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無能的父母,每天做孩子的「差評師」!另外一些父母在改變

2019-09-19     男孩家長幫

一起做好父母

最近一段時間遇到幾位一年級的父母,有時間傾聽他們的敘述,獲得第一手資源,有一些覺得很有典型意義,這裡簡單梳理一下,也給其他年輕的父母一些啟發,原本這裡的文字就起到一個橋樑作用,互相啟發,取長補短。

場景一:

一位爸爸說:「我這幾天都在找負責任的晚托班,準備把孩子托在那裡,我們要去內蒙古做生意,客戶都是直接找我的,不找我愛人的,我這次為孩子報名留下來待了最長的一段時間,已經快一個月了,再不走真的不行了。」這是一種類型,準備把孩子送掉,自己專心做生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那次「父母成長營」這位家長沒有來,是他媽媽來了,也就是孩子的奶奶,每次父母成長營都有爺爺奶奶來,說明父母不太重視孩子的成長,以為有人來就行。當時,我也聊到父母如何取捨的例子,外地的打工者特意把孩子帶在身邊到這長三角享受優質的教育,這是一種遠見,給孩子帶來開闊的見識。而這位家長卻把剛上一年級的孩子留在這裡由爺爺奶奶帶,夫妻兩人去邊疆之地做生意,這個思路很值得商榷。

我當時給他的建議:「一年級第一學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父母陪伴在身邊這個習慣養成質量越高,之後就會省力很多。」言下之意,之前失去的已經無法彌補了,如果現在這個關鍵階段再失去,也許對於孩子一生來說就真的無法彌補了。

這位爸爸在交流中幾次流露出「這小子也就這樣了,將來跟著我做做小生意算了,念書真的不靠譜,他不行的。他就是一根狗尾巴草!」

這樣的「差評」自然對孩子是有潛移默化影響的,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許多孩子就因為父母不斷地差評,昏昏然度日,最終的結局連平庸都算不上,令人遺憾。

場景二

一個媽媽說:「我家丫頭開學之後一做作業就先哭一陣,不願意寫字,上周3天中秋假期,老師布置寫六頁紙,她每天看到我拿出本子來都會哭一通再寫,等於是逼著完成一天的任務,大人小孩都很累,很焦慮。第三天,我想這樣也不是辦法,就輕聲對她說,媽媽要去樓上拖地了,我們比賽一下,看看我拖完地,你寫完幾頁,想不想試一試?」

沒想到女兒答應了,我在樓上拖地也不定心,一直在樓梯口偷看她,她在樓下專心寫字,而且寫得很認真,過了一會,聽到她在樓下喊「媽媽,我已經寫完兩行了。」他爸爸也表揚她:「你的字比媽媽寫得還好看,孩子很開心!」

用這個辦法,孩子很快就完成了作業。「老師無意間表揚孩子一句話,她會記在心裡,我們現在也是經常的鼓勵,和她一起玩遊戲,減少孩子的焦慮感」。

其實,這位媽媽無意間觸及了一個學習的動力源,如果孩子失去這個學習動力源,畫風常常是這樣的:

「我們完成作業再吃飯估計要九點了,昨天晚上墨跡到快十點了,真是要好好改正了」

「我以為就我家這樣呢,那天哭著說沒天都這樣,我實在受不了了!讓人哭笑不得!」

「和我家一樣,就是不願意做,一定要有個人做旁邊盯著他,你不盯他馬上就跑了,現在小孩難帶啊 」

有人說,小孩哪有什麼學習動力源?他們就知道玩唄!

你還真說對了,孩子的動力源就是遊戲的快樂勁,尤其是剛到一年級的孩子,處於幼兒園遊戲階段到小學正規學習的過渡期,還是偏向於遊戲一點點,父母要抓住這個特點。就如這位智慧的媽媽,用和孩子比賽的方式解決了孩子厭倦枯燥寫字的問題,而且實時的激勵評價對孩子的學習勁頭是一種保護和鼓舞。

一些思考

一年級開學三周,許多父母分享的育兒心得都差不多,例如有的孩子看見作業會感到很大的壓力,甚至如前面家長說的哭啊,鬧啊,就希望父母一發善心,赦免了這些作業。例如有的孩子對於一些習慣還不能很好的養成,往往做不到規範。

孩子的每一個細節行為背後都是有理念支撐的,簡單的哭實際上是表達一種實際的壓力,有時候也是一種變相的要挾,或者是和父母討價還價。

如果一個爸爸不願意陪孩子,想早一點離開他,並且不斷的給他差評的語言,對於孩子的成長是絕對負面。他怎麼會在意孩子情緒的這些細微變化呢,這些父母之前沒有很好的陪伴孩子,之後更不會有什麼方式的轉變,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他的一生都會在差評里度過。

場景二中的媽媽,因為是用心陪伴孩子,就會及時的覺察孩子的情緒變化,非常細微的行為細節,例如哭了、笑了,都會在意記下來,但她不會縱容孩子的要挾,而是適時的引導孩子。

父母只有細緻觀察,自我反思。然後,及時有效的調整自己行為,採用比賽、遊戲的方式,一年級孩子開始的幾周,是需要一個銜接的,和幼兒園裡的遊戲化生活結合起來,如果生硬地陪伴,逼著罵著寫作業,只會適得其反。

許多方法,許多原則,都是合乎基本的方向,例如在父母成長營我分享的每日閱讀,每日講述,每日練字。這些細節貴在堅持,一兩天可以,十天八天也能勉強,但如果一年到頭的堅持,那就顯得稀少了。

而功夫恰恰就在這份堅持上,一些後來表現突出獲得好評的孩子往往就是背後的父母在一些細節行為上的堅持了相當長的時間。一切優秀孩子看似偶然不經意間的出色結果,其實都是他們的父母始終堅持,始終相信孩子的精神使然。

父母願意思考,願意改變,孩子才會有真的改變,這幾乎已經成為一個必然的規律,在這裡我也想給那些經常給孩子差評的父母一個忠告:

當你停止對孩子的差評,孩子就會逆襲成一個蓬勃向上的生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oNujTW0BJleJMoPMqRS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