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15式坦克高原練兵:外形緊湊配置高,機動性能很強悍

2020-06-13     熊熊講武

原標題:官宣15式坦克高原練兵:外形緊湊配置高,機動性能很強悍

我們知道15式坦克是一款極具特色的輕量化主戰武器,早在幾年之前,該坦克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

而在2019年的國慶閱兵中,沙漠塗裝的15式坦克正式公開亮相,其緊湊的外形,帥氣的身姿十分引人矚目。在當時對戰士們的採訪中我們得知,其綽號叫「黑豹」,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15式坦克側面都有一個黑豹的標誌。

自公開亮相之後,15式坦克便不斷走進大家的視線中。

6月10日以來,人民網軍事頻道、中國軍網等官方媒體接連報道了西藏軍區某旅的15式坦克在雪域高原實戰化訓練的消息。

曾經在閱兵場上接受檢閱的就是來自於雪域高原的部隊,而15式坦克恰恰就是高原作戰的利器。

我們知道,高原地區海拔高、氣壓低、氣溫低、空氣含氧量低,其對於裝甲裝備的機動性能、火力打擊性能以及各種精密設備都有極大的影響。

一般的裝甲裝備到高原地區後,速度會極慢,而且火炮打不准、故障率奇高也是正常的事情。

所以除中國軍隊外,世界上所有的高寒山地部隊都是輕裝化的,其最好的火力支援不過是牽引式火炮,而地面突擊的話就只能靠輕步兵了。

但我們也知道,高原地區對人體能的損耗也是很大的,輕步兵攜帶的彈藥量有限,且持續作戰能力很低。

如果有了成體系的高原裝甲裝備,而且其能克服高原反應的話,那自然是極好的。

試想一下高原作戰中,一方是輕步兵為主,主要武器是迫擊炮和老式牽引炮;而另外一方則是以坦克為核心的裝甲合成部隊,兩方交手的話,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當然了,一般的裝甲裝備並不適合用於高原作戰,那麼我們就研製專門的可用於高原作戰的兵器。而藉助於我國現有的坦克製造技術,同時凝結了無數軍工人的艱辛苦力後,15式坦克終於誕生了。

從噸位上講,15式坦克只有30多噸,當然具體多少噸是按照作戰環境來定的。

如果是低烈度作戰的話,可以更輕一些,如果是高烈度作戰可以加掛裝甲,增加防護,這樣的話也就會更重一些。

但不管怎麼重,也不會超過40噸。

而其在總重量較小的情況下,卻裝配了兩級渦輪增壓的大功率發動機,使得坦克在高原之上依舊保持了優異的機動性能,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在低海拔水網地帶,考慮到發動機壽命因素,沒必要開啟增壓系統。而在之前介紹75集團軍某旅女坦克兵的時候,就曾有過15式坦克原地360度旋轉的鏡頭。

而在CCTV1的電視節目中,為了展示15式坦克的火控系統,還進行了一場坦克炮口頂著炮彈殼進行複雜機動,而炮彈殼始終不掉的展示。

請注意,這可不是外軍那種用膠水粘著的作秀,而是實實在在地將炮彈殼放在炮口小平台上的展示。現場當時還不是無風狀態,可以說是實打實真功夫。

當然,之所以進行如此高調的展示也是基於對15式坦克的絕對自信,因為我們相信這款坦克它的確有這個能力。

而且從這次公開的高原訓練照片來看,15式坦克不是一輛兩輛,而是成建制的投入到了實戰化訓練中,這是其具備整建製作戰能力的標誌。

作為一款近年來才誕生的坦克,15式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其本身表面上是一輛坦克,但實際上也是一個信息化節點,以此為節點所聯通的是整個體系。

在整個體系當中,15式本身既是一款直接打擊和突擊裝備,同時也會將自身獲取的信息共享到整個網絡中。

有朋友可能覺得15式的105毫米炮威力有些不夠意思,可通過信息共享,105毫米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由武裝直升機、重炮兵進行解決,它自己都未必親自動手。

而由於對方沒有同類型的兵器可以抗衡,以15式為核心的地面裝甲突擊群在實戰中極可能起到「熱刀子切黃油」的作用。

我們希望類似這樣的利器能夠多多列裝,形成更強悍的戰鬥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PwkrnIBnkjnB-0z6e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