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著名網絡營銷專家薛立新導師:6個善於與同學合作的好習慣

2019-11-16     中國企業發展

很多家長心裡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我的孩子只要好好聽課,就能把學習成績搞上去,不用跟同學有太多來往,尤其不可以跟別的同學學壞。 因為家長總認為孩子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在交友方面總是嚴格把關。 漸漸地,孩子在學校里越來越孤獨,快樂越來越少。實際上,良好的同學關係,不僅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幫助孩子養成善於與同學合作的習慣。

一、給孩子一個明朗的家

家長需要盡力在家裡營造開朗樂觀的氣氛,讓孩子可以說心裡話,讓所有的困難都能在家庭的歡笑中迎刃而解。 孩子有了開朗的性格,在學校里就更容易和同學打交道,自然而然地就會願意和同學合作,一起解決問題。

二、讓孩子分擔家務

家務活應該讓孩子分擔,可以事先討論,充分徵求孩子的意見。在歡笑中,讓孩子學會與父母協作。 如此一來,孩子在學校就能與同學更好地配合。

三、耐心為孩子解答問題

當孩子向父母尋求幫助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耐心地為孩子解答。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孩子的挫敗感,讓他有勇氣向別人開口,並把這看成是自然的事。

四、向孩子請教

父母對於自己心裡的困惑和煩惱,可以請孩子幫忙出主意。 無論孩子的主意是否有用,父母都應該儘量鼓勵。 這樣孩子可以逐漸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因為父母在家裡就是這麼做的。

五、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

無論孩子犯了什麼錯,家長都不能強迫他屈服。 如果在家庭中讓孩子有了太多的挫折感,那麼進入學校以後在正常的人際交往中,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會特別差,特別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最終導致厭學。

六、掃去孩子眼中的陰霾

作為家長,當你發現孩子心事重重、少言寡語時,一定要刨根問底,找到孩子情緒波動的根源。 隨後,要儘量引導他開朗地對待人和事,重新找回自信心。 孩子畢竟還小,非常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扶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bdSdW4BMH2_cNUgDM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