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園區|福建省著力解決復工復產難點;兩江新區138家外資企業復工復產

2020-02-26     中經雲端


【中經雲端·特別報道】

1、福建省著力解決復工復產難點

企業用工難、交通物流難……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企業復工復產存在一定困難。早在2020年2月5日,福建就出台24條措施,瞄準企業信貸、成本、穩崗等方面需求,真金白銀予以幫扶,不久又發布意見,著力打通復工復產「操作鏈」。

幫到「難」處,才能扶到實處。位於福州的春暉製衣公司,春節期間開始轉產醫用防護服。「面輔料和生產設備需求量大,價格也在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因為上遊客戶都要求貨到付款,用自有資金兌付捉襟見肘。興業銀行福州分行開設審批綠色通道,僅用24小時就緊急授信2900萬元,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按需「下單」,一「難」一策。聚集700多家高科技企業、數萬名員工的福州軟體園,疫情防控壓力不小。園區協調相關企業攻關,短短兩天內就搭建出疫情管控系統。現在的軟體園區,員工「一人一碼」、掃碼入園,信息可以實時匯總,指令能夠快速下達,戰「疫」實現精準管控。

福建嚴格依法科學有序防控,強調「各地各部門不得只顧自身不顧大局,採取的措施不能對周邊地區造成影響;不得『一刀切』、簡單化放大招,工作要具體細緻精準」等「七個不得」。截至2月19日,福建省規上企業復工率達75.8%,全省在建重點項目累計復工609個,累計復工率58.8%。

2、兩江新區138家外資企業復工復產

作為重慶重要的戰略性開放平台,兩江新區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力有序推動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截至2020年2月24日18點,新區範圍內復工復產的外資企業總數達138家,涵蓋汽車、物流、服務業等多個行業。

作為知名車企,上汽依維柯紅岩商用車有限公司(下稱「上汽紅岩」)目前已實現逐步復工復產,其總裝車間內,已有近4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員工返崗。

該公司車間主任張恆介紹,總裝車間共有6條生產線,目前每天產能接近60台。「預計到本月底,總裝車間的單日產能可達到140台左右,恢復到正常水平的70%。」

目前,上汽紅岩已經有了4000多新訂單。而在2月15日,該企業也試探性地開始了對全國各地的商品車發送。截至目前,上汽紅岩已累計發運車輛520餘台。

重慶霍富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下稱「霍富汽車」)目前已有近70人到崗。該公司總經理田豐介紹,霍富汽車2016年正式投產,目前為包括現代、福特、大眾、小康等國內外企業提供汽車門把手配套服務,年產能達到140萬套。

值得一提的是,自復工復產以來,霍富汽車的產品除了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開始逐漸走向波蘭、越南等全球市場。其中,僅向波蘭市場就累計提供了超過50000件汽車門把手等配件。

在汽車產業的外資企業提速加碼復工的同時,兩江新區另一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也按下復工復產「加速鍵」。

重慶萬國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重慶萬國半導體」)是兩江新區水土園區第一家獲批覆工復產的企業,如今已有1200名員工順利返崗,產能也恢復到了60%左右。

萬國半導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企業正逐漸釋放產能,同時協調全球各地供應商,促進重慶電子工業向高端方向專項升級。

另外一方面,藉助兩江新區內陸國際物流樞紐的區位優勢,物流企業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發展,復工復產也正在提速。

「我們累計積存了有600多單物流配送業務,每個訂單客單價是此前的兩倍多。」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下稱「百世物流」)西南大區總經理張嵩表示,2月17日,該公司的快遞業務率先復工。

2月19日,百世物流的快運板塊、供應鏈板塊同步復工,並迅速承擔起汽車、工業製造等工廠批量業務和便利店快消品業務。「隨著形勢出現積極變化,我們不斷恢復的產能也將進一步滿足兩江新區片區客戶對物流的需求。」張嵩說。

重慶輝聯埔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下稱「輝聯埔程」)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首批落地的項目之一。該公司總裁丁艷表示,兩江新區是內陸國際物流樞紐,也是中國重要的製造業基地,輝聯埔程充分運用這兩大優勢,積極組織貨源,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

目前,輝聯埔程工業產品的出口量已基本恢復到節前水平,正源源不斷地把重慶造通機、汽車核心零部件等產品運往世界各地市場。與此同時,疫情的發生也讓醫療器械的進口量大增,目前輝聯埔程正加大對物流的調配,服務全國抗疫大局。

