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器人讓中產失望了

2023-11-08     市界

原標題:掃地機器人讓中產失望了

掃地機器人也賣不動了

如果說中產的運動三件套是始祖鳥、薩洛蒙、Lululemon,那麼掃地機、洗碗機和烘乾機,就是中產的懶人家居三件套了。

對於住著大平層的中產來說,花幾千元甚至上萬元買懶人家居三件套,最大的誘惑力是希望能解放雙手。他們暢想著,自己躺在沙發上看著電視,腳邊是掃地機在賣力地打掃,洗碗機在廚房任勞任怨地刷碗,烘乾機把洗好的衣服全都烘乾,一集電視劇結束家裡煥然一新,將科幻作品裡呈現的畫面照進現實。

電影《機器人總動員》里主角瓦力就是一個掃地機器人,它不但會掃地清潔,還會收納物品、垃圾分類;動畫片《愛、死亡與機器人》里,掃地機器人更是有著十八般武藝,不僅會和主人爭論物品擺放的最佳位置,甚至還會發射雷射,擁有自主意識。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那些花重金購買的掃地機器人,卻讓不少中產失望了。很多網友在小紅書上吐槽:「別懷疑!這就是打掃兩遍的地面」「掃地機器人就是一個『祖宗』」「4000多元的掃地機器人還不如300元的拖把」「掃地機器人真是太『雞肋』了」。

(小紅書上網友的吐槽截圖)

「興沖沖買了掃地機器人,然後發現我更累了」,有用戶曾無奈地上傳了自己使用掃地機器人的視頻。這則視頻犀利地指出當前掃地機器人最大的硬傷:掃地機器人像一個未脫離襁褓的嬰兒,時刻都需要人為的干預。

不但要動手在使用前清理儲存盒的垃圾,在其清掃的間隙,還要時刻緊盯,防止避障失敗出現災難場面。心驚膽戰等著打掃完一圈,還要再花時間把掃到的毛髮垃圾清理出來。更讓人抓狂的是,如果一不小心在收尾的時候把細碎的垃圾帶了出來,還要重啟再把地面清理一遍。

「讓掃地機器人打掃的功夫,就夠我自己打掃一遍了」,一年前,方可趁著雙11大促購買了一台掃地機器人,沒用幾次徹底失望,如今放在角落裡閒置吃灰。

方可說,最「雞肋」的還是掃地機器人的避障問題。「經常識別不了障礙物,有時候貓躺在地上,掃地機器人完全不會避讓,會直挺挺壓過去,把尾巴壓掉了好幾撮毛,把我心疼壞了。」

這不是個例,張雲也是吐槽掃地機器人「雞肋」的一分子。

今年6月,被視頻種草的張雲,花4000元買了一款掃地機器人。「我原本幻想著,每天下午6點定時自動清掃,回到家地板就是乾乾淨淨的,結果卻是智障掃地。」她吐槽說,不僅避障功能「雞肋」,還總是撞翻東西,每次拖完地會有莫名的污漬,還要定期跪在地上擦基站。

還有人吐槽,「家裡的掃地機器人經常識別不出拖鞋,拱著拖鞋一走就是一圈。」「我地上擺放了一盆綠植,有一次掃地機器人直接把它撞翻了,把土拖得到處都是。」「我家掃地機器人掃不幹凈不說,還經常回不了家,有的時候抱著送到基站邊上,自己又傻傻地退回去了。」

去年年底,掃地機器人還因其「智障功能」上了次熱搜,有人稱自己花5000多元買了個掃地機器人,結果用了自動清掃功能後,把家裡的狗屎弄的滿屋子都是,清理到半夜才弄乾凈。

由於定價昂貴,掃地機器人還被冠上了「只坑中產的稱號」。均價從2019年的1500元左右漲到了2021年的2395元,短短兩年,就漲價將近1000元。到了2022年,行業均價已經上調到3210元。縱覽頭部品牌的幾家核心產品,售價都在5000元左右。

市占率第一的掃地機品牌科沃斯,還在2019年推出了直擊中產群體的高端品牌添可。後來,添可在科沃斯的業務占比越來越大,到2022年,添可的營收占比已經到了45%,成為其核心業務。

