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雲端·園區頭條]
1·雄安新區:打造未來之城創新示範水利工程
據河北日報消息,2019年10月底,白洋淀引黃泵站主體完工,成為雄安新區2019年謀劃實施67個重點建設項目中最先完工的項目。目前,泵站觀光平台、道路綠化等配套項目建設正在加快推進。作為雄安新區設立後的首個永久性水利工程,白洋淀引黃泵站秉承共建共享理念,確保按工期高質量高標準完成項目的同時,還把泵站打造成新區首個開放性水利工程建築,並作為公共服務設施服務群眾。「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我們通過優化施工組織方案和調水線路,在保證項目如期高質量完工的前提下,創新性採用臨時措施,啟動三台水泵進行補水。」雄安集團生態公司水務事務部負責人柯雄峰說,2019年2月,為充分利用黃河豐水時段多引黃河水,實現多引多調,雄安新區相關部門科學謀劃,充分準備,在省水利廳和沿線各市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將3500萬立方米黃河水補入白洋淀。截至目前,白洋淀引黃泵站2019年補水量已達7200萬立方米。
2·南京出台系列措施促進南京自貿片區高質量發展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江蘇省南京市日前出台一系列措施,以促進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高質量發展。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南京市科技局、市場監管局、金融監管局、商務局、組織部、規劃資源局等部門,發布了支持南京自貿片區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生命健康產業發展、金融創新發展、投資貿易便利化、人才發展、規劃和自然資源要素保障、產業資金引導、教育和衛生健康國際化等方面的若干措施。根據發布的信息,南京賦予南京自貿片區市級管理權限,市級權限能夠下放的全部下放;在南京自貿片區建設法治園區,設立國際商事法律服務中心;支持建設「研發特區」,打造國際化特色創新生態等。與會企業代表紛紛表示,這些措施含金量高,有很多「乾貨」,這些「大禮包」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自8月30日正式揭牌以來,南京自貿片區先行先試,在江蘇率先實現「2330」改革目標,探索實行「信用+承諾」綠色直通審批新模式,打造一流國際商事法治服務環境,截至目前已新增企業3000餘家。2019年前三季度,集成電路、基因及生命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56%、65%。
[中經雲端·國家級園區]
1·江西景德鎮高新區27個重大項目集中簽約
據江西日報消息,2019年12月20日,2019景德鎮高新區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大會在景德鎮紫晶會堂舉行。此次集中簽約的項目共有27個,總投資140億元。據了解,此次簽約項目均是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其中,20億元以上項目1個,為二手飛機市場項目;10億元以上項目6個,為航空潤滑油暨氟膜新材料項目、航空文化生態園及基礎設施項目、匯竑醫療大健康產業基金項目等。此外,在27個簽約項目中,產業類項目19個,主要聚焦在高端裝備製造、網際網路信息等園區重點發展的產業領域,70%以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2·天津濱海新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區建設步入「快車道」
據濱海時報消息,截至2019年11月底,新區專利申請21600件,有效專利51569件,有效發明專利達到9849件,萬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3件,新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新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區獲批,開啟了新區智慧財產權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截至2019年11月底,新區專利申請21600件,擁有有效專利51569件,有效發明專利達到9849件,萬人均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33件,新區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2020年,新區會進一步加快推進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區建設,預計全年有效發明專利突破1萬件,專利授權量超過1.5萬件。「2020年新區會加大智慧財產權資金投入,充分利用中國(濱海新區)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專利高質量審查、快速審查的技術優勢,加快提升智慧財產權綜合能力。全年有效發明專利突破1萬件,專利授權量超過1.5萬件。」新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區將實施專利強企工程,加快國家中小企業智慧財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城區建設,完成180家企業專利提升轉型工作,培育商標戰略實施示範企業。加快打造「一站式」智慧財產權保護平台,依託中國(濱海新區)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構建專利預審、審查、價值評估、運用、市場監管及保護的協同工作機制。
3·哈爾濱新區步入「5G+智慧醫療」時代
