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英國「虧損」4000億後,捐1億「示好」國內,李嘉誠想回來?

2020-03-26     陸水新知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各國都共同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為了減少人群聚集,不少國家都採取了非常措施。英國就宣布,關閉所有的餐廳、酒吧等公共場合。

這不禁讓人想到在2019年花了430億港幣買下英國最大的連鎖酒吧的李嘉誠,這位叱吒商界數十年,做生意「從不失敗」的首富,此時也正面臨著另一場嚴峻的考驗。

很多人都知道,李嘉誠全家早已加入加拿大籍。而自2013年起,李嘉誠就開始出售國內的資產。

據統計,截至2019年,李嘉誠賣掉的資產就已經超過了1700億,而他旗下的長和集團在國內的資產僅剩下10%左右。

與此同時,李嘉誠在歐洲大舉投資,截至2018年底,長和在歐洲的資產已經達到了6700多億港元,占比超過了50%。

李嘉誠在歐洲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英國,投資總額超過4000億港元,作為回報,李嘉誠獲得了英國7%的供水市場、30%的天然氣市場以及40%的通信市場。

就在一部分人以為90多歲高齡的「李超人」將在異國他鄉締造一段商業神話,另一部分人認為他「掏空」中國、建設英國時,誰也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

英國為了脫歐,承諾將公用事業國有化,這也意味著李嘉誠在英國投資的4000億可能會面臨虧損。

在此之前,李嘉誠還在繼續出售國內的資產,將大連一個8年都沒能完工的項目賣給了融創中國。公開數據顯示,李嘉誠在2011年以19億的價格買下了這塊地,2019年又以43億的價格出手。

而在英國作出上述承諾之後,李嘉誠以24億的價格收購了上海的一個項目,又宣布將與內地的吉電股份共同投資25億組建合資公司。

這也被不少人視為是李嘉誠重新布局國內的重要信號。

事實上,多家機構認為,2020年將會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一年,所以很多海外資本和企業都有意擴大對華投資。

雖然今年年初的「黑天鵝事件」有一定的影響,但不少在華外企表示,這並沒有影響它們在中國投資的信心,一些外企反而更加看好中國,加快了在中國布局投資的腳步。

有觀點認為,中國金融市場將成為世界的「避風港」。

「精明」如李嘉誠又豈會看不到這一點?尋尋覓覓,也不過是為了為自己的資產尋找一個「避風港」;驀然回首,卻發現這個避風港一直都在他的眼前。

這次考驗中,李嘉誠也捐出了1億港元支持抗疫。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他是因為想回來發展而「示好」內地,畢竟之前香港四大家族的另外三家紛紛響應政府號召,捐出大量土地時,李嘉誠遲遲沒有發聲,最後才宣布給當地的中小企業捐贈10億港元的「應急錢」。

​其實對於類似的質疑,李嘉誠早已作出過回應。他說,自己不是道德家,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商人如果不會賺錢,就算不上好商人,也沒有資本去做慈善。

或許李嘉誠投資英國和重新布局國內,都只是「在商言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pZwEFnEBiuFnsJQVvr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