3、山東淄博:集中簽約6個外資項目

2020年2月25日上午,全省重點外商投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以「主會場+各市項目分會場視頻連線」方式舉行。省委書記劉家義出席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主持。全省16個市66個項目集中簽約,其中淄博市總投資10.51億美元的6個外商投資項目簽約落地。

在淄博市分會場,市委書記江敦濤介紹了淄博市簽約外資項目情況,並宣布項目簽約;市委副書記、市長於海田,市領導畢司東、蓋衛星參加。

在省簽約儀式上,淄博市集中簽約的6個項目,均為省「十強」產業項目,涉及文化創意、海洋生物、醫療健康、農產品深加工、綠色環保等領域,分別是:張店區萬科雲城項目、臨淄區危險廢棄物綜合利用及處置中心項目、高新區淄博活力生物科技創新產業園項目、經開區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項目、經開區醫用濕巾項目和經開區無添加豆乳項目。

張店區萬科雲城項目,由香港永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淄博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總投資8.5億美元,將打造涵蓋總部基地、科創園區、活力商區、休閒度假、智慧綠色住宅等多業態共融的活力新城;臨淄區危險廢棄物綜合利用及處置中心項目,由首創環保投資有限公司(香港)投資,總投資5100萬美元,年處置危廢2.1萬噸、工業廢液1.1萬噸,每年回收有機溶劑3萬噸;高新區活力生物科技創新產業園項目,由香港活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億美元,主要從事高端海洋生物和綠色天然保健食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經開區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項目,由中國光大水務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3000萬美元,項目建成後日處理污水2萬立方米;經開區年產1.8億片醫用濕巾項目,由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日本莎羅雅株式會社聯合投資建設,總投資1000萬美元,依託日本莎羅雅消毒產品領域的先進技術、生產配方等生產高端醫用濕巾;經開區年產5500噸無添加豆乳項目,由山東國辣食品有限公司和日本YSP公司聯合投資建設,總投資1000萬美元。

近日,淄博市招商引資工作「好戲連台」,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集中網簽、開工。當前,全市各級正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業開工復工和重點項目建設,本次簽約為2020年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掛上了「加速擋」,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按下了「快進鍵」。據了解,2020年全市新設或增資外資項目將達到75個以上。

4、河南省:絲路沒中斷 運力正回升

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亞塞拜然絲綢之路西部航空公司一架全貨機卸下60多噸貨物,又滿載飛往盧森堡。該公司在疫情期間堅持不斷航,這是近日正常執飛的又一趟航班。

新鄭國際機場西貨站里,堆放著一箱箱ZARA的服裝,要空運到西班牙。這批服裝的貨運代理鄭州麗服倉儲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陳田靜介紹,這一段時間裡,總共有200多噸ZARA服裝,從鄭州送到全球各地。

「自疫情發生至今,新鄭國際機場共有10家境內外貨運航空公司在鄭正常運營,全貨機累計運輸貨物7011噸,同比增長9%。」河南省機場集團總經理康省楨說,我們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態勢,力爭2020年3月初航空貨運企業實現全面復航。

春節期間,中歐班列(鄭州)回程運輸一直沒有停止,春節後的首發去程班列2020年2月16日從鄭州發出,標誌著中歐班列(鄭州)開始恢復常態化開行。

「首發去程班列開行後,接到的訂單猛增,2020年3月初的預訂已爆倉,公司決定持續加密開行頻率。」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明說。

疫情期間,發揮國際通道優勢,河南的絲綢之路上運來大量抗疫物資。大年初六,中原龍浩航空公司緊急在鄭州基地調集人員及飛機,承運日本到武漢的8噸抗疫物資。此後,該公司又兩次執飛,累計從日本運回抗疫物資23.8噸。

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是中原龍浩航空公司和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的投資者。河南民航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超說,我們推動中原龍浩和盧貨航發揮內外雙貨航互補優勢,全力以赴為抗疫物資提供運力支持。

「相信疫情結束後,中國的出口會迅速增加。」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空公司總裁理察·福森說,盧貨航做好了準備,計劃增加航班。盧貨航還將繼續為歐洲與中國提供免費運輸,幫助中國抗擊疫情。

