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努力工作反而更窮了?做到這兩點,遲早變有錢

2019-10-11     陸水新知

「越努力越幸運」,這句話一度成為了不少人的座右銘。不過很多人卻發現,自己努力工作卻反而越來越窮,不禁在心中產生了疑問:我明明努力了,為什麼還這麼窮?

在他們看來,富人一天就掙了自己一輩子都掙不到的錢,而自己已經非常努力地工作了,卻還是沒錢,這是為什麼呢?

「罪魁禍首」很可能是「窮人思維」。窮人思維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比如目光短淺、斤斤計較,這些表現歸根結底都源於同一個原因——「稀缺心態」。

美國經濟學家穆來納森認為,由於金錢的長期匱乏,窮人的絕大部分注意力都用在了對錢的追求上,以致於忽略了更珍貴的東西,這便是「稀缺心態」。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人越沒錢,越是滿腦子都想著錢,從而影響到智力和判斷力,最終走向失敗。

所以如果你已經很努力地工作了,卻還是沒錢,或許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陷入了「稀缺心態」的怪圈。

那麼該如何跳出這個怪圈呢?做到以下兩點,遲早變有錢!

第一,規劃人生

如果你對首富們的成功經歷有所了解,你會發現他們中的不少人都是一開始就給自己定好了目標,做好了規劃,然後按部就班地去完成。

馬雲的夢想是改變世界,為此他逐步完成了創立阿里、超越美國的對手、每天納稅100萬等階段目標。

王健林也曾說過,要想成為首富,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方說先掙一個億,掙到了再去實現下一個。

無論是馬雲還是王健林的成功經歷,都顯示著人生規劃的重要性,而且有沒有規劃對人生的影響遠比你想像的大!

哈佛大學曾對一批大學生做了一項長達25年的研究,最後發現,這些人中,目標長遠而明確的都成了社會頂層的富人、精英。

目標明確但相對短期的人也都成為了中產階級,目標逐一被實現。

有著大致目標的人都成了社會的中下層,生活雖然平凡,但也還算穩定。

而那些從來沒有目標的人則淪為了社會的最底層,過著窮困潦倒的日子,充滿抱怨。

如果把人生比作大廈,那麼規劃就是這座大廈的骨架,沒有足夠堅固的骨架,又如何「平地起高樓」?

第二,開源節流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會花錢才會賺錢,事實上這是個偽命題。

巴菲特在成為世界首富後依然保持著節儉的生活習慣,5G手機都出來了,他還在用翻蓋機,房子50年沒換過,座駕也是二手車。

就連地上有個1美分的硬幣,他也會不顧旁人的目光,彎下腰撿起來。

因為在他眼裡,這1美分不僅僅是當前的1美分,未來它可能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或許是下一個10億美元的開端。

首富尚且如此,我們沒錢的人在花錢的時候更應該克制,花錢和掙錢的關係就好比一道數學題,泳池一頭注水,一頭放水,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注滿?

如果你花錢的速度比掙錢還快,不窮才怪。反過來,如果你一邊開源,一邊節流,很快就會盆滿缽滿。

​總之,如果你已經很努力地工作了,卻還是沒錢,或許是因為上面說的這種「稀缺心態」,而要想擺脫這種困境,就需要做到兩點:規劃人生和開源節流。

如果都做到了,相信你遲早會變有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sWuiuW0BMH2_cNUgkQv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