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網絡營銷專家薛立新導師:家長幫助孩子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2019-07-22     中國企業發展

一、自己跌倒自己爬

委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生活中並不是我們不想受委屈、怕受委屈、受不了委屈就能夠迴避的。 要想孩子在劇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下去,就得具備經得起受得住委屈的心理素質,因此從小開始委屈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對孩子進行隨客觀存在的委屈鍛鍊,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當孩子受了委屈時,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大動干戈。 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家長就不必為此硬要去找人理論清楚。 在家裡也可以在某些問題上讓他受點委屈,之後再給他分析事因,講明道理或向孩子承認錯誤。 對孩子進行委屈鍛鍊時要注意進行是非教育,在勇於承受委屈的同時勇敢地站立起來,以健康心態和高尚人格直面人生。 承受委屈是堅強勇敢的表現,是增強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最基本的途徑。 家長只需善於運用「相信你能。」「你肯定可以試一試。」

二、學會放棄,調整自己的情緒

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藝術大師、專家學者、政壇新秀或全能冠軍,因材施教才能更符合人的成長規律,因此放棄在許多時候是一種智慧之舉。 在物慾橫流、燈紅酒綠的現代社會,貪婪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什麼都不肯放棄的人,什麼都想占為己有的人,結果會連本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也會失去。 學會放棄,就是教育孩子,在「利」與「益」兩者之間要正確取捨,在應該放棄的地方果斷放棄,在不應該放棄的時候,勇往直前地挺住。 家長可對孩子說:「即使失敗了,也未見得是件壞事。」

三、獎勵要有「度」

家長對孩子的獎勵要適度,要重視孩子的內部獎勵———從活動本身中獲得滿足。 有的人雖然長大了,但還非常依賴外在的、他人的「讚揚」,只要他人說「不好」,心裡就會非常難過。 所以,家長獎勵孩子時,要常常提醒他,獎勵的是「他身上的積極特徵」,而不是事情本身。

四、促進人際交往,培養堅強意志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選擇朋友,並讓他們初步掌握人際交往的能力,教育他們樂於關心和幫助同伴,包容朋友的不足。 孩子的獨立性、堅持性、自制力差,常表現為有始無終,虎頭蛇尾,忽冷忽熱的衝動行為。 為此家長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培養他們的堅強意志,如每天堅持在同一時刻讀一篇文章就是一種磨練意志的方法。 讓孩子能自己告誡自己:「我應當怎麼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fIZHWwBmyVoG_1Zmw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