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行業誕生最大股權併購案,泛家居產業鏈開啟「融合發展模式」

2023-11-27     紅刊財經

原標題:家居行業誕生最大股權併購案,泛家居產業鏈開啟「融合發展模式」

本刊編輯部 | 蘇華 秦佳麗

隨著盈峰集團收購顧家家居控股股權的公布,家居行業最大股權併購案誕生。除了該併購案,家居行業今年也有多起股權併購。綜合併購方意圖,大多是以產業聯動、融合發展為目的。

近期泛家居產業鏈頻現重磅交易。11月份,「美的系」關聯公司盈峰集團擬斥資上百億元入主顧家家居成為其控股股東,刷新業內金額最大的股權轉讓紀錄。此外,金隅集團、北新建材等紛紛推進股權收購。回溯今年,家居行業大型併購案不斷,建發股份控股美凱龍、貝殼擬收購愛空間等,「家居、家電、地產一體化」或為大勢所趨,龍頭間強強聯手正加快這一進程。

實際上,相關併購標的企業近年業績表現良好,有觀點認為,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下,上市家居企業讓渡出來部分核心利益與產業鏈上下游做協同發展,這種「資本抱團」能夠實現更廣泛的業務布局。

家居行業股權併購案頻現

當前股份轉讓價格或較為「划算」

近期,泛家居產業鏈資本頻頻運作,行業融合趨勢下,家電、建材乃至房企企業看上同屬地產關聯產業的家居企業。僅11月份,便有顧家家居「賣身」給美的系關聯公司盈峰集團、居然之家引進金隅集團戰投、北新建材推進收購嘉寶莉等,圍繞家居企業的大型併購不斷。

其中,刷新家居史上最大股權併購案紀錄的顧家家居,將面臨公司控制權變更。 據近期企業公告,顧家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已與盈峰睿和投資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後者以102.99億元擬受讓顧家家居總股本29.42%的股份,交易完成後,顧家家居控股股東將由顧家集團變更為盈峰睿和投資,實控人也將從顧江生、顧玉華、王火仙變更為何劍鋒。 這意味著,顧家家居以上百億元對價將控股權賣給了「美的系」——作為盈峰睿和投資母公司盈峰集團的創始人,何劍鋒的另一重身份為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擔任美的集團董事,本次發起收購的盈峰集團實為「美的系」關聯公司。

同樣備受關注的居然之家引進金隅集團戰投,則是央國企與民企的雙向混改。 據11月17日企業公告,金隅集團將以22.32億元代價受讓居然之家10%股權。 不過,本次股份轉讓不涉及控股股東與實控人變化,金隅集團入局後將成為居然之家第三大股東。

上述股權變更往往涉及公司治理層面變化,根據金隅集團與居然之家間的股份收購協議,金隅集團不僅入股,還有權提名1名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以及1名非職工監事候選人。

不過,對於改姓「何」的顧家家居而言,盈峰集團入主後的公司治理安排,相關公告尚未進一步披露,當前公告僅表示,「目標公司的總經理繼續留任。 」據了解,這次股權轉讓後,顧家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TB Home(顧江生父母顧玉華和王火仙共同持股)的持股占比分別為13.01%、5.01%。 關於董事長顧江生是否會繼續留任、顧家家居後續是否納入「美的系」內部架構等,本刊曾以郵件形式諮詢盈峰集團,截至發稿日暫未收到回復。

從付款及過戶方式看,上述交易大多採取分期付款形式。 其中,盈峰集團方面對顧家家居股份轉讓價款分兩期支付,即交割日支付對應股份轉讓價款的90%,剩餘尾款則在附屬協議中約定的條件達成後進行支付。 此外,金隅集團支付給居然之家的股權轉讓交易款也將根據股權轉讓進度分三期進行。

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今年業內普遍的平價收購,盈峰集團對顧家家居實施溢價收購。 以顧家家居停牌日(11月3日)36.78元/股的收盤價測算,公司此次42.5846元/股的股份轉讓價格溢價約16%。

不過,對比顧家家居的股價頂點,即2021年2月的66.42元/股的價格,42.5846元/股的價格僅為股價峰值的60%。

併購標的基本面良好

頭部企業「抱團」應對複雜環境

本刊了解到,作為股權出售方,顧家家居等企業近年業績表現並不差,然而為應對複雜市場環境或是股東尋求退出,引入戰略投資者不失為一種新路徑。對於相關股權交易,企業方面普遍表示為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具體而言,顧家家居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1.36億元,同比增長2.72%; 實現歸母凈利潤15.01億元,同比增長6.98%,在房地產關聯產業深度調整的當下,這已是顧家家居連續3年維繫凈利潤正增長狀態。 引入國資戰投的居然之家今年營收規模已躋身國內家居賣場龍頭地位,2023年前三季度,居然之家實現總營收同比增長3.33%至97.44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11.51億元。

不過作為股權受讓方,盈峰集團、金隅集團等近年正面臨業績瓶頸。

盈峰集團一度帶有「併購王」標籤。 與父輩主導美的集團聚焦家電製造等實業不同,何劍鋒主導的盈峰集團以「投資+產業」雙輪發展模式聞名,在集團現有投資版圖中,上市公司盈峰環境、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皆由其對外收併購而來。 集團官網顯示,目前盈峰集團旗下產業布局環境、文化、投資、科技、消費五大領域,擁有上市公司「盈峰環境」和「百納千成」,集團2022年營收規模近200億元。

