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真叫盧俊
2020年來了,但樓市的魔幻從未停止上演......
就在一周前,某媒體爆料,最近,上海某府的業主們接到開發商出售車位的通知。
但是此前業主們一直對小區車位存在種種困惑:
第一,車位配比和可售車位數字成謎,銷售聲稱的車位配比不統一,且開發商聲稱的可售車位為482個,實際可售為441個。
第二,停車庫中大量停車位平均寬度不達標,導致業主無法倒車入庫。
據了解,該小區的車位高達50萬,很明顯,開發商打算瞞天過海,能坑一個是一個。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開發商的下限,那你就錯了,有的開發商分分鐘教你重新認識車位,廣州的一個小區,引入了兩層機械車位:
誒,機械車位,聽著還不錯誒,然而現實很骨感:
首先,在下層車位有車的情況下,得先聯繫人家車主,讓人家把位子騰出來,其次,上層車位預留的高度僅1.3米,充其量能停一停兒童豪車.....
當然,不是所有的業主都這麼背,最近,某微博博主對自己買到的車位就相當得意:
你看這個車庫,左右兩邊是牆,正對面還有一根柱子,看起來滿滿的安全感,對不對?
然而,有網友道出了真相:
你這不是買了個車位,是買了個科目二啊喂
所以你說,買個車位,我容易嘛我!
為了避免以後遇到這種啞巴吃黃連事情,咱們今天就來捋一捋,到底怎麼買車位,才不會被坑!
1.確認車位的屬性
一般來說,按照性質劃分,車位分為兩種:
產權車位
就像房屋擁有產權一樣,同樣的,車位也是有產權的,當一個車位有產權,就意味著這個車位可以被私人擁有,也可以被買賣。
衡量車位可否銷售的唯一標準是能否辦理產權證。
值得注意的是小區的產權車位僅供小區業主購買,且不能轉賣給小區以外的人員,且按照《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區域機動車停放管理暫行規定》,一套住宅的業主不能擁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車位,所以想炒車位的朋友們,死了這條心吧。
使用權車位
使用產權車位與產權車位最大的區別是不可轉賣,一旦期限到期,要重新繳費,否則停止使用。購買使用權車位,實際上就是一種租賃行為。
根據《合同法》第214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超過部分無效。」所以,當開發商賣給你的使用產權車位超過20年時,屬於欺詐行為。
2. 已計入公攤面積或人防的車位不能買賣
根據小區規劃法規,小區共用場地、計入公攤面積的車位屬全體小區業主所有,也就是說如果地下車位面積已作為公攤面積被小區業主分攤了,那麼開發商就無權出售。同時,有的地下車位屬於人防工程,開發商或者物業公司也無權出售。
TIPS:
人防車位就是防空地下室,主要用來避難避災,價格一般都比普通車位低,但只有使用權,沒有產權,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會被國家無償徵用。
3、將車位細則寫入合同
業內人士指出,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糾紛,購房者最好將車位細則寫進合同。
購房者在簽訂停車位預售合同的時候,要和開發商就車位的範圍、車位號、預售面積、預售價款等情況在合同條款中約定清楚,最好配有平面圖。
在購買車位時,挑選車位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1.注意車位面積
在選擇停車位時,應該根據車輛的體積選擇適合的車位面積,主要從長度和寬度兩個方面來考慮。
對於「一字型」車位(橫向停車,即車頭對車尾的一字型停車位)而言,停車位的長度是最關鍵的一個指標。通常長度應該在車長的1.5至2倍才比較方便的將車入位,新手要儘量選擇更長一些的車位。
而並排停車(縱向停車,即車門對車門的停車位)的車位長度只要相當於車長的1.2倍左右就可以了。
但無論是橫向停車還是縱向停車,車位的寬度也十分重要。足夠寬的車位方便駕乘者上下車,也可以避免車與車之間發生刮蹭現象。通常車位的寬度要達到車身寬度的1.4至1.7倍就可以了。
除了車位空間之外,還要考慮倒車的空間是否足夠,比如下面這種一邊靠牆的車位,倒車就比較麻煩:
2.注意安全性和便利性
儘量選擇小區內監控探頭可以覆蓋及有專人定時巡邏區域的車位。選擇單獨又離電梯口近的車位,單獨的車位空間大,離電梯口近搬東西很方便;
最好選一側靠牆或柱子的車位,不要選靠管道、消防器材或者電控箱近的車位;不要靠近轉彎處,那裡容易被拐彎的車刮花;
被夾在兩車中間的車位儘量不要選,兩邊都有車,車門不好開,左右門有會被碰癟的風險,比如,整體有三個車位,兩邊的兩個車位如果都停了車,中間車位進出就很不方便了。
3.注意控制管理費用
買好車位後,還需要每個月繳納一定「車位管理」。因此,在購買車位之前最好問清車位管理費的數額與繳納方式,以免日後發生糾紛。
車位這個東西,特別神奇,價格比車還貴,但不買不租吧,車無定所,心裡特別沒有安全感,有它不一定更幸福,但沒有它總能讓人渾身難受,要說比這更難受的,就是買到一個雞肋的車位了,所以一點小的用心,能讓我們的未來省心不少。
希望大家新的一年能買到一個讓人省心的車位。
以上為正文,來自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