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王羲之書法,他比趙孟頫強「百倍」,幾乎以假亂真,...

2023-09-16     書法網

原標題:學王羲之書法,他比趙孟頫強「百倍」,幾乎以假亂真,...

學王羲之書法,他比趙孟頫強「百倍」,幾乎以假亂真,...

學王羲之書法,他比趙孟頫強「百倍」,幾乎以假亂真,如今卻少有人知

在書壇中流行著一句話叫作:「趙孟頫最得王羲之實處,董其昌最得王羲之虛處」,自宋代之後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遺留下來的古人真跡十分稀少。

因此能將魏晉書法學到「形神兼備」之人不多,細數起來只有趙孟頫跟董其昌名列前茅,尤其是趙孟頫將古人的蕭散秀雅之氣,刻畫的靈動鮮活。

甚至被一部分人視作「亞聖」,但是古人也曾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有些高手隱匿在民間,如今少有人知,例如在明代就有一個「神秘奇才」。

名為朱大有,生卒不詳,乃明朝時期安徽寧國人,據傳言僅存世30年,因此歷史上名氣甚微,他十分厭棄官場的賄賂諂媚之舉。

早年就放棄了科考,回到家中致力於研究「二王」書法,生平最喜愛的書作就是《十七帖》,此作是後人集成的王羲之29篇草書信件。

因開頭的「十七」二字,而取名為《十七帖》,卷中包括經典的《游目帖》、《遠宦帖》、《兒女帖》、《郗司馬帖》以及《胡母帖》等等。

全卷共計1166字,用筆方圓兼備,點畫縱逸流暢,相較於早期的章草,他的字更加靈動優美,在造勢上也追求「穩中露險」,個別字體採用傾斜取勢。

左右達到微妙的平衡,展現出豐富的意趣,在行筆上也有「狀若斷而還連」之感,筆畫簡潔從容,雖然有時用筆斷開了,但氣韻依然連接著。

給人回味無窮之感,格調上十分儒和典雅,盡顯蕭散高古之氣,因此朱長文曾評價曰:「專精此帖,日夕臨摹,盡悟結構之妙,乃知一切諸體,皆源於是。」

魏晉筆法是不傳之秘,也是後世根源,基本都是師徒、家族中代代流傳下來的,就像智永傳給虞世南,張旭傳給顏真卿這樣,想要自學十分困難。

不僅需要較高的天分,還要有刻苦的努力,所以朱大有為了參透魏晉的草書奧秘,曾把《十七帖》臨摹了上百遍,終於寫出最精妙的一版摹本。

只見卷中草書,以「縱引」之勢,展現出飛動之感,用筆流轉自如,動靜兼備,使用的「草法」正宗完備,筆筆率真自然,進入「心手兩忘」之境。

同時朱大有沒有被魏晉筆法圍困,在意境上也盡顯典雅悠遠之氣,達到了最高境界的「神似」,確實在學王羲之上,勝過趙孟頫百倍,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而且原版的《十七帖》是拓本傳世,此作乃貨真價實的墨跡本,幫助我們充分體會魏晉墨色的變化,和行筆的急徐,在細節上取勝。

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完善的古人技巧,提高自身的藝術品鑑能力,這樣之後在臨摹晉唐草書時,就能體察入微,進入真正的藝術領域。

此作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經多方努力我們對朱大有的《臨十七帖》進行超高清復刻,採用博物館級別,12色超高清微噴復刻工藝,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

卷中字體極為清晰,墨色濃淡以及筆法轉變都清晰可見,與原作毫無二致,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連結一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604c81a1750bc7162d3dbe1748f77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