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向東、李豐、毛大慶和白鴉等暢想未來,2024異想大會幹貨滿滿

2024-01-11     市界

原標題:陳向東、李豐、毛大慶和白鴉等暢想未來,2024異想大會幹貨滿滿

如果將記憶撥回到10年前,有哪些值得銘記的時刻?

十年前也就是2014年,商業圈其實發生了很多大事。微軟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美團與大眾點評、百度糯米陷入拉鋸戰,網約車行業全面掀起補貼大戰……也是這一年的11月28日,首屆異想大會以「爆發」為主題在京舉辦。

到今天,外賣、網約車早已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智慧型手機市場老大也輪換了多次。淘金的熱土消失,上升電梯的速度減緩,未來不再確定,抉擇也開始趨於保守。然而當陳舊的規則和經驗開始失效,極度謹慎就是萬能的嗎?這除了會讓我們縮入越來越小的空間運作,更會讓我們失去創新與突破的勇氣。

2024年1月10日,新一屆異想大會在北京香格里拉飯店舉行。市界聯合《財經天下》周刊、市界研究院,以「韌性 穿越奇點時刻」為主題,邀請各行業頭部企業掌舵人、知名經濟學者、專家出席,分享他們的感悟,展望未來的方向。

(榮波)

大會正式開始前,博雅天下傳播機構董事長、創始人榮波談到了這次異想大會主題的由來:「過去一年全球局勢多變,經濟面臨挑戰,這不得不讓我們思考,在複雜的形勢下,我們如何生存,如何找到戰略性的機會。」

榮波表示,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經濟在歷經了快速、爆髮式的增長之後,已經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實際上也是社會經濟轉型的必然。誠然,在這個階段,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但也看到了一些積極的變化,實體產業投資成為主流。隨著經濟脫虛向實,實體產業的基礎被逐步夯實,這對踏踏實實做實體產業的企業來說是很好的機會。

「當下信心最重要,要堅信自己的路,尋找確定性的商業模式,先活下來,保住基本盤,在可持續發展中去異想、去創新、去疊代,靜待春暖花開!」榮波稱。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保持韌性?

2023年開始,很多人都因為AIGC(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性進展,處於一種焦慮中。

算法和訓練模型的不斷創新疊代,讓AIGC具有更通用和更強的基礎能力,長遠來看,AIGC將促使整個社會的生產力發生質的突破。如今,AIGC把數據提到了核心資源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整個社會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然而,在大模型還未改變千行百業之前,百模大戰已經打響,短短一年多時間,這個賽道就擠滿了玩家。對此,小冰公司CEO李笛深有感觸,「大家都在往前沖,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那個最領先的,並且在領先一步之後,大家都希望步步領先,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很多情況下,這種競爭的方式是成立的,但是它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這個賽道存在。」

李笛認為,行業需要更多維度、更多角度的創新。「我們應該允許每一個方向都有它的機會。有人在某一個地方開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而另外的人在其他方向上開出另一片新天地,這樣我們的科技才能夠再向前去邁進一步,我們才能夠解鎖更多的可能性。」

峰瑞資本創始合伙人李豐認為,焦慮一定程度上來自於對自己所處的世界感到不確定,中國也好,世界也好,過去一年都經歷了起起伏伏。

「今天我們討論人工智慧和產業革命,是因為中國需要,世界也需要,但大家又不確定這會帶來什麼。但無論如何,這必將是一場生產力的革命。」李豐說道。

這也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如何在產業升級和技術升級中保持韌性。

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表示,在智能金融方面,AIGC的應用還處在輔助的早期階段。在該階段,李禮輝看到了來自算力集中與算力競爭,數據共享與數據管控,AI對齊與AI合成,AI信任與AI安全這四方面的挑戰。

如何進一步優化和明確數字經濟國家戰略?李禮輝認為,一是建設布局合理、全球領先的算力基礎設施;二是建設高品質、高效率的數據要素共享體系;三是建設可信、可控的數據安全制度;四是建設安全高效的智能金融創新制度。

「在數字經濟國際規則的建設中爭取中國的話語權;在數位技術通用標準建設中爭取中國的定位權。」李禮輝認為這兩句話很重要。

知乎COO、高級副總裁、社區業務負責人張寧認為,2024年會是大模型應用落地的元年。「知乎會在今年的一季度開始陸續釋放更多的AI能力,在這個時代,專業價值將持續發揮作用,而知乎的形態將不止於社區。」

