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孫子兵法》常被誤讀的一句,講的不只是詭計,還有人性!

2020-03-24     書語人間

書語人間:每天10分鐘,陪你讀懂1本好書,點擊文章右邊的「關注」,一起成長



大家好呀~


今天,靈遙將為你繼續帶來《華杉講透孫子兵法》一書的共讀。



上一篇文章的末尾,靈遙和大家提到了《孫子兵法》里的「詭」道,也就是計策和計謀。(更多內容,請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兵法》里最重要的一個字,可惜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是不是有不少朋友在讀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這些秘籍都有哪些了呢?



其實,你心裡的小九九呀,早就被孫子看透了。


於是,在「五事七計」的後面,孫子跟著寫道,「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而制權也」


你可別小看了這僅僅20個字。


它雖然很簡練,卻道出了一個真理,那便是,根據對戰場形勢的變化,趨利避害,把不利給化為有利。


讀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會更加地迷惑了,靈遙,既然孫子說要把不利給化為有利,是指要採取某些陰謀陽謀,來讓對方中計嗎?



其實呀,真正的答案,恰恰相反。


因為,詭道雖然從出發點來看,都是造成對方的錯誤判斷,引起對方的失誤。但是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對方也在對你採取同樣的措施。因此,真正想要立於不敗之地,與其說要讓對方怎樣怎樣,不如說讓自己強大起來。



至於這個到底該如何做到,這篇文章將告訴你答案。


01.

別鬆懈,

別犯錯。


不得不承認,我們對一件事情真正上心時,往往會從準備階段起,便做出一個最為周密的計劃,力圖做對每一件事情。


然而,在孫子看來,一旦上了戰場,不犯錯,比做對,更重要,也更有挑戰性。


說它重要,是因為你如果錯失了一個好的機會,那麼,你在未來還有可能會有千千萬萬個贏回來的機會。但是,你一旦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輸光了自己的全部底牌,那麼,便很有可能再無回頭的機會。



因此,做人做事都請時刻牢記「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古訓,不要一時意氣用事,斷了自己的後路,徒留一生的遺憾。


既然「不犯錯」這麼重要,很多人為什麼還明知故犯呢?


很簡單。


貪婪是人類的本性,也是我們人類一路走來的原動力所在。


然而,當我們因為貪婪忽視了風險管理,看不清利害關係,便很容易被貪婪所誤,做出「你圖他一個馬甲,最終連褂子都輸掉」的蠢事。



因此,下判斷,做事業,都要把握好兩條,一個是趨利,一個是避害。這個趨利避害的權重,至少應該是50對50,切不可讓慾望和僥倖心理左右你對利害關係的判斷呀~


02.

鴨子下水,暗中使勁:

等得起,才可能贏得了!


說起作戰這件事,我們老百姓們津津樂道的,往往都是那些個在多次戰役中,取得了輝煌成績,留下了一個接一個熱血故事的將領們。


然而,真正的名將,並不是那些個反反覆復打仗,都沒有把問題給解決的人,而是,不該動作時什麼都不做,做一次便一次到位的人。


比如,戰國時的四大名將之一李牧在鎮守代郡、雁門郡,防範匈奴的時候,優待士兵,嚴格訓練,頻繁偵查,但卻一掛「免戰牌」就是好多年。



於是,不僅匈奴受不了,連李牧的上司趙王餓受不了了,認為他膽怯,換了另外一個將領前去頂替他。


結果,這個將領一到戰場,便一改李牧的方針,頻頻出擊,導致手下的將士,死得死,傷得上,損失慘重。


趙王無奈,只得把李牧換了回去。


李牧回去後,又是幾年的練兵,軍隊士氣高漲,憋足了勁,寧願不要賞賜也要和匈奴決一死戰,而匈奴則因為李牧的「膽怯」,為之鬆懈了。


這時,李牧先是讓一個小隊佯裝戰敗,再誘敵深入,派大部隊出擊,逼得單于落荒逃,往後10餘年,都不敢再犯趙國邊境。



回顧這個案例,李牧雖然平日裡表現得一副「窩窩囊囊」的樣子,但這其實只是掩蓋自己實力的「障眼法」,就等著對方露出破綻,然後一局定勝負。


因此,你不管做什麼,都要像李牧學習,在等待中積蓄力量,然後厚積薄發,一局定勝負。



03.

隱忍不是羞恥,

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值得你動怒


如果你有和厲害的人長期深入接觸過,往往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便是,他們即便是被冒犯了,也很少大發雷霆,非要和對方拼一個你死我活。


有時,靈遙也會納悶,還不止一次地問過他們,「對方對你說出這些話,做出這些事,你難道不生氣嗎?」


這時,他們往往都會笑著說,這些人,我早就能無視他們了。


這是《孫子兵法》常被誤讀的一句,講的不只是詭計,還有人性!


一開始,我很驚訝,偶爾還會替他們感到惋惜。


然而,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我卻發現了這樣做的三個好處:


第一個,是避免了事態的惡化,也讓兩人在氣消了後,能有機會能夠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第二個,是避免了自己的情緒被對方調動,露出破綻,做出了對自己不利的決定;最後一個,是避免了負面情緒對自己的消耗,保護了自己



因此,雖然「忍無可忍,無需再忍」也是一種霸氣,你偶爾也要聽聽孫武的話,不要「爭一時之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04.

基本面才是王道,

計策只是權宜之計。


在前面的內容里,靈遙陸陸續續地從人性的角度,為你剖析了如何成為一個強大的人,不動聲色地贏得一次次勝利。


事實上,你反其道而行之,如,釋放負面信息,去故意激怒一個人時,便也跟著掌握了孫子十二詭道的精髓。


這時,你也許會問了,計謀就那些,為什麼在有的人手裡,猶如廢鐵,而在有的人手裡,猶如神器呢?


其實,這個關鍵看的還是「基本盤」,也就是「五事七計」。


從歷史上來看,楚漢相爭時,劉邦雖然每一步都有奇謀詭道,但是本質上還是「五事七計」的全面領先,從入關秋毫無犯、「約法三章」開始,劉邦在政治上便已經甩開了項羽好幾條街。


而,從現實生活中來看,兩人相爭,一人不僅在天時地利上占據上風,自己還是一個穩得起的人,勝負自然也無須多言。


因此,你想要做好一件事,同樣需要在平日裡下功夫,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


比如,想要文筆好,你便要去讀文學經典,讀曹雪芹、讀路遙、讀余華……,向真正的大師學習如何去駕馭你筆下的文字,



再比如,想要相片拍得好看,配色選得好,你便要多去藝術展里吸取靈感,多去向畢卡索、梵谷、莫奈等大師取經,學習色彩和構圖,等等。


這樣,你便會在與大師的反覆對話中,明白什麼是美的/好的,什麼是丑的/壞的,然後在落實的自己的工作,自然是一份領導和客戶都滿意的答卷了。


以上,便是對《孫子兵法》中「計篇」的解讀。


今天,你內功心法的修煉,都到位了嗎?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文 | 武靈遙,一位踐行著「日讀書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職業讀書人,本文首發於個人公眾號:書語人間(syrjj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mMqF3EBrZ4kL1ViT9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