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君能有幾多愁,寶寶吃飯不開口!5個妙招,讓寶寶愛上主動吃飯

2019-10-23     北辰寶寶的小課堂

對於學步期的寶寶來說,自從領略了走路的風光後,他們便難以乖乖地坐下做任何事,尤其是吃。所以,寶寶不吃飯一直都是困擾著各位媽媽的"世紀難題"。相信很多寶媽都會有這樣的經驗:好說歹說,寶寶終於張開了小嘴,可剛把自己精心準備的食物喂進寶寶嘴裡時,他立馬"噗噗噗"地噴出來,真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孩兒口中輔食流"……

最近,小北辰白天的時候都在奶奶家,奶奶習慣給他喂飯,腦袋特靈光的他但凡吃到什麼不好吃的、不對勁的,或者是他自己覺得已經飽的時候,要麼搖頭晃腦堅決不吃,再就是咬著勺子遲遲不吞,最後是毫不猶豫地給你把飯噴一地!

奶奶為了能輕鬆地喂飽小北辰,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什麼食品偽裝術,用小玩具賄賂,玩搶著吃飯的遊戲等等,可自從發現了用家中這個神奇的小工具裝食物後,小北辰竟然自己就乖乖地抓食物吃,也不亂跑,也不亂噴,到底是什麼呢?

話不多說,北辰媽馬上就來和大家聊聊如何讓寶寶乖乖吃飯這件事!

一、 試試冰格盤

對,你們沒有看錯,就是冰格盤!家中這個只需幾塊錢的冰格盤也可以成為讓寶寶乖乖吃飯的"神器"。這個充滿小洞洞的冰格盤,對於處在手部敏感期的寶寶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北辰媽當初是如何發現這個創意的呢?

那時北辰媽發現小北辰在9、10個月的時候開始瘋狂地愛上摳洞洞,但凡家裡有洞的工具都會給他摳上一摳,比如電飯煲里的蒸架、洗菜用的篩子、裝雞蛋的硬紙盒、當然也包括冰格盤。某天下午三四點的時候,估摸著小北辰也餓了,便給他拿了幾個嬰兒小饅頭,當時的他恰巧在玩冰格盤,北辰媽靈機一動地把小饅頭放進了冰格盤裡,接著好像點燃了小北辰好奇的火花,他一個人竟安靜地坐在那邊摳邊吃,玩得不亦樂乎。後來,每天的下午茶時分,我都會為小北辰在冰格盤裡放一些小點心,他自己吃得開心,而我也可"偷得浮生半日閒"了……

如果有的寶媽想試著用冰格盤來給寶寶盛主餐的話,食物除了要葷素搭配外,還可以將食材切成各種可愛的、便於抓握的形狀,比如

·月牙狀的牛油果塊

·正方體的奶酪

·小樹苗狀的西藍花

·圓圈狀、片狀的胡蘿蔔、土豆

·條形的雞胸肉、金槍魚絲

·小船狀的雞蛋(將雞蛋切成四分之一的大小)

·球狀飯糰、貝殼粉、通心粉、義大利面等主食

溫馨提示:

1. 有條件的家庭,可以選擇嬰兒用的食品級矽膠冰格盤

2. 可以在其中一個格子裡放有營養的蘸醬,比如自製的番茄醬、芝麻醬、花生醬(自製醬料一定要少糖少鹽!)

3. 冰格盤很容易挪動,可以買一個雙面吸盤來固定在餐桌上,以免寶寶將冰格盤打翻

4. 如果寶寶好動,經常邊吃邊跑邊玩,那麼家長一定不要讓寶寶含著食物到處跑,以免噎著。

5. 如果你家寶寶對冰格盤不感興趣,家長可以把冰格盤放在大人和寶寶之間,然後用表情誇張地做出"哇,好好吃哦!"的樣子,相信寶寶肯定會被你精湛的演技吸引過來,一起與你用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二、 食物"化妝術"

由於白天小北辰在奶奶家吃的那一頓,奶奶多多少少都會給輔食里加鹽,有時也會給小北辰吃哈密瓜、葡萄等果糖含量豐富的水果,所以小北辰現在11個月就知道"挑味道"了,晚上北辰媽給他做的飯,是堅決不加調味料的,對於沒有味道的輔食,小北辰總是沒有耐心地滿屋子到處跑,等到肚子真的餓了,他就自己走過來抓一把吃……

那麼對於味道稍微欠缺的食物,尤其是蔬菜,北辰媽是怎麼處理的呢?

答案就是——食物"化妝術":讓食材在好吃的醬料里蘸一蘸、裹一裹!不管是抹在餅乾、小麵包、米糕上,又或是往陌生的、不怎麼喜歡的食物上澆一澆,這都是一個讓寶寶重新愛上食物的好辦法!

蘸料可以有很多選擇:

·花生醬

·芝麻醬

·番茄醬

·自製原味酸奶

·芝士醬

·鷹嘴豆泥

·水果泥

·肉泥

注意,北辰媽在這所說的醬料都是自製的,同樣是沒有添加任何調味料,就拿花生醬來說。

材料只需準備花生250克,黃油5克,橄欖油15克;

首先花生放入烤箱,加熱至170°C,15分鐘後拿出、靜置放涼後去皮;

然後將花生放入料理機內研磨攪碎至粉末狀;

暫停,開蓋加入黃油並攪拌;

第二次研磨至濃稠狀後,加入橄欖油;

最後進行多次研磨,直至獲得滿意的質地。

之後每次取醬料時,用不帶水的筷子取出,然後放冰箱冷藏,兩個星期內用完。

悄悄說一句,其實北辰媽在做了第一次花生醬後,就嫌麻煩沒有再弄了,後面發現了一個"懶人福音"——超市裡的嬰兒真空輔食泥!小北辰最愛吃的就是牛肉番茄玉米泥,每次和著西藍花都能吃得食指大動!

