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怎麼才能進步快,沈鵬啟功總結出這一方法,比問王羲之都靠譜

2023-12-19     書法網

原標題:書法怎麼才能進步快,沈鵬啟功總結出這一方法,比問王羲之都靠譜

書法怎麼才能進步快,沈鵬啟功總結出這一方法,比問王羲之都靠譜

學書法的朋友一定期盼自己不斷進步,能有所成就,但很多人也會經歷一段痛苦的「瓶頸期」,此時會產生絕望感,怎麼也看不到長進,甚至有的人從此就不再寫書法,喪失了這一樂趣。陸遊曾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度過了這段「瓶頸期」,個人書藝就有小成了。

這說得容易,那有沒有能提高進步速度的方法呢?雖說欲速則不達,但在勤學苦練基礎上,有一種方法或許能算得上一種捷徑,當代書法家沈鵬先生稱之為「三上法」,啟功也曾經對它表示認可。何為「三上」,它指的是「桌上」「地上」和「牆上」。

當我們寫完一件作品時,先放在桌子上觀看揣摩,再放到地上進一步欣賞,最後再釘到牆上觀察,如此一番就能夠看出自己有哪些需要改進地方,自然也就進步的快了。其實這種方法是古往今來,眾多書法家的經驗之談。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尤其是王羲之作品,臨摹得非常刻苦,他說:「皆須是古人名筆,置於几案,懸之座右,朝夕諦觀,思其用筆理,然後可以臨摹。」除了放桌子上,還要掛起來看。北宋黃庭堅也是如此:「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隨人意」。

有人請教當代書法家啟功,問他怎麼把字寫好,啟功先生直言:「問我不如問牆壁,掌握了這種方法,哪怕是王羲之活著,顏真卿沒死,問牆壁也比問他們強」。為什麼從桌到地再到牆會產生不同的體驗呢?

首先,書法放在桌子上看,總體會是一種俯視的視角,我們的眼睛與作品會形成一定的錯位與傾斜,如此一來,字的結體、布局等方面的問題很容易看不出來。而且,每天低頭臨帖、低頭寫字再低頭欣賞,容易產生視覺上的慣性,一些問題變得不容易被發現。

其次,放在地上看。這樣做會使得自己觀看時必須彎腰或跪地貼近,整體上專注度會有所提高,而且視野會集中在卷面的某一部分,比較容易看出一些細節上的問題。而當站起身時,眼睛與作品的距離拉長,還能將整幅作品盡收眼底,從整體上把握。

最後,上牆觀看。當我們把作品釘在牆上合適位置時,目光與卷面呈正視視角,角度垂直,這種角度比之仰視、俯視更精確、更到位。更利於我們去打量整幅作品的宏觀與微觀,而且這種狀態下,卷面與光線、周圍環境最自然,如果大家去博物館、美術館看展,會發現書畫作品都是這樣布置的。

通過這三種方法,如果我們看到了自己的優秀之處,就要發揚,不足之處馬上改正,進步自然就變快了。能儘快發現問題、改正問題,進步變快,水平自然越來越高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cc6f0f044a31badf264ef4049fbbb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