亞塞拜然絲綢之路西部航空公司總裁沃夫岡在發給河南省機場集團的視頻中說,堅信中國政府將很快控制疫情,我們不僅不會在這段困難時期停飛,還會繼續積極支持新鄭國際機場發展。

「疫情之下,全球合作夥伴熱情支持、看好前景,這不僅體現對我國疫情防控能力的認可,還凸顯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及強勁韌性的吸引力。」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巡視員鄭金廣說。

5、安徽宿州高新區已復工企業達到95家

2020年2月21日,位於宿州高新區內的安徽東方果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開足馬力生產。在生產廠區,一批批果蔬脆片、堅果乾果產品正在裝車、搬運,準備發往全國各地。

東方果園是一家致力於生態農業研發、種植、生產、經營運作的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時也是安徽省政府扶持的「網際網路+」綜合創新型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該公司迅速應對、責任到人,購買防控藥品和設備,設立監測隔離點,在廠區進出、員工就餐等方面採取嚴密的防控措施,保證企業平穩運行。

「我們作為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想盡辦法,通過自己的物流途徑,確保各大商超的產品供應。」集團董事長張仲君告訴記者,「在市委、市政府和園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已經全面復工,目前廠內到崗員工超過180人。下一步在堅決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公司將狠抓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確保把疫情給企業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據了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宿州高新區提前謀劃、及早部署,有序指導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截至2020年2月24日,園區已復工企業95家,到崗員工數2281人。其中,規上工業企業20家,復工率100%,限上服務業企業18家,復工率45%,限上商業企業2家,其他重點企業55家。

高新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園區對復工復產企業嚴格審核、強化監管,通過建立返崗人員登記制度,對返回人員登記到人,詳細記錄職工身體狀況、假期外出情況、與重點疫區人員接觸情況等信息。同時成立6個包保組和1個督導組,在企業復工復產後由各包保組確定復工企業的包保人員,包保人通過對企業開展日常檢疫查驗和健康防護監督,精準掌握復工、復產企業和項目的防控措施落實、生產經營、項目進度、員工數量等基本情況,傳達上級下發的政策及防控要求,指導企業開展復工時期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時掌握企業相關信息,做到全覆蓋、無遺漏,確保復工復產企業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有序,企業運行健康、穩定。

6、廣西桂林經濟開發區:創新服務平台 助推企業復工復產

「由企業伴侶員當作企業的復產「代辦員」,為企業代辦相關復工手續,讓企業在復產過程中『一次不用跑』或『最多跑一次』。」2020年2月24日,中央、自治區、桂林市有關媒體應邀到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採訪該區企業復工復產情況,桂林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機關黨委書記何兵在接受採訪時說,伴侶員都是從管委會各部門中挑選出來的比較優秀的員工,他們除了做好本部門工作,還要服務好自己對口的企業,在開展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工作中企業都很滿意。

據了解,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桂林經開區企業紛紛響應號召,延遲復產時間,除恆保健康防護、科倫製藥、澳柯賽(桂林)醫療器械等18家防疫物質生產及生產生活保障企業及時恢復生產外,其餘企業均已按照要求於2020年2月10日之後復產。為了幫助企業恢復生產,桂林經開區圍繞「防園區疫情、保員工健康、助企業復產」的工作思路,主動作為,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產,創新搭建八大服務平台,助力企業有序恢復生產。

同時,桂林經開區實施分片區防控措施,黨員幹部做表率,由一名班子領導、一名部門負責人及每個企業的伴侶員形成網格分片包干管理制度,下沉一線,當作片區企業防控疫情第一責任人,共對園區160餘家企業、在建項目開展一對一疫情防控跟蹤指導服務,收集各企業、項目的復工時間、防疫物質需求、人員流動情況等信息,並指導企業建立疫情防控機制,切實做到宣傳到位、排查到位、防控到位,確保了企業疫情防控做到位再恢復生產。

據統計,截至2020年2月24日,桂林經開區已按照自治區要求,組織伴侶員服務的128家企業中的102家復產,復產率達到79.7%,其中規上企業復產率達到82.5%,其他企業也將有序逐步復產;組織納入轄區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19個建設項目中的11個復工,復工率達57.9%,計劃於2月28日前復工的建設項目有18個,復工率將達94.7%。園區內各企業人員未發現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和疑似病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efugnAB3uTiws8K-Gh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