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徐老師,我家男寶7周歲了,今年9月份上的一年級,現在孩子的表現症狀為上課溜號,不聽,自己在底下做小動作,一節課聽不到10分鐘,題倒是都會做,可能跟會了就不愛學有關,但是態度問題讓我很擔心,還有就是幹什麼都拖拉,注意力不集中。另外就是在學校里跟同學老是有摩擦,已經有4次同學家長找我了,說我家孩子把人家給打了,大部分還都是小女孩,但實際我問孩子他總說別人不對,是別人先整他的,我也問過老師,老師也說時常能接到同學們的投訴,別的孩子說我家孩子怎麼怎麼了,我現在也不知道孩子的話可不可信了。今天沒讓孩子去上學,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希望您指點一下。
你好!關於孩子的情況,我一項一項來回答:
關於沒讓孩子上學
想問為什麼不讓孩子上學呢?是因為你覺得孩子的話不可信,去學校還會有問題,還是,覺得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懲罰孩子,不讓上學呢?
如果是前者,我覺得,家長未免太過著急了,孩子的話可不可信,要一點點兒觀察,只有到學校去,讓孩子和同學、老師相處,慢慢觀察、了解,才能知道真實的情況,不讓孩子去上學,呆在家裡,也不利於了解真實情況,你說是吧。
如果是後一種情況,你覺得孩子在校表現不好,做為一種懲罰手段,不讓孩子上學,我也不贊成這種做法。
一年級的孩子,尤其男孩,聽課狀態不好、和同學相處不愉快,也屬於正常情況,要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上下功夫,而不是不讓孩子上學,脫離學校的環境和氛圍,呆在家。這樣對提升專注力和培養人際交往能力,並沒有什麼幫助,你說呢?
關於孩子總說別人不對
發生問題, 如果孩子總說別人不對,總從別人的角度找原因,從心理學上來說,這種方式叫「外歸因」,也就是就,孩子習慣於把問題和根源歸源於他人、他事,而不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這種情況的產生,原因比較複雜,可能是家中的大人 習慣於這樣做,或者,和孩子比較要好的同學,或對孩子比較有影響的師長有這樣的做法, 所以,孩子有樣學樣,也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和應對模式,建議家長啟發孩子,從多角度看待問題,試著從自身角度查找原因,而不是一味歸咎於他人,總認為別人錯,自己對。
其實,也正是因為孩子總習慣於外歸因、認為都是別人的錯、別人對不起他,才導致孩子總與人起摩擦,因此,如果幫孩子調整了心態和認知,自然就會解決衝突,減少摩擦。
關於孩子拖拉
我要說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尤其男孩,心理成熟度要晚於女孩,因此,孩子做事慢很正常。
實際上,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做某些事是很正常的速度,而對急性子的媽媽來說,就覺得無法忍受,覺得孩子太慢、太磨蹭,就不停地催促。這樣的結果是,孩子會越來越慢,越來越拖拉,因此,建議家長一定不要以大人的標準和其它孩子的速度來要求你的孩子,要允許孩子以自己的節奏來應對自己的事,而不是不停地說「太慢了」,「太拖拉了」,給孩子貼上這樣負面的標籤,這樣的話, 孩子真的會磨蹭不停,拖拉不止的。
關於孩子上課溜號
不知孩子是不是提前學過課程,孩子已經會了,再聽自然沒有新鮮感,自然注意力不集中;
另外,一般來說,這麼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也就二十分鐘,孩子會了,就不愛聽,就做小動作,可能由於對學校的紀律還不是真的理解,還不知道要遵守課堂紀律,這樣的話,一方面建議請老師配合,加強課堂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啟發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會了,就做小動作,會影響其它孩子學習,破壞紀律,是不合適的行為,讓孩子增強自律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
———— · END ·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