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疫」||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模式的技巧運用

2020-03-16     至善心理


會談的前中後階段分別以了解現狀和諮詢目標、知覺擴大與轉化、行動與推進為目標。其中主要是採用指向目標、例外和解決方案的問句來進行會談。主要技術是各類問句,如下:

(一)非問題式談話建構工作同盟

非問題式談話包括向來訪者表示你正在傾聽,強調所有優勢、技能、資源和例外,理解來訪者自身的獨特性,加強治療同盟關係和讓等級變得不那麼明顯,更容易合作(保羅漢圖,2011)。

C:我沒想到他會真的被確診,我需要瞞著我兒子和他爸媽,我很難。但我儘量控制我自己讓自己不崩潰。

S:嗯,是的你很不容易,為親人考慮、擔憂,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很多面,體貼、仁愛、堅強……

(二)奇蹟問句創造最佳未來

奇蹟問句來源於埃里克森的催眠,和阿德勒在20世紀20-30年代的「如果我有個神奇的魔杖和藥丸,它使你的症狀消失,你的生活有什麼不同」類似,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中「什麼告訴你奇蹟發生了」這樣的問句作為具體解決方案的指示器可協助來訪者確定清晰更具描述性的目標,創造一個把重要他人帶到圖像中的未來(許維素,2009)。

此類問句充滿西方神話主義的色彩,在本土語境下,可以使用想像語句想像最後一次會談等切實場景引導來訪者找到具體目標。

S:我們一起來看看能幫到你什麼。

C:我希望你能讓我變得不那麼害怕新型冠狀病毒。

S:好,如果今天是你與我會談的最後一次了,你不再那麼害怕病毒,情況有所好轉,你是怎麼知道問題得到解決的呢?(引導具體目標的想像與建構)

C:我不再失眠,不再日夜顛倒,在晚上臨睡之前不反覆刷疫情相關的情況。白天不會不斷洗手,手也不會發炎……

S:你的意思是你想要自己能夠作息規律、有節制的關注疫情……

(三)例外問句激活正向經驗

例外的思維是找尋方法與資源的放大鏡,例外的內容是形塑解決的重要素材(Corcoran,1998)。例外的向度是多面向、多層次的,探討何時「沒有發生」「較少發生」,或者詢問來訪者何以能應付、停止、阻擋不好的情況發生,都是例外問句嘗試詢問的方向。例外問句遵循著與其創造新的策略,不如開發已有的方法的原理。

C:我的生活由於疫情而變得徹底混亂了,原本留學申請能夠成功的,但現在被推遲了,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的計劃被打亂了,太糟了。

S:嗯,聽起來你對疫情導致的留學申請不確定感到有些擔憂,是的,這件事確實會讓人覺得不好過。我好奇的是,你的生活中,有什麼事是沒有變化、按你的計劃來的呢?(探尋不被打亂的正向的例外)

C:我在隔離期間一直在練習口語,我原計劃寒假提高我的口語能力的。

(四)應因問句探尋應對策略

「我能看出確實很艱難,你是怎麼熬過來的」、「是什麼讓你保持前進的」、「面對這麼多問題,你是怎麼應對的」、「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你今天還能找到來我這裡的力量,我想你一定是做了什麼」等探索應對的問句,給予來訪者正向引導,引導來訪者看到自身的內在能量。

S:你能積極主動找到我們熱線,已經很不容易了,你是怎麼做到的?(積極開場)

C:我加了我們社區的微信群,群里發的。

S:那你是怎麼做到有勇氣撥通這個電話的呢?(詢問改變的一小步的開端)

C:我想我是為了我的孩子,為了孩子我什麼都願意,我要主動找社會的幫助。

S:你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媽媽,充滿對孩子的愛又很勇敢。

……

C:我很害怕,如果我又發病了,我的孩子怎麼辦呢?

S:之前有過病發的情況嗎?那時候你是怎麼順利度過的呢?(探尋成功經驗)

(五)評量式問句挖掘具體行動

作為來訪者朝向所欲未來的量表可以用來確認來訪者的經歷和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描述,起到共享意義、觀測和比較的工具作用,一般評量式問句可與關係問句、差異問句相結合,引導來訪者明晰目標並測量信心和可能性。

S:如果0分表示你絲毫不緊張焦慮,10分表示你最緊張焦慮,0-10分分數越高你越焦慮,你給自己打幾分呢?

C:3-4分吧

S:好,那麼3-4分與0分之間的差距在哪兒呢?(引導來訪者:3分有3分的優勢)

C:我依然可以維持日常生活,雖然我不敢煮飯,但我可以燒水泡方便麵,可以維持我的日常生活。

……

S:你剛剛說是3-4分之間,那如果要想達到4分,你做些什麼呢?(挖掘具體細化可操作性的行動)

C:當我坐有靠背的椅子的時候我感覺就能是4分了。

除以上幾種外,還有關係問句、差異問句等提問方式,這些技術在實際使用中融會貫通,靈活結合,諮詢師來訪者能以同行者的身份共同建構解決方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e-k15nABiB_5VET6HR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