不過,時至今日讓中產失望的掃地機器人,要麼在角落裡閒置,要麼被主人直接低價拋棄。

「市界」注意到,在二手交易平台閒魚上,有大量低價轉讓掃地機器人的信息,「轉科沃斯掃地機器人,用過七八次,不太習慣,還是自己拖利索,原價2000元買的,閒置200元出。」「掃地機器人買了幾乎沒用,200元低價出。」「掃地機器人在家吃灰兩年了,幾乎沒用過,300元出。」「全新未使用美的掃地機器人,朋友送的,500元打骨折出。」

老大跌沒了上千億

中產也不是冤大頭,他們的冷靜直接傳到了終端銷售上。

在銷量上,人們對掃地機器人的熱情已大不如前。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掃地機器人銷量441萬台,同比下降24%,連續兩年下滑。

這種頹勢延續到了今年,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掃地機器人的銷量為145萬台,同比下滑5.39%,銷售額約為47億元,同比下滑3.66%。中怡康零售推總數據也顯示,掃地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在萎縮。

可以說,當第一輪嘗鮮的用戶需求被透支後,掃地機器人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滑坡。「掃地機器人銷量下滑,一方面與產品升級、客單價提升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經濟環境有關」,奧維雲網(AVC)分析師對「市界」分析稱。

掃地機器人由盛而衰,2021年無疑是個分水嶺。在此之前,掃地機器人是藍海一片,資本爭相湧入、新品牌乍現,美的集團、海爾智家等老牌家電在該賽道的入局,也讓這個行業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

拿「掃地茅」科沃斯舉例說,2020年初其股價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樣,狂飆猛進,到2021年中,一年半的時間其每股股價從19.94元飆增到2021年7月15日247.09元的最高點,市值增加了超1300億元,沒想到這之後開始急轉而下。

2021年7月以來,「掃地茅」科沃斯的處境非常不樂觀,市值曾經一度逼近1500億元大關的科沃斯,在不斷向下的背景下,11月7日收盤每股股價只有46.41元,總市值只剩267億元,較高點縮水了超八成。

「掃地茅」科沃斯股價墜落背後,一方面與資本市場的整體走勢息息相關,另外一方面它的增長故事也遇到了挑戰。

「市界」翻閱科沃斯財報發現,從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科沃斯的營收就在逐季下滑,整個2022年其還能維持兩位數增長,但是到了2023年直接降到了個位數,再也沒有曾經三位數增長的榮光。

不久前,科沃斯公布的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收為105.32億元,同比僅增4.02%;凈利潤為6.04億元,同比下降46.21%。在第三季度,科沃斯歸母凈利潤只有1961.23萬元,同比大降92%。

「科沃斯對研發的重視程度大不如以前,逐漸從一家科技主導型公司蛻變成一家營銷主導型公司」,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市界」,「明顯感覺到科沃斯發展動力不足,缺乏後勁,產品力也不像過去那樣一枝獨秀」。

科沃斯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投入為6.05億元,遠不及34.16億元的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的投入增速也比銷售費用低7個百分點。

這最終反映到科沃斯的新品推出速度上。

今年3月,科沃斯發布了掃地機器人新品X2,這距離此系列上一次的新品發布,已過去將近兩年的時間。在這場千呼萬喚才出來的發布會上,新品最大的亮點是改變了機身的形狀,從掃地機器人慣用的圓形機身改為了方形,用來解決常見的邊角清潔難題。

然而解決邊角清潔問題,並不是科沃斯的首創。早在去年,雲鯨的J3就嘗試通過「沿邊扭屁股」解決這一難題。今年,追覓和石頭科技先後推出的「仿生機械臂」,也都直指問題的痛點。

當產品力逐漸缺失後,科沃斯將精力挪到了營銷和推廣上。2020年之前,科沃斯的研發費用增速基本都超過了銷售費用增速,從2021年開始,科沃斯的銷售費用則出現了「狂飆」。

