能力並未明顯減弱。
據悉,一位具有武漢旅行史的患者在溫度約25-41度,濕度為60%的某浴室洗浴後發病並確診。在其洗浴後的第2、3、6、7天進入浴室的7人相繼被確認感染,且一非直接接觸的工作人員也被確診。
王其龍教授表示,流感病毒包括SARS還有一些其它的病毒,在高溫環境或高濕環境它是不利於傳播的。新冠病毒跟流感或SARS情況不太一樣,它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的傳播能力跟與在其它環境中相比,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
這項研究結果為新冠病毒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了潛在新的線索,同時似乎也為疫情的結束蒙上了一層陰影。
研究摘要截圖
全球大流行下的中國現狀
疫情在2019年冬首次爆發於中國武漢市,隨後在2020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逐漸變成一場全球性大瘟疫,是全球自二戰以來面臨的最嚴峻危機(波及範圍已超過二戰和1918年流感大流行,堪稱史無前例)。
2019年12月26日,武漢市呼吸與重症醫學科醫生張繼先最早發現和上報此不明原因肺炎,並懷疑該病屬傳染病。其後該病在武漢市出現大規模疫情。2020年1月23日,武漢市政府宣布採取疫區封鎖隔離措施,是近代公共衛生史上第一例將1100萬人口的大城市採取封鎖措施。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宣布,總體上中國大陸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兼中央應對疫情小組組長李克強宣布,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中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抗疫取得初步成功。
截至2020年4月8日,全球已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一共224個國家和地區,幾乎無一倖免,東帝汶、南蘇丹、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小國均已有確診病例)累計報告超過140萬名確診病例,導致超過8萬名患者死亡。
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確診人數已超越中國。其中確診人數最多的美國已超過40萬人。
義大利、西班牙、美國、法國、英國、伊朗死亡人數已超越中國。其中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義大利死亡已超過一萬七千人。
谷歌全球疫情數據統計(2020-4-8,12:00)
其中,熱帶國家例如巴拿馬、阿聯、多米尼加共和國、沙烏地阿拉伯、馬來西亞等國家確診人數均超過千人,每百萬人口感染人數大多已超過百人。這也佐證了新冠病毒並不像我們之前想的那樣怕熱怕濕。
截至4月7日24時,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1190例,其中境外輸入確診714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95例(境外輸入358例),現有疑似病例83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13334人。
過去一周(4月1日至4月7日),新增確診病例248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36例,占比95%,本土病例12例,占比5%。
從以上數據也可以看出目前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目前95%的確診病例為境外輸入病例,本土零星散發病例存在,無症狀感染者的存在以及康復者是否會再次感染的不確定性使得局部暴發疫情風險仍然存在。目前全國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階段。
疫情何時休
疫情已經持續了4月有餘,本土疫情已經基本控制,海外疫情仿佛正處於高潮階段,形勢依然嚴峻。
鍾南山:6月份結束疫情是可以期待的,但有前提條件
3月12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發布會,鍾南山表示,預測本次疫情在6月份結束是可以期待的。冠狀病毒在溫度較高的夏天是比較不活躍的。但是也要取決於各個國家的重視程度。假如一些國家不重視疫情的危害性和傳染性,結束的時間就不好說了。
但是,新的研究認為,溫暖潮濕的環境可能不會削弱新冠病毒的傳播力(洗浴中心空間較為密閉,也對病毒的傳播造成了影響,想要確認病毒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傳播力,還需要進一步模擬類似環境進行實驗),加之大多海外的國家干預措施力度沒有中國強烈。按照鍾老的推測,兩個前體條件的實現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可能疫情結束時間還要延後。
危機或將持續18個月?
美國國土安全部前任官員朱麗葉特·凱伊姆發表在《大西洋月刊》文章中預測,當前的危機或將持續,並將給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蒙上陰影。這篇題為《準備好了,這場危機或將持續18個月》的文章中指出,「這場危機的終結,不會像檢疫和關閉措施的出台那樣迅速,並且不可能很快結束」。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在其發布的一項研究中也指出,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役或將持續18個月。該觀點認為,解決當前危機的唯一方法就是研製相關疫苗,這時間大概與疫苗研製的時間一致。文中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疫情將在什麼時候結束?二是人們何時才能恢復正常的生活?
第二個問題引出了一個新名詞即「退出戰略」,即解除限制並使生活恢復正常的一種方法,而這涉及到新冠疫情走勢的四種模式。
1.非典模式新型冠狀病毒如果和非典一樣,在夏季來臨會自然消失,或者大幅減弱。到時中國乃至全球疫情都會大幅下降,甚至嘎然而止。
2.季節性流感模式 夏季突然消失,冬春季節再次流行。
3.B肝模式此類疫情很像B肝之類的傳染病,有可能和人類長期共存,難以徹底消滅。但是一旦研製出有效的疫苗,就可以通過疫苗防止其傳染和發作。疫苗一旦出現,就能夠有效抑制新冠的蔓延擴散。從而使人類可以和它長期和平共處。
4.愛滋病模式 愛滋病至今沒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新冠肺炎也有類似的愛滋病症特徵。很有可能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沒有有效的疫苗控制,因此會長期的困擾人類,使人類在它的折磨下艱難的生存。並且看不到徹底勝利的曙光。
以上四種模式,僅僅是一個粗淺的描述和初步判斷,僅供大家參考。
張文宏教授曾說,新型冠狀病毒是目前為止人類遇到的最狡猾的病毒。在有關消除疫情及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戰略上,多數西方國家還存在很多問題。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採取退出戰略,這將是一個重大的科學和社會挑戰。也許我們需要永久改變我們的社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