這些包裝好的真空佐餐泥簡直幫大忙了,不過唯一的缺點就是比較貴!並且存放時間只有兩天。

三、 爸媽碗里的食物更好吃

試過了以上方法,寶寶對吃飯還不感冒?

北辰奶奶對付不吃飯的小北辰還有一招,就是"大人碗里的食物更好吃"。我們總發現,小北辰在桌上時,對自己碗里的輔食可謂是不屑一顧,對大人碗里的飯菜卻是虎視眈眈,經常是朝著我的碗一頓吼,或者一不小心,他就把小手伸進我的碗里了!這時,北辰奶奶就會先用勺子在小北辰的碗里舀一口,然後將勺子探進我的碗里,企圖能瞞天過海:"看,這是在媽媽碗里舀的!"

以上是針對需要喂飯的寶寶的做法,那對於已經能自己掌勺吃飯的寶寶來說,那下一次吃飯時,首先,家長要一開始便和寶寶坐在一起,然後把寶寶的飯菜放到你的碗里,輕輕抿一小口,但這時要配合誇張的表情:"嗯……太好吃了!"

這樣做的結果是寶寶相信了你的話,並且會主動從你的碗里拿菜吃哦!也許這就是典型的"家花沒有野花香、隔壁人家飯鍋香",明明是同樣的飯菜,爸爸媽媽碗里的肯定更好吃些。

四、 反向心理學

其實讓寶寶主動吃飯的最有效策略是:根本不去喂他!拿小北辰舉例,他最主動最積極地想要吃飯的時候,是我趁他玩玩具玩得起勁,自己一個偷偷在飯桌吃飯的時候。當小北辰發現我吃得正香,會立馬放棄手中的玩具,八百里加急地向我飛奔過來,哭喊著示意我抱他吃飯,然後大口大口地吃著……

自我驅動的孩子要比屈服於外在壓力的孩子吃得更開心,也會吃得更有滋有味。

所以,下次孩子不愛吃飯,大人們可以只管自己在飯桌上邊享受著美味佳肴,邊談笑風生,而這時在一旁玩的孩子可能就會覺得被排斥,想要主動融入。而等到孩子上桌以後,也先別著急給他吃,直到他自己開口,再慢慢地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給他添菜。

這時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吃飯是一家人坐下來一起做的事情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辦法對於部分倔強且玩心重的孩子來說,也許要長達幾個月的時間才生效。

五、 改變心態:杜絕高壓政策

不要對小傢伙施加壓力,家長的高壓政策只會使得喂寶寶的路上"道阻且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都被逼迫吃飯,那可能以後孩子會出現以下的逼飯"後遺症":

1、養成被動吃飯的習慣

在強迫喂孩子吃飯的過程中,孩子會產生依賴心理,久而久之還會誤以為"自己吃飯是爸媽的責任"。我的小侄女(表哥的女兒),一個從小被喂飯的孩子,直到現在三年級,仍是我外婆在喂,不喂她的話,她就只管玩……

2、 對吃飯產生陰影,甚至厭食

"你不吃飯,媽媽就走了,就不要你了!"

"看到雞毛撣子沒?不吃完這碗飯,腿都給你打斷!"

不知道,這兩句話是否每天都在千千萬萬個家庭中出現?對於孩子不愛吃飯的行為,很多家長會覺得威脅恐嚇的效率實在是太高了。只要一吼,哪怕孩子花一個小時也要他把飯吃完。

長期如是,孩子只會對吃飯產生巨大的壓力,並且尤其害怕和爸爸媽媽一起吃飯。

如果孩子在吃飯時,總是找各種"牙疼"、"肚子疼"的藉口來逃避吃飯,那麼父母們就要反思自己是否平時存在著強迫、恐嚇孩子吃飯的行為。

長期如是,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累積了大量的負面情緒,將"吃飯"與"不高興"划上等號,最後可能對吃飯產生了心理上的厭倦,出現厭食的情況。

家本是個溫暖的地方,莫讓孩子連吃飯都變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所以家長不妨放寬心態,要知道多數孩子都很清楚自己需要吃多少。《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里指出:如果把寶寶攝入的實物量算出周或月的平均值,你會驚訝地發現他的飲食比你想像的要均衡很多。

換而言之,當孩子某一天好像什麼都沒吃,但第二天他們便會補充回來。只要給他們多一點時間,營養攝入仍能達到均衡。

寫在最後,對待寶寶吃飯,我們要多點耐心,讓被動化為主動,無論是使食物更加美味,還是增加寶寶與大人的飯桌互動,都能給寶寶帶來身心的愉悅。而這種愉悅一旦與"吃飯"產生關聯,寶寶自然便會覺得吃飯是一件開心的事情,那離愛上吃飯還遠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w-eEm4BMH2_cNUgVu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