就在這一年,科沃斯的銷售費用歷史性翻倍,漲到了32.37億元,到了2022年,銷售費用又增加到了46.23億元。今年上半年,科沃斯的銷售費用為22.97億元,同比增加23.66%,研發費用則同比僅增長了10.86%,同比增加不到4000萬元。

科沃斯行業市占率第一的王座,也正在被同行虎視眈眈。在當下,智能清潔的行業格局持續風雲變幻,頭部品牌的市場地位並不穩固。

奧維雲網顯示,從2023年W41線上零售額市占數據來看,追覓27.67%的市占率已超過石頭科技,成為行業第二,與老大科沃斯的差距不到三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科沃斯頗為艱難的守擂賽場上,又將增添一位新的對手。

卷無可卷,降價求生

人們不買掃地機器人的帳,導致行業已經「卷無可卷」。

「硬體層面,產品已經全面基站化,同時還具備自清潔、自集塵等多重功能,而在軟體層面,算法、AI識別、避障功能也都比較完善了」,奧維雲網(AVC)分析師表示。

如同手機行業在創新乏力後卷向螢幕、拍照等軟需求,掃地機器人行業也嘗試在細微處雕花。通常是就某一核心問題,爭相推新,並宣布自己已解決「技術難題」。

可以說,當前行業競爭已日趨白熱化,就以上述提到的「仿生機械臂」這一發明專利為例,追覓還一度和石頭科技起了爭端。前不久,追覓科技中國區副總經理郭人傑曾在朋友圈炮轟友商「不打招呼就拿走」,疑似稱石頭科技抄襲了追覓首創的機械臂專利,並表示將採取維權行動。

既然在技術方面卷不動,以價換量的邏輯就要改改了。

在過去,大促期間都很少降價的掃地機器人,在這兩年開始實打實地降價了。從天貓官方旗艦店的價格波動走勢圖來看,今年雙11期間,石頭科技的G10S價格較正常時降價了將近1300元,其他品牌的降價程度則在500-800元不等。

開源證券研究認為,某品牌掃地機器人成本價有望從1900元下降為約1600-1700元,如果成本價下調,市場滲透率還將會得到大幅提升。

確實,在京東上搜索掃地機器人,排名靠前的幾乎全是千元左右的,科沃斯、美的、海爾還有掃地機器人直接干到了七八百元。

如此大幅度的降價也讓不少「早買早享受」的消費者吃了啞巴虧,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不少消費者反映高價購買掃地機器人後卻遭遇降價,申請價保服務後遭到了拒絕。

犧牲利潤降價搞促銷,對於已經賣不動的掃地機器人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誘惑。光大證券曾選取科沃斯和石頭科技的兩款主銷機型對比,研究發現,兩款主銷機型均通過降價的策略實現了對於市占率的搶奪。

以科沃斯2022年5月推出的T10OMNI為例,在推出3個月後,T10OMNI宣布直接降價800元,促進了銷量的一波攀升,隨著新品的持續推出,這款機型的價格也在持續下降,憑此市占率多月維持在10%以上。

雖然降價舉措固然有用,但也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市場需求飽和的問題。

近期,各家品牌就開始「不務正業」了起來,向更遠的地方開卷。以科沃斯的添可為例,在添可官方網站上,除了有清潔類電器外,還有廚房家電、個護美妝、健康生活等劃分。在上半年的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添可還跑去了廚衛館,展示起其生產的多功能炒菜一體機。

此外,科沃斯和追覓選擇在機器人賽道持續加碼,科沃斯推出了「地寶、窗寶、沁寶」三大家用服務機器人,追覓則亮相了人形機器人,並嘗試商業化落地;石頭科技則嘗試跨界,拓寬業務品類,推出了洗烘一體機的洗衣產品;相較克制一點的雲鯨,也在今年推出了首款洗地機產品。

「一是多元化,突破掃地機器人單一賽道;二是國際化,向海外市場要空間」,劉步塵表示,掃地機器人行業亟需找到新的增長故事。

(文中方可、張云為化名)

作者 | 張繼康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9c6f85a0abf9558878cee5a66335c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