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練了瑜伽多年,卻依然是個初學者?

2019-08-21     YOGA頻道



很多人都說,練瑜伽這種事,還是要堅持的好,比如,兩年前就開始練了,但是,你的真正水平可能還停留在兩年前,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你練瑜伽這麼久,卻依然是個初學者。

不夠自信

對於一個健康的人來說,大部分瑜伽體式都可以很容易做到,初學者之所以感到困難,其實是不了解完成體式的技巧和步驟。當看到老師能輕鬆的把腳放在頭的後面時,所有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腳如何放在頭後,至於這個體式究竟應該怎麼做、為什麼做,就完全拋之腦後了,最終強烈的「我做不到」的想法便充滿內心。

這種情況也存在於大部分有長期經驗的習練者。在長期的瑜伽練習中,誰都會或多或少遇到困難和瓶頸;這個時候需要有強大的自信心支撐自己堅持下去,也許一個月,也許一年,也許在某一個不經意的機會,這些困難就迎刃而解,但是太多人在困難面前退縮了,當沒有自信去克服弱點的時候,「進步」就遠離自己了。



根基不牢

相信大家在練習的時候都有過這種感受——腳下像是踩了一團棉花,身體晃來晃去;全身都是軟軟的,用不上力。這就是根基不牢的表現。根基就是雙腳;倒立體式中,是頭或者雙手。中國傳統武術中,非常強調根基的穩定,所以幾乎所有武術流派的基本功都是扎馬步、打樁,因為全身的力量都是來源於地面。

在瑜伽練習中,我們很容易被花哨的動作帶走意識,過多的關注手指尖,關注眼睛,把這些地方繃得緊緊的,咬牙切齒面目猙獰;反而雙腳軟軟的,好像沒長在自己身上。有經驗的習練者,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意識,但意識常常停錯了地方——也許是受到傳統體育鍛鍊的思維影響,意識只傾注於大肌肉的力量,肌肉的拉伸(或誤解為拉筋);或者只關注一個點的放鬆,而忽略了其他所有點。實際上大多都沒有把意識傾注於根基之中,所以不論如何努力,都看不見成效。

一個水桶能裝多少水,永遠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一根繩子能拉多大力,永遠取決於最細的地方。瑜伽練習中的弱點,也是最難控制的地方,意識最薄弱的地方。往往根基就是這個短板。



不練核心

這裡講的是核心控制力,不單指核心力量,還要有控制核心力量的能力。核心力量練習,目前已被所有的體育運動重視並強調,甚至連沒有運動經驗的人也知道要多練核心力量。可是大多數人對核心力量的理解,只單純的認為是練腹肌。

核心並不單純只是腹部,核心的真正含義,是指傳導根基力量途經的每一個關節區域。全身最大的核心當然是髖部核心,在身體正中,連接了下肢和脊椎;然後根據力量傳導比例來排,依次是:肩部核心、雙膝核心、脊椎核心(中軸)、手腕腳踝等等。除了脊椎核心以外,其他的核心控制在瑜伽中都可以叫做班達(bandha,意為收束法),而脊椎核心在普拉提中則有一個「中軸延伸」的概念。

對於核心(力量)的控制力練習,在不同流派中有不同的做法,比如艾揚格的細節控制、阿斯湯加的收班達、阿奴薩拉中的螺旋等等。

如果練習只是停留在「手該放在哪裡、腳該放在哪裡」的層面上,或者只針對大肌肉群的力量訓練,那核心控制力一定是沒有的。而核心控制力才是在體式穩定中真正需要加強的。



不懂休息

課堂上經常看到有的練習者一到休息術就玩手機,或者直接起身走人。不做休息術,就像煮好了飯菜不吃,無法完全享受練習帶來的效果。身體也得不到休息,練習完反而覺得疲憊或者過度興奮。

睡眠也很重要。如果你練習瑜伽還是一樣熬夜,或者晚睡晚起,能量消耗是很大的。那練習瑜伽的得來的能量,都沒有你消耗的快。而且明顯發現,如果前一天沒睡好,第二天練習肯定比較沉重和僵硬。



不練習冥想

有一些習練者非常的用功,把瑜伽完全當成體育運動來練了,但沒有想到的是瑜伽還包含心靈層面的練習。

練習瑜伽體式,其實就是為了能長時間保持冥想的姿勢不動,所以,不能捨本逐末,太追求體式而忘記了冥想。冥想可以讓你的大腦放鬆,提升專注力,無論對你的瑜伽體式練習,還是生活,都是幫助很大的。

當然啦,練瑜伽也可以單獨享受其過程,不必糾結進步與否,但是為了讓身心更好地受益,練習瑜伽還是要多走心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nRtvcW0BJleJMoPMCo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