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史上最讓人頭疼的熊孩子,後來變化超出所有人想像!

2023-07-26   小小包麻麻

原標題:紀錄片史上最讓人頭疼的熊孩子,後來變化超出所有人想像!

你眼中的熊孩子是什麼樣的?

調皮搗蛋、不守規矩、搞各種破壞的小魔頭?

還是大吵大鬧、一言不合就打人的臭小子?

在電影《零零後》上,有一個叫池亦洋的5歲小男孩,他身上包含一切熊孩子的特徵,令無數家長和老師頭疼。

在幼兒園,他欺負同學,動不動就要把同學打成肉泥,是孩子眼中的混世魔王。

老師管教他,他連老師一起「罵」,和老師頂嘴,爭論不過就大喊「混蛋,我走了」。

在其他孩子的父母眼裡,池亦洋是個欺負同學的壞孩子,所以園長的辦公室經常坐滿了家長來訴控池亦洋。

家長們齊心合力只為一件事:什麼時候送走這個壞孩子。

大家都以為池亦洋的人生會無比糟糕下去,但沒想到他長大後,不僅學業有成,還進了國家隊,成了為國爭光的英雄。

池亦洋成長道路上的轉變,帶給無數家長思考,那麼這個「熊孩子」是如何蛻變的呢?

學會觀察孩子

幼兒園園長李躍兒,是池亦洋人生中的一位「貴人」。

因為當所有家長都集體抗議要開除池亦洋的時候,園長拒絕了,她說:

「我認為池亦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男性的榜樣。」

池亦洋雖然調皮搗蛋,但園長發現池亦洋的話總能讓其他孩子服氣,孩子們也愛和他玩。這就是池亦洋的閃光點。

她沒有訓斥池亦洋,而是對他說:「你不可以用暴力,用暴力征服別人的人是沒有出息的。」

沒想到,下次幼兒園的小朋友發生衝突的時候,池亦洋竟然主動做調解員來調節矛盾。

就這樣,他從欺負人的小霸王,變成了樂於助人的孩子王。

影片的導演張同道曾說: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標準都是同一個,但我們的教育中最缺乏的重要一環就是「觀察孩子」。

如果我們都能清楚的了解到:

·孩子在做什麼?
·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這樣做就是完全錯誤的嗎?
·他的身心處於一個什麼狀態等

當孩子犯錯或者惹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不是馬上批評孩子,而是願意靜下心來,觀察孩子,了解他,發現這些前因後果,那麼也一定會找到正確的引導方法。

只有當你真正的傾聽了孩子的聲音,才能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才能真正的幫助到孩子。

學會觀察孩子,才能找到正確愛孩子的方式,妞們千萬別忽略了。

讓孩子找到目標

幫助孩子找到目標,是重中之重。

池亦洋進入到小學後,學業壓力大,成績一直不好,但成績不好並不能代表是「壞孩子」啊。

很長的一段時間,池亦洋都感到迷茫,他的爸媽開始擔心了,他們害怕池亦洋失去信心後會一蹶不振。

所以決定讓孩子找到愛好,並希望他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池亦洋的父母說:

「多給他幾次機會,然後讓他體驗唄,讓他自己從裡頭選。」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橄欖球,池亦洋又重新有了力量。

因為他真的很熱愛,也很努力,所以在他15歲的時候,就因為成績優異進入了國家隊,還代表中國參加世界橄欖球青年競標賽。

家長和孩子是協助關係,要努力幫孩子創造出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讓孩子列出3~5個自己喜歡或者擅長的事,讓娃了解自己
·就算沒愛好,也可以鼓勵孩子大膽的去嘗試
·教孩子保持好奇和學習的心態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喜好和潛力,當孩子找到人生的目標時,他的生命力就會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愛,是教育的本質

愛,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無論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家庭,都要在愛的基礎上來幫助孩子。

電影《零零後》的幼兒園園長李躍兒在採訪中說:

我覺得應該注意一件事情,我們用「愛孩子、尊重孩子和懂得孩子」這樣一個信念來去正確地幫助孩子,這個無論在哪兒都能做,因為做這件事情不需要花錢,不需要。

池亦洋一路走來,從「熊孩子」成長為正真的男子漢,離不開老師的包容和父母的支持。如果沒有身邊人的耐心,池亦洋的人生可能會繼續糟糕下去。

只有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理解和尊重,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

世界上哪有什麼壞孩子啊,只不過每個孩子都會犯錯罷了。但只要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用對方法,他終將會變成一個了不起的孩子。

包媽碎碎念:小小包的第一次編程課,老師表揚完成最棒的小孩兒,被邀請上台介紹作品時,卻說什麼也不配合了。放以前,我一定抓狂煩躁加生氣。現在從底層了解到高敏感孩子的特質,覺得這都在意料之中呀,淡定從容到我都佩服自己。跟老師私下聊了哥哥的性格,路上母子倆聊著天輕鬆愉快地回家。

那一刻我突然發現,天下最幸福的小孩,是有一個懂他的媽媽。一起努力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