去年就有聲音說,MaaS會幹掉SaaS。但用友集團副總裁、中上協信息與數字化專委會主任郭金銅認為,「MaaS不會顛覆SaaS,而是會相融合。未來,MaaS是雲服務發展的第二曲線,在商業創新上的空間是無限的,所有的服務都值得用AI重新做一遍。」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管清友覺得,韌性樸素地理解就是「特別抗造」,然而真正能夠保持韌性的企業、群體、個體其實是少數的。

「我們經常講各領風騷數百年,而現在是各領風騷僅幾年。很多企業和商業模式的演進呈現拋物線的規律,快速上升、快速下降。如果不能在快速下降的過程中開闢第二曲線、第三曲線、第N曲線,大機率會被拍在沙灘上。」

高途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高途佳品CEO陳向東的經歷剛好印證了管清友的話。高途經歷巨變的時候,陳向東還在招納人才,這讓很多員工不解。但陳向東認為,中國人對優質的教育需求永遠是不變的,對拔尖人才的訓練和培養也永遠是不變的。自己在被人都不看好的時候留住人才,以後才有機會。類似的逆向思維和決策,讓高途抓住了兩次機遇,一次是嘗試在線直播大班課,一次是成立高途佳品。

(陳向東)

君智戰略諮詢創始人、董事長謝偉山則覺得,一家企業要穿越周期,首先構建戰略韌性。「戰略韌性要回到中國古老的智慧裡面去,如何去做到得人心者得市場,是我們構建戰略韌性的一個基本路徑,這個路徑用《孫子兵法》的話說,就是:以正合,以奇勝。」

優客工場、共享際創始人毛大慶在和《公益時報》社社長趙冠軍的對談中表示,「如今,我們面對著一個前所未有的老齡化社會到來的問題,其實這裡面也有許多可以被挖掘產業價值、經濟價值的產業賽道。」在人工智慧方面,毛大慶說道,「面對人工智慧、科技革命,有一個龐大人口將面臨知識更新的挑戰,如何讓這些人適應變革,這些科技革命帶來的巨大挑戰與老齡社會的碰撞也極為值得研究。

後浪洶湧,開啟消費新格局

剛剛過去的2023年,整個消費行業經歷了持續的內卷。為了幫品牌立住「低價」人設,9塊9風潮從咖啡、奶茶,刮向消費行業的各個角落。就連原本走高端路線的玩家,也只能順勢而為,紛紛打起性價比的招牌。

但在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中,不少企業具備前瞻性的應變智慧、強大的生存韌性,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它們總能找到適合自身的發展機遇,因此得以跨越時空、穿越周期,在挑戰中不斷發展。

就此話題,市界副主編陳芳與肆拾玖坊集團副總裁劉超、王小鹵品牌中心總經理張澤、亞朵集團副總裁康韋、MSC諮詢創始人兼CEO譚亞幸、福特中國HMI設計中心負責人孟夏展開了以「後浪洶湧,開啟消費新格局」為主題的圓桌論壇。

和茅台一樣經營醬香酒的肆拾玖坊,是一家年輕的酒企,2015年才成立,但發展速度卻很猛,在全國已擁有100多家分銷商、2000多家新零售體驗店、數千個新零售終端,公司也被譽為中國酒業的「現象級」企業。劉超表示,「成功的核心還是堅持住本質,同時持續地擁抱變化,做好變革,永遠做那個創新者。」

對於王小鹵來說,2023年也是其穩健快速增長的一年。雖然消費市場發生了大變化,但是王小鹵還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截至2023年,王小鹵已經連續四年拿下全國虎皮鳳爪銷售額第一的成績,還做了很多熱播大劇的營銷。

對此,張澤表示:「我們的核心方法論是,第一在合適的營銷節點搞好營銷;其次,要找到你的真實消費者,在高頻的場景里去觸達你的消費者。」

和上述企業相比,亞朵是一家始於住宿的生活方式品牌集團,公司已於2022年11月在美國上市,目前在全國在營酒店數超過了1100家,有5400萬的註冊會員。亞朵酒店是如何在酒店行業競爭中贏得更多市場的?

