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網絡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在前一段疫情特殊期間,孩子們的居家學習更離不開電腦和平板設備,一時間眾多電子產品在消費低迷的零售市場中異軍突起,不降反升,原因就是孩子們學習需要更多的手機或者電腦。
電子產品不僅影響著大人的生活,對孩子的教育形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可以說已經成為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必備品,高科技改變了我們的勞動和生活方式,也讓孩子和家長能夠接收到更多更新的教育方法。
不得不說高科技產品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是顯而易見的,除了網絡,手機,電腦之外還有很多高科技的育兒產品也在不斷的減輕家長的負擔。
可以說父母們的生活觀念,育兒理念,飲食方式,休閒養生等等都離不開高科技產品和信息的影響,今天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智能家電產品,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都已經當成是一種理所應當而毫無阻礙的接受了。
不斷適應科技發展的生活的關鍵就是要不斷融入新的科技觀念中,而並非只是一味的追求新的科技產品,當我們沉浸於體驗高科技產品帶給生活快樂和喜悅的同時,同樣也要通過反思來警惕一些高科技帶來的三種形態,做理性的科技型家長。
1. 盲目拒絕與排斥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太小或者是害怕孩子使用手機平板會耽誤學習,就一味的排斥甚至不讓孩子接觸高科技產品。
誠然過度的使用電子產品不管是對孩子的視力還是注意力都會有不良的影響,但是那並不代表讓孩子完全與這個電子化的社會隔離。這是一種比較封閉頑固的教育理念,對新事物的拒絕與排斥並不在於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孩子可以不用但是不能妨礙他們去理解那是什麼。
家長抱有這樣的心態主要還是出於不想打破現有生活,不願意突破保守的習慣和觀念,並且對孩子過度保護。
2. 過度追求高科技
與封閉保守的心態相對應的就是有的家長非常提倡高科技育兒的方式,從而對所有的傳統觀念不予接受,他們早早的就開始用平板來給孩子做早教,或者只願意用早教機器給孩子講故事,學英語,而自己去忙著工作,沒有多餘的時間陪伴孩子長大。
過於依賴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心靈發展同樣有不好的影響,為了追新而不在乎孩子的感受,或者是為了追求新奇而不斷的買電子產品,可能就並非只是對新產品的科技感感興趣,而是對新鮮產品抱有一種盲目追求的心態。
電子產品再好也比不上父母的陪伴,而且過度依賴新潮科技產品有可能會讓孩子也沉迷手機和平板,失去了雙向溝通的能力,長大後孩子有可能會不願意主動思考,只喜歡被動接受知識。
3. 不甘落後攀比心態
有的人會因為別人換了新款的手機就自己也想要擁有,在育兒上也是聽說了孩子的同學用了這樣的教育方式而自己也要用,這樣不甘落後的攀比心態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不利的,容易增長孩子的虛榮心。
科技產品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們逐漸享受到了科技產品帶來的便捷和快樂,但也不能丟失理性的思考,尤其是在育兒方面不能太過於依賴電子產品。
本身利用科技產品並不代表要丟失勞動和育兒的觀念,有一位媽媽對於新科技就很敏感,當她的家裡買了新的洗碗機之後,發現女兒對新的洗碗機非常感興趣,並且對媽媽說:「這個真好用,以後咱們家裡誰都不用洗碗了。」當媽媽聽到這種話之後,就明白了孩子話里的意思,曾經孩子是需要幫助媽媽一起洗碗做家務的,這下有了洗碗機孩子就不需要勞動了。
考慮兩天之後媽媽決定和孩子再次討論洗碗機的事情:「孩子,媽媽發現你對咱們家的新洗碗機很感興趣對嗎?」女兒回答:「是的」接著媽媽說:「這兩天我想了一下,如果洗碗機壞了或者沒有電不能工作的時候,家裡的碗怎麼辦呢?」當她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給孩子選擇:一個人用洗碗機是為了節省時間和精力去做別的事情,但如果洗完作為勞動意識培養的一部分的話,那麼手動洗碗還是必不可少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洗碗機不是為了逃避勞動而設計的。
如果遇到了洗碗機壞了或者是沒電,孩子寧願把髒碗堆在洗手池裡放置不管也不要洗碗的時候,那就說明他失去了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媽媽對孩子說:「當洗碗機不能工作的時候,我們仍然要和平常一樣將碗洗乾淨再去做別的事情,而不是等洗碗機修好再洗。因為沒有人會喜歡生活邋遢不能自理的人。」
孩子明白了媽媽說的道理,今後家裡並不是每一次吃完飯都用洗碗機洗碗,而是孩子和家長會一周有幾次一起勞動的時候。
說到科技帶來的親子溝通問題,最明顯的就是手機,通常家裡面吃完飯之後孩子和家長都埋頭於手機的世界中,對抬頭就能看到的人視而不見。
長此以往就會造成交流的機會減少,父母想要不讓孩子沉迷手機,自己在他們面前就要做好榜樣,甚至可以互相達成約定,家人都在場的情況下,幾個小時之內不允許碰手機,這樣就能增加很多父母和孩子交流溝通的機會,營造更好的家庭氛圍。面對高科技產品,學會做智慧理性的家長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rNscanEBiuFnsJQV1aV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