目前盈峰集團盈利水平有所下滑。 據上海清算所披露的盈峰集團財務報告,今年上半年,盈峰集團的歸母凈利潤約1095萬元,僅為去年同期歸母凈利潤規模的6%。 盈峰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百納千成今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3151萬元。

以「建材+房地產」作為雙主業的北京市屬國企金隅集團今年業績也不盡如人意。 受限於地產環境遇冷,今年前三季度,金隅集團總營收為725.95億元,同比下滑8.77%; 實現歸母凈利潤1061.47萬元,同比下滑99.54%。 公司前三季度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增幅均超35%。

在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看來,對於部分出售股權的企業而言,雖然業績良好,但尋求更多的資本支持仍是重要動因; 對於斥資收購的企業而言,通過戰投業績表現良好的標的,則可以實現多元化發展並提高市場占有率。

「近期顧家家居等企業出售的原因在於企業股東尋求退出,將股權轉讓給更有實力和資源的投資方,以推動公司發展; 另外,一些家居企業發展戰略調整,藉此引入戰略投資者實現產業布局優化; 也有企業尋求跨界合作,以實現產業互補和拓展市場。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高級副總裁孫連才就此向本刊表示,「地產、家居、家電融合是大勢所趨,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將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企業可以快速獲得知名品牌、市場份額和技術優勢,擴大業務規模。 」

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就此向本刊表示,在行業「內卷」形勢下,泛家居產業鏈的大額併購與企業試圖通過整合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關,以應對不利的市場環境。 然而,短期的併購形勢未必能延續為產業趨勢,也可能是企業為了求生存而採取的應急手段。

在安光勇看來,部分業績表現良好的企業出售股權,是為了規避風險、降低負債及獲得流動資金而採取的保守策略。 「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一些企業即使業績不差,也會選擇削減資產以維護自身的穩定。 」他補充道,「對外花錢收購的企業則可能藉機尋找新的增長點,以突破自身的經營瓶頸。 」

值得一提的是,顧家家居與「美的系」結合似乎在「情理之中」,兩家企業高管淵源頗深。 顧家家居多位高管,包括現任董事兼總裁李東來便來自美的集團,盈峰集團此次入主顧家家居也是基於對現有經營團隊的認可,盈峰集團在官網新聞中表示: 「作為此次收購的重要考量內容之一,盈峰集團高度認可以顧家家居總裁李東來為核心的職業化管理團隊帶領公司所取得的成績。 」

作為顧家家居的實控人,顧江生家族早已萌生「退意」。 本刊了解到,自2020年以來,顧家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多次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合計套現至少14億元。

補充業務短板系企業併購動因

「雙向混改」見成效

本刊了解到,在家居行業,頭部陣營大多為民營企業。此前具有國資背景的僅有2019年以來引入廣州國資的軟體企業皇朝家居,以及引入保利資本的定製家居企業皮阿諾。不過,在「雙向混改」背景下,今年家居行業的併購動作中民營企業頻頻引入國資。同為家居賣場頭部企業,除了近期居然之家引進金隅集團入股,今年6月美凱龍已由廈門國有房企建發股份正式控股。

同樣開始引進國資且面臨實控人變更的或許還有嘉寶莉。 11月21日,央企北新建材在深交所互動易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於嘉寶莉集團的收購進程中仍在進行盡職調查、審計、評估等相關工作,提示關注公司公告以獲取最新進展。 早在今年9月,北新建材便公告表示其有意收購嘉寶莉的控制權,並支付了1000萬元的盡調誠意金。

中國家居/設計產業網際網路戰略專家王建國就此向本刊介紹: 「今年幾大頭部家居上市公司有引進戰投的現象,包括讓渡出來部分核心利益,來與產業鏈上下游大鱷做協同發展,這種『資本抱團』現象不是孤例,嚴峻的市場環境下,一些家居上市公司去尋找更大體量的央國企、資本巨頭等進行深度融合,依託這類企業往往可以有更大的棋局。 」

事實上,補充業務短板、增進資源協同、擴充業務版圖等是當前泛家居產業鏈融合的主要目的。 譬如,金隅集團表示,此次戰略投資系響應國家國企民企雙向混改政策號召,基於「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與居然 之家開展的深度合作。 而作為併購標的,不論是與央國企牽手或者與民營資本巨頭聯合,前述家居企業各具特殊優勢,其中居然之家今年營收規模已躋身家居賣場頭把交椅; 顧家家居作為國內成品軟體家具的龍頭企業,內外銷渠道同步發展; 兩戰IPO失利的嘉寶莉已連續9年位居中國塗料企業十強榜單。

目前部分家居企業已明確披露股權轉讓後續的深度協同領域。 譬如,金隅集團與居然之家將在賣場業務、房地產開發業務、資產盤活利用、整裝業務與物業管理、數字化轉型、物流與檢測業務、資源綜合利用等7個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此外,北新建材也有望通過收購嘉寶莉補齊業務短板。 北新建材近年提出「一體兩翼」戰略,即以石膏板為主體,發展防水和塗料業務,不過公司當前「兩翼」業務規模較小。 據企業財報,今年上半年北新建材石膏板業務為總營收貢獻占比超60%,對比之下防水塗料、防水工程占比僅6.43%。 今年4月,北新塗料已收購天津燈塔塗料工業發展有限公司,如今推進收購嘉寶莉,不失為補齊塗料短板的又一舉措。

(本文已刊發於11月25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本文提及個股僅做分析,不做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65799cecf0b95ec89a751d4b308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