康韋重點提到了3個場景的重要性,「第一個是在產品層面上,消費者進入你大堂以後是什麼樣的感覺很重要,如果我們設計的調性、氛圍跟他氣場是合的,那麼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好的;第二,旅客入住的整個過程當中,我們也切分出很多個觸點去經營和維護;最後一個就是常聯繫,你離開店以後,怎麼能跟他產生更多的聯繫?我們認為酒店不只是住宿場景,更是睡眠場景。住宿差旅可能是一個相對低頻的需求,但睡眠場景卻和每一位用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客人離店之後我們通過會員體系的運營和深研亞朵星球深睡系列產品,讓用戶即使離店也能在生活中想到我們。」

不過,雖然度過了快速發展的一年,但內卷同樣也充斥著整個消費領域。即使面向高端市場的巨頭們也都在調整策略,紛紛調低價格,迎合消費者追求的性價比,各家企業又會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劉超表示,「不管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我覺得其實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即消費越來越理性。」

而對於消費降級這件事,在張澤看來,實際上還是消費者在選擇方面更加理性了,他們會追求自己的真實需求。

張澤進一步提到,「現在整個營銷環境非常卷,一部熱播劇,比如最近的《繁花》,裡面有40多個品牌去投放廣告,很多小商家根本擠不進去,整個消費行業必然會卷出新高度。」

過去一年,王小鹵做了很多聯名營銷,公司營收做了十多億,而對於怎麼提高投入產出比,張澤表示,「讓花錢變得更有效率,最重要的是聚焦,我們做到了真正的懂消費者,讓廣告投放變得有效率。」

對消費者越來越理性的結論,譚亞幸則表示,這要打一個問號,「我覺得消費者是越來越分化,有的人會更加理性,有的人會更加感性。」

與上述行業相比,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了罕見的爆發態勢,這給福特汽車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考驗。孟夏提到,「我們在做車的時候,要開發出那些跟用戶產生更深層次情感連結的功能,從提高用戶的情感體驗。」

而無論何種行業,可持續發展對提高品牌韌性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但並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真正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在譚亞幸看來, 品牌可持續發展最大的難點在於認知。

「我想強調的是,可持續發展之於品牌也好,之於企業也好,最關鍵的是幫助企業獲得長期的第二增長曲線,它不是公益,它也不是單純的賺錢,它是處於這兩者之間,既能夠產生社會價值又能夠帶來商業價值。」譚亞幸表示。

而對於未來的消費市場形勢發展,有贊創始人兼CEO白鴉則表示,就整個零售行業而言,目前數字化服務商的系統越來越複雜,用戶越來越不會用,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這在整個中國的零售業、消費業、服務業的數字化過程中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有贊是一家商家服務的公司,專注於提供零售科技服務,主要產品包括有贊微商城、有贊零售等SaaS軟體產品。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白鴉表示,去年一整年,80%的精力都放在AI上。

「比如說今天你在有贊的系統里直接和AI對話,AI可以幫忙你去做用戶數據,給出運營思路,告訴你這次大促和這個階段的策略如何調整。」白鴉表示。

值得買科技副總裁張瑰寶則對消費者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費行為習慣進行了分析,特別對於行這方面,她表示,這一屆的用戶可以窮游,但追求更多的是滿滿的收穫和體驗。張瑰寶提到,「像哈爾濱這樣的爆火,其實不是一個偶然之舉,它背後體現的是,消費者已經在選擇輕量化旅行,不願意浪費時間、金錢和準備過程,也會避免踩坑。」

張瑰寶最後總結道,「通過近幾年的觀測,可以發現大眾在消費這件事情上越來越要的是屬於自己的幸福感。可能看起來有些突然的熱點,但背後的邏輯都是源於大家對於幸福感的追求。」

而在消費寒冬中,交個朋友直播間則用兩年半的時間,做到了GMV一百億的規模。對於這個喜人的業績增勢,交個朋友首席主播、減齡咖啡主理人朱蕭木總結其直播帶貨的規律是,「極致價格倒推品牌。只要你的價格極致,就不可能不成,極致價格,就會有極致流量。」

所有一切的努力,都是對未來的暢想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普通人對未來出行,已經暢想了很多版本。有人希望坐上飛行器,實現城際之間的瞬間抵達;有人期待解放雙手,開著沒有方向盤的汽車肆意馳騁。業內人士對「智能出行的未來」,又是如何暢想的?

