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害怕他/她大了沒規矩;孩子太聽話,害怕他/她以後受欺負。
最近我發現,這個社會已經開始對老實的孩子不再友好了。
總挨欺負的,往往是那個不愛聲張不愛反抗的...
在小團體里,乖巧的孩子往往是最不起眼的那個...
甚至職場裡的工具人,小時候也都是聽爸媽話的「老實」底色...
因此,我常常希望家裡那倆孩子不要太老實!
至於為什麼,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說的!
在面對家裡人時,老實確實能定義成優點。
因為說孩子什麼他/她都聽,對於做父母的來講,管起來確實省事。
但從脫離家庭這個角度看,老實只會讓孩子吃虧...
從上學那會兒,老實的孩子就容易成為班上調皮同學捉弄的對象。
我家鄰居的閨女,很文靜,誰見都夸。
但好幾次都是從學校哭著回來的,一問怎麼了,就是被同學欺負了:
她的書包被同學丟到過男廁所門口
自動鉛筆的筆芯被全部折斷
男同學還會故意從背後過來扯她的內衣帶
她媽媽見了我都抱怨:
「前幾次孩子都不敢告訴我,小孩真的不能讓她太老實!現在的孩子都是看人下菜碟。」
我呢,想想孩子長大要離開我自己去闖蕩,也會焦慮多點。
南京某號地鐵,一個中年男子在主動給老人讓座後,質問旁邊一位十七歲男孩,為什麼不給自己讓座。
男孩沒有反應,他就朝朝男孩胸口猛踹。
面前這個男人不斷的挑釁和暴力,男孩坐在那裡一動也不動,只是默默挨踢。
當時真希望劇情能來一反轉,比如,男子正囂張時孩子上去就給他來個無影腳。
但是沒有,還是周圍的人幫他支走的。
我理解,太多老實聽話的孩子,根本就邁不出反抗的那一步。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膽子小,還因為他們把規矩看得太重了。
對,尊重規矩是肯定的,這是每個人都要盡到的義務。
可當自己受到危險時,或者面對的人是個不守規矩的人,規矩立在哪裡還有意義嗎?
我不想讓孩子變成個只會忍耐的受氣包,我想他/她成為懂得為自己搖旗吶喊的人。
該低調時低調,該出手時也得出手。
因為沒有人會因為孩子的善良而去感謝他,
最近在追《故鄉,別來無恙》這部劇,李雪琴飾演的吳芸就是典型的老實孩子。
她從老家東北考到成都工作,跟別的女孩一起合租。
可她這個室友非常不著調,做完飯不打掃衛生、長時間占用廁所。
吳芸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室友說著急用錢,吳芸經不起她的軟磨硬泡,雖然想拒絕,但還是借給了她兩千。
結果呢,第二天這室友就請一幫子朋友來家裡聚餐喝酒蹦迪,啤酒瓶都滾到吳芸的房間裡。
吳芸讓她注意一點,她直接回擊:「我說不打掃了嗎?」
跟借錢時討好的樣子判若兩人。
善良絕對要分對象分場合,不是誰都適用。
最後,吳芸的忍耐到達極限,和她攤牌:
「那不是我一而再再而三的遷就你嗎?」
忍耐和真誠,無法打動那些心術不正的人。
在烏鴉的世界裡,天鵝都是有罪的。
讓孩子做老實人,不如教孩子學會如何好好保護自己。
我理解,太多老實聽話的孩子,根本就邁不出反抗的那一步。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膽子小,還因為他們把規矩看得太重了。
上學的時候,不能和同學發生矛盾
上班後,要和同事領導打好關係
在外要管好自己,不能大吵大鬧,做出出格的事
遇事多反省自己
所以,想讓孩子變得不再唯唯諾諾,其實從問題的關鍵點下手就行了。
不要讓他/她過度的忍耐、勇敢表達自真實的感受和需求,
守規矩,但要分得清場合和對象,
在生活中具體怎麼做才能讓孩子逐漸褪去「太老實」的外殼,慢慢積累鋒芒呢?
記得告訴孩子下面6句話:
1.對不喜歡的人或事,要勇敢說「不」,不要害怕拒絕,也不要覺得不好意思;
2.被拒絕了,沒關係;
3.不管別人喜歡不喜歡你,你都要喜歡你自己;
4.照顧好別人之前,先照顧好自己;
5.允許孩子頂嘴;
6.不管外面受到任何的委屈,都可以和父母分享。
孩子將來會遇見千千萬萬的人,這些人的脾氣性格千奇百怪,
在被肯定被愛的同時,還會遭受一部分人的「不喜歡」。
所以啊,千萬別讓「老實」這個頭銜綁架了他/她們,
畏手畏腳,瞻前顧後。
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去拒絕不想做的事,想遠離的人。
這當然也是種前進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