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給予了多大的機遇?

2019-12-26   一諾農旅規劃


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幾千年的農耕歷史深厚而久遠。鄉村是傳統農耕生活的載體,但經歷了農業服務工業,農村服務城市之後,「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田園美景已成為花錢才能看到的風景區,鄉村已然成為落後的代名詞。而城市與鄉村生活的脫節使城市生活長大的孩子不識農家之苦,出現「田中谷自生」的笑話。

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源,也是精英文化之根。農業、農村、農民的問題是壓在黨和國家肩上的重擔,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自2003以來,連續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於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別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要真正使鄉村富起來,僅靠國家政策的扶持是遠遠不夠的,鄉村要實現自身造血,才能可持續發展。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發展理念,這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明確了鄉村發展新思路。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生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不僅可以滿足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可以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將成為我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向。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不僅能夠將農業從單一的生產功能向休閒觀光、農事體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拓展,滿足城鄉居民走進自然、認識農業、體驗農趣、休閒娛樂的需要,而且能夠藉助其較高的經濟效益,吸引和調動各類經營主體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轉變經營方式、保護產地環境的積極性。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我省調整農業結構的重要途徑和加速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近年來的扶貧實踐充分證明,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已成為全省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通過發展休閒農業,有利於帶動餐飲住宿、農產品加工、交通運輸、建築和文化等關聯產業發展,有利於農村產品變禮品,增加農民的經營性收入;有利於民房變客房,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有利於農區變景區,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保障農民收入「四季不斷」。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還能夠實現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已成為保障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的突出亮點。

同時,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可以在客觀上倒逼地方政府和農民等各類經營主體共同努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美化村貌、綠化道路、凈化環境,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來建設,保護了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也是弘揚傳統耕讀文明,不斷豐富提高鄉村文化內涵的過程,必將極大地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旅遊產業的興起,有利於培養一批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正是在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各地湧現出了一大批以生態良好、產業多元、村風文明為突出特徵的美麗鄉村。

前提:「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延長三十年」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延長三十年」是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穩定發展的前提。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的飛速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巨大的消費市場和良好的發展根基為這一朝陽產業吸引了無數投資者的目光。然而,土地問題一直是讓投資者萬分頭疼的問題,正值第二輪土地承包剩餘十年的節點,對未來土地政策的不確定讓一部分打算投資農業的人踟躕不敢冒險。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延長三十年,政策一出,給打算投資農業的人和靠土地生活的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也為正在發展中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供了一份保障。

趨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對鄉村生態環境、生活水平和居民素質的提高有著毋庸置疑的推動作用,可以說,是鄉村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休閒農業開發講求生態、有機、無污染、無公害,利用優美的田園景觀、自然生態與環境資源及鄉村文化和農家生活,為民眾提供休閒、輕鬆、健康的度假。從這個意義上講,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休閒農業發展的基礎,同時,良性的休閒農業經營也是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措施。此外,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引領農村構建新時代的產業治理模式、生態治理模式、社會治理模式,助力脫貧致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文明素養和文化水平,為廣大農民提供生態宜居、和諧美麗的幸福家園。

優勢: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休閒農業的基本屬性是以充分開發具有觀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前提,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遊客參加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供遊客領略在其它風景名勝地欣賞不到的大自然情趣。如今,農業+文化創意、農業+生態旅遊、農業+觀光休閒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規模化、企業化、現代化經營發展已是大勢所趨。農民將閒置土地流轉,再到園區打工,收入增加的同時,更不用遠離家鄉,受離別之苦。

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對農業、農村發展具有獨特的促進作用,能夠促進農民增收,對減少空心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等社會問題有推動作用。同時,鄉村旅遊的發展可以推動農村綠色發展,助推「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又可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盤活閒置農村資源,有效拉動內需,是實現共享發展非常重要的途徑,也是反哺農業與農村、推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堅實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