就此話題,市界資深編輯田晏林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算法平台部部長高嵩、小馬智行副總裁及北京研發中心負責人張寧、高德汽車業務中心副總經理苗路生、福特汽車Signature Experience負責人楊藝展開了以《智能出行的未來暢想》為主題的圓桌論壇,與會嘉賓圍繞這一議題,分享了他們的見解和經驗。

智能出行首先要解決什麼問題?

「要解決用戶的安全出行問題、出行的效率問題、能源使用的效率問題、用戶體驗問題。」高嵩總結道。實際上,一些企業就在解決這四個問題,比如小馬智行。將人從駕駛的行為當中解放出來,是小馬智行解決用戶體驗的終極目標。

張寧解釋說,出行體驗從0到1,就意味著將來每一位用戶,可以打到自動駕駛的計程車。

苗路生理解的「智能化出行」,不僅僅是眼見為實,更是身臨其境,將平面地圖與實時數字化相結合。實際上,高德在2023年已經發布了高德地圖V13版。這個版本包含「奇境MAX」、世界地圖、盲區會車預警、北斗車道級導航2.0、慣導增強空間定位、順路搜等功能創新。

「除了高效通勤外,智能出行還應該擁有更好的駕乘體驗。」楊藝總結道,高效出行的同時,還能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這是目前所有車企努力的方向。在完善駕乘體驗上,福特汽車有自己的技術。比如,當車主攜帶鑰匙接近車輛時,車輛會主動和車主互動,頭尾車燈由內向外依次點亮.....

人們對未來的暢想,還有可持續發展。那麼,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這裡不得不提ESG理念。在「踐行ESG,共同守護蔚藍星球」圓桌論壇上,市界副主編兼市界研究院副院長鬍雯與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中金公司研究部量化及ESG首席分析師劉均偉、中財綠指首席經濟學家施懿宸就上述話題進行了討論。

藍虹表示,ESG信息披露必然會成為一個普遍的趨勢,因為不管是金融公司還是其他企業,如果要進行國際合作和市場融資,都需要進行ESG信息披露。

劉均偉提到了ESG的三重作用,第一是資源配置,第二是資產定價,第三是風險管理。他表示,在時代的大潮中,ESG從理念走向實踐,從全球共識變為行動力量,而且其本身還在不斷演變和發展,其驅動目標也變得更加均衡:既追求經濟利益,也兼顧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等。

施懿宸則認為,「第一步應該強制性披露企業的ESG信息,這是ESG基礎設施的第一步;第二步,對於國內的評級機構要做好規範;第三步要激勵金融機構像綠色金融一樣,把ESG貫穿到業務流程裡面。」

施懿宸表示,從企業層面來看,面對環境和社會挑戰,一些企業都在通過一系列手段,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以資本市場為例,隨著投資者對ESG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高,ESG投資將繼續興起並成為主流。以後投資者將不僅僅關注財務回報,還關注企業的ESG表現和社會責任。

劉均偉則表示,做ESG不要流於形式,要真正將ESG從上到下融入到公司戰略。「比如將指標分解到銷售部門和生產部門等。否則,設定的目標沒辦法實現。同時,要做好相關的信息披露工作。」

劉均偉還表示,要將ESG相關的因素加入到公司股票的定價模式里,當投資組合構建好之後,再根據一些關鍵指標,做一些跟蹤,並結合出現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整。

2023年,很多企業家和品牌堅守強大的生存韌力,在挑戰中不斷發展。此次異想大會公布了2023商業力量——韌性人物,2023商業力量——韌性品牌,2023商業力量——ESG綠色先鋒企業,2023商業力量——ESG綠色成長企業。

本次異想大會還得到了眾多合作品牌的大力支持,它們是小米、超級碗、蕉下、恰恰、肆拾玖坊、bilibili、本來生活、洋河股份、減齡咖啡、轉轉、中國太平和車好多。

異想的齒輪繼續轉動:下一個十年,異想大會將更精彩!

作者 | 李逗 陶婷 劉冬雪

編輯 | 孫春芳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aef813094da3e77081e4a4b1e391c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