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孩子,我很抱歉
今天的文章可能會引起一部分人的不適,但到了不吐不快的時候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種感覺:
現在越來越不敢帶孩子出門了。
帶孩子去餐廳吃飯,怕孩子因為食物不合胃口突然間哭鬧...
帶孩子坐高鐵,安撫玩具帶不夠,孩子無聊發出噪音...
帶孩子去逛展,怕孩子太過於開心咿咿呀呀個不停...
天知道每次想到帶娃出門,我腦海里會浮現多少熱搜事件,生怕一個不小心瞬間成了千夫所指的「熊家長」。
講真,我開始有點後悔在這個時代生孩子。
有句話我一直憋了很久:
我發現如今「厭童」聲浪,已經大到毫不遮掩的地步了。
在韓國有一些店,在禁止外帶食物、禁止寵物、禁止抽煙的警示標後,緊跟著告示禁止兒童。
翻譯一下,同等於兒童與狗不得入內了。
韓國現在至少有500多家商店有禁止兒童進入。
我搜了下,發現在國內,也有些店有過「禁止兒童入內」的告示。
好,少幾個店不能帶孩子進,我能忍。
但我無法選擇不帶孩子乘坐公共運輸啊。
帶娃出門,堪稱現代家長的終極考驗!
今年7月份的時候,有個博主就在微博上指出了高鐵赤裸裸的「厭童」現象:
孩子只是哼唧了兩句,就被乘務員要求他們把孩子帶到車廂連接處哄。
就連有的孩子在安靜畫畫,也會被莫名打擾收到警告。
更別說現在不少高鐵的廣播和滾動字幕,都在不停強調請家長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哭鬧之類的了。
這種情緒一直蔓延到今年國慶,有個網友分享了一個特別離譜的見聞:
因為在飛機上嬰兒哭鬧,有個爸爸礙於「家長」身份的壓力直接給自己孩子一巴掌,結果被孩子媽媽反扇回去。
很多媽媽看了大呼過癮,我卻只有悲從中來。
從什麼時候,社會開始對孩子這麼苛刻了。
其實看到這,肯定會有人說:
我討厭的不是小孩,而是熊孩子。
咱也明白,大家與其說討厭熊孩子,更不如說討厭的是背後沒有對孩子進行管教的熊家長。
但恕我直言,在「管教孩子」的問題上現在主流的觀點也有些太簡單粗暴了。
的確有那些本身就自私的家長,一味縱容孩子做出騷擾乘客,上躥下跳,自己閉起眼來熟視無睹。
這種的確有,的確該罵。
但問題就出在:
任何人都不知道家長到底是不加以管教,還是實在管不住。
只要養過孩子的都知道,有時候管教真的不是萬能的。
孩子天性就是看到新鮮事物、長時間呆在封閉空間,會通過聲音或者各種動作來抒發自己的或恐懼、或好奇、或激動的情緒。
那些所謂的:「為什麼我家孩子就能安靜,你家孩子就鬧騰,還不是家長不管教」的指責,在我看來更是放屁。
孩子的性格也是千差萬別的。
我家兩隻包子就是最好的證明,同一對爸媽生的,一個天生高敏感,一個就是活潑樂天派。
所以有的小孩就天生的安靜不鬧騰,有的就是永動機一刻也停不下來。
同樣一句話,對有的小孩奏效,對有的小孩壓根就沒有一丁點用。
你永遠都不知道那些閉目養神任由孩子吵鬧的家長,到底是真的自私,還是經歷過和孩子漫長的撕扯搏鬥後耗光了全身的力氣敗下陣來。
還有一些人仿佛第一次接觸到孩子這種生物,對孩子的天性一無所知,反覆強調:
「我小時候就很乖,從來沒有無理取鬧過」
「我一張紙就能玩一天」
恕我再一次直言,人的記憶有時候都會自我美化的。
這個世界也壓根不存在「熊孩子」和「非熊孩子」這種簡單的二分法。
我敢打包票,大多數孩子都在熊和不熊之間反覆橫跳。
你永遠也無法預料孩子會在哪一刻,哪個階段就開始「發瘋」,給你殺個措手不及。
到底什麼樣的教育能平等地對每個孩子都奏效,讓孩子變成大人喜歡的那種該安靜的時候安靜,該調皮的時候調皮的「夢中情娃」?
如果有,麻煩123馬上上架,千千萬萬家長不僅會毫無保留地進貢,還會頂禮膜拜。
不瞞你們說,已經有朋友跟我探討上高鐵前給孩子喂安眠藥的可行性了...(當然不行!!!!!)
當然我也理解現在的人壓力有多大。
年輕人越來越不敢生娃,只敢在短視頻上認領「網際網路女兒」、「網際網路兒子」。
甚至有人分析為什麼現在養貓的這麼多,因為貓的臉長得像人類幼崽,能激發起人類的好感,但不需要像照顧人類嬰兒一樣花費太多心思在上面。
很多人也順理成章地秉持著這種自以為很正義的理念:
「誰也沒有義務慣著誰!」
但別忽略一個事實:冷漠、安靜、邊界感強是方便成人世界高效運行的規則,而哭泣、說笑、打鬧、跑跳、躺地上等等才是孩子生命狀態最自然的呈現。
要求一個小孩嚴絲合縫地配合成人世界的運行邏輯,做不到就需要孩子家長無限托底,這既不科學,也不公平。
連我們的老祖宗都說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們不管是生命伊始的嬰幼童狀態,還是走向生命盡頭垂垂老矣的時候,都是需要社會去包容和照顧的。
就拿對噪音容忍度最低的德國來說,每天22:00~6:00是所謂的「休息時間」,居民為了保持安靜,連扔垃圾都不可以丟玻璃瓶,因為可能會有噪音,鄰居隨時有權利報警。
但嬰幼兒和兒童製造的噪音屬於「自然聲」,因此不適用任何噪聲管理條例。
看吧,即便喜歡清凈的德國人,也沒人去剝奪孩子哭鬧的權利。
大家一口一個「熊孩子」的,我反而覺得硬是要讓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做出他們那個年紀無法做出的讓步的大人,才是不折不扣的「熊巨嬰」。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責任人,在管教孩子適應社會這件事上我們當然責無旁貸。
但我們也呼籲社會這個大集體去讓渡一部分公共空間,給種子一點成長開花的時間。
在如今的時代,撕裂對立的陣營太多太多了,但我相信,包容和共情才是彌合這些裂縫,讓我們愈來愈文明進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