據哈爾濱日報消息,哈醫大四院、黑龍江移動哈爾濱分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三方聯手,2019年12月23日成功實現哈爾濱新區首例5G+遠程會診應用。遠程會診現場,哈醫大四院江南江北院區的醫生實時研討、共享患者信息,為新區患者實現遠程會診,達到了遠距離明確診斷和提供治療方案的目的。據介紹,為了保障本次5G遠程醫療的順利開展,黑龍江移動哈爾濱分公司、中興通訊及哈醫大四院密切配合,進行多輪技術方案的準備和討論,對5G網絡進行反覆測試,提前進行業務聯調和遠程問診預演,制定全面的網絡保障方案,保障了哈爾濱新區首例5G遠程醫療的順利完成。哈醫大四院、黑龍江移動哈爾濱分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還簽訂了「5G+智慧醫療」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發揮各自產業優勢,共同探索5G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更高價值和更多應用場景,共同推進哈爾濱新區智慧醫療產業的建設,共同賦能哈爾濱新區醫療產業「數字化」轉型。5G網絡大帶寬、低時延、大連接的特性十分契合哈爾濱新區「智慧醫療」發展的新需求。5G醫療是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過程中的積極實踐,包括5G遠程醫療會診、5G遠程監護、5G遠程手術、5G遠程超聲、5G突發應急事件的遠程醫療指揮、5G遠程醫療交流學習等。5G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將促進醫療產業的「數字化」轉型真正走向「智能化」甚至「智慧化」。
4·南京江寧開發區搭建中英科技企業創新中心
據南京日報消息,南京國際化工作再添新成果:2019年12月20日,江寧開發區與啟迪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正式簽約,合作打造中英科技企業創新中心,將分別在英國和江寧開發區設立「雙向孵化器」,在英國開展項目離岸預孵化,待項目成熟後引入開發區並產業化,助力園區產業轉型升級。啟迪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裁楊明說:「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發展腳步放慢,業界的共識是,科技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推力。根據我們20多年的孵化和投資經驗,未來世界科技的發展將越來越依賴全球協同。當前,我們在英國劍橋打造的孵化園區,已經入住了大批高科技企業,他們正在從事令人興奮的前沿科技研究,可以用一桌難求來形容劍橋啟迪科技園的工作場景。劍橋大學產業板塊的負責人對於大學連通產業的創新模式也非常讚賞,非常樂意推動劍橋的初創企業和中國夥伴達成合作。」江寧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認為,「雙向孵化器」的好處是,可以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快速補齊園區資源短板,加速推進園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轉型升級,努力為江寧開發區打造連結英國創新資源的橋頭堡和孵化獨角獸企業、行業隱形冠軍的「製造工廠」。截至目前,江寧開發區以集聚全球創新資源為主題,已經與以色列、法國、德國、英國、俄羅斯、西班牙等創新強國合作,締結友好城區3個,建成中以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與法國Vivatech科技展會等建立戰略合作,引進一批優質項目,區域創新孵化能力躋身全國前列。伴隨著本次中英科技創新中心簽約,江寧開發區在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創新強國已悉數布局了離岸孵化器,為開發區推進產業孵化和創新國際化,形成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中經雲端·經濟新發展]
1·江蘇泗陽經濟開發區打造產業新標識
據宿遷網消息,近年來,泗陽經濟開發區堅持培育大企業、建設智慧園,全力以赴招引大項目、堅定不移培植大產業,推動企業擴量提質,全力打造產業新標識,促進園區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結合「521」工程,持續實施大企業培育工程,引導各類要素向優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企業兼并重組、企業規模發展、企業成果轉化等,著力建成一批競爭力較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時加快信息、檢測、設計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強特色板塊培育,不斷壯大園區經濟實力。結合智慧園區創建工作,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建設,全面提升信息技術在產業、企業各個層面的應用水平,不斷促進企業管理效率提升和管理創新;結合併購招商、「零地」招商,聚焦項目資源整合,綜合運用稅收等槓桿措施,依法處置低效企業,充分釋放存量資源,拓寬優質發展新空間。
2·粵澳合作建設中醫藥產業園
據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消息,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記者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來到位於珠海橫琴新區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簡稱產業園),這是2011年《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後首個在此落地的項目,也是珠海和澳門共同開發橫琴的啟動項目。經過8年的努力,產業園充分發揮澳門作為中國內地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背景和優勢,帶動中國中醫藥優質產品和技術走入葡語國家和歐盟國家。截至2019年9月,產業園已成功協助內地和澳門企業的6款產品在莫三比克註冊,其中「連花清瘟膠囊」和「張權破痛油」兩個產品進入當地市場銷售。產業園還啟動了歐盟傳統藥物和食品補充劑的立項和研究工作,助力企業的優質產品進入歐盟市場。截至目前,產業園累計註冊企業159家,其中中醫藥企業51家。「依託產業園輻射並帶動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規劃設想已初顯成效。目前產業園註冊的159家企業中,澳門企業39家,涉及中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及生物醫藥等領域。科研總部大樓、GMP中試生產大樓及研發檢測大樓已投入試運行使用。作為澳門推動中醫藥產業化和國際化的重要載體和平台,同時也是內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中醫藥產業園區,產業園未來期望在推動澳門中醫藥業優質發展的同時,能夠為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的共融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