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毓明和養女發生關係時,其已成年:「戀童癖」的心理根源是什麼?

2020-09-18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原標題:鮑毓明和養女發生關係時,其已成年:「戀童癖」的心理根源是什麼?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昨天,#鮑毓明涉性侵養女案調查結果公布:

控告人韓某某,實際出生日期為1997年10月,今年23歲。2015年9月起,韓某某多次發布尋求「收養」信息,並主動與鮑某某聯繫。2015年10月10日,鮑某某與韓某某及其母親見面,兩人以「收養」名義開始交往,鮑某某不知道韓某某真實年齡,經向民政部門了解,兩人不符合法定收養條件,不存在收養關係,期間,兩人發展為兩性關係。韓某某與鮑某某見面時已年滿十八周歲,不屬於法律特殊保護的未成年人。

調查顯示,在鮑某某、韓某某交往期間,韓某某行動自由,與家人、朋友保持正常通訊,未發現被鮑某某控制人身和通訊自由的情況。在不與鮑某某同居期間,韓某某在南京正常上學、生活。未發現其QQ帳戶被鮑某某控制、偽造聊天記錄、被鮑某某言語洗腦、實施精神控制發生性關係情況......

至此,備受關注的企業前高管鮑毓明涉嫌性侵女童案出現重大反轉:

韓某某更改了年齡,今年已經23歲,5年前,她與鮑某某發生性關係時,已年滿18歲,並不是她說的14歲。

真相大白,讓人大跌眼鏡,韓某某由之前倍受同情的兒童,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讓人三觀盡碎。

不過,震驚歸震驚,大家也鬆了口氣,畢竟,韓某某與鮑某某發生關係時,是一個有自知力、有目的性的成年人,而不是不諳世事的兒童。

至於鮑某某是不是覺得自己被耍弄(本來是衝著未成年兒童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鮑毓明即使不構成強姦罪,他的行為也違背公序良俗。近年來,兒童性侵引起廣泛關注,不得不提到一個群體——「戀童癖」者。

"戀童癖"是一種精神疾病

美國精神病協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指出,「戀童癖」是一種精神疾病,症狀如下:

  • 對青春期前的孩子(小於 13 周歲)反覆、強烈地表現出性的興趣,如性幻想、性衝動或涉及性的行為,這種狀態至少持續 6 個月;
  • 性幻想、性衝動或行為干擾了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 被評估的人至少 16 歲,並且比針對的兒童至少大 5 歲

研究表明,大多數戀童癖為男性,女性極為罕見。

不可否認,「蘿莉」「正太」天真無邪、純真美好的樣子能激起許多人美好感受,但大多數人只是欣賞和喜愛,不會有其他想法和作為。

而戀童癖者對成熟異性不感興趣,卻以通過窺視或玩弄兒童的生殖器達到性滿足和性快感,性接觸多半未達到性交地步就終止,隨著接觸的次數增多,則出現玩弄兒童、折磨兒童等行徑。

對於「戀童癖」,醫學上稱其為精神疾病,是一種性偏好障礙。

疾病本身並無對錯可言,「戀童癖本身無對錯,一旦付諸行動,就是犯罪」。

「戀童癖」的形成有4個心理因素

心理學家提出四種因素模型,認為影響「戀童癖」的形成有四個因素:

  • 基因缺陷

戀童癖者大腦中的「白質」比正常人要少,由於這種缺陷,一般人看到小孩感覺很可愛,但戀童癖看見小孩兒就會產生性慾。

「戀童癖」者會在小時候就對別的小朋友產生「性趣」,只因為年紀太小沒法分清到底是友情還是慾望。

  • 童年期錯誤的性啟蒙

有「戀童癖」的人,可能在童年時期受過性方面的錯誤啟蒙,例如兒童色情畫冊,因此,長大後,喜歡孩子勝過成人、對孩子有性衝動。

  • 正常的情感需求不能在成人得到滿足

戀童癖者,可能個性比較懦弱,在成年人那裡得不到支持和情感滿足,比如:父母暴力,童年遭受傷害等,無法獲得情感慰藉,就會轉向了純潔的孩子。孩子無力反抗,甚至只要給點甜頭就會無條件答應請求,這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的「戀童癖」的控制欲。

  • 身心受抑制

有「戀童癖」的人,也可能小時被別的戀童癖傷害過,身心受到創傷,心理扭曲,長大後,轉而對兒童施以性攻擊、性傷害。

總之,先天的創傷、不幸的童年經歷和惡劣的家庭環境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戀童癖」者的產生。

「戀童癖」對孩子來說,是定時炸彈

天真無邪的孩子竟成了「戀童癖」滿足私慾的工具,讓人痛恨又痛心,而且,由於兒童的認知尚未成熟,一旦被性侵,得不到及時的心理調整和修復,一生都會生活在陰霾中,無法走出來。

2017年,美國搖滾天團林肯公園樂隊主唱查斯特·貝寧頓在家上吊自殺,終年41歲,一切來得太突然,讓人猝不及防。

據報道,查斯特·貝寧頓7歲那年曾被年長的同性朋友性侵,一直持續到13歲。父母忙於工作,年幼的他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默默忍受這份屈辱,害怕說出口沒人相信,以至被人誤會性取向。

後來,查斯特終於把被性侵的事情告訴了父親。但發現侵害自己的那人原來也是童年被性侵的受害者後,就放過了他,阻止父親採取法律行動。然而,查斯特始終沒有走出這段過去,他曾坦言被性侵後,直到長大成人,一直都有自殺的念頭......

我們永遠不知道,「戀童癖」者會哪天會發作,會傷害無辜的兒童。為人父母,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保護好自家孩子,保護孩子的隱私,別亂髮孩子的裸照。

切記:

不要經常在朋友圈發孩子的照片,特別是嬰兒裸照,男孩女孩都不可以。

如果想發小孩子的洗澡照、小男孩的露點照,一定要打碼再發。要不然,說不定哪天,這些照片就出現在兒童色情網站上,誘發「戀童癖」犯罪。

———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YQyUoHQBd8y1i3sJiT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