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罵」趙孟頫的董其昌,書法實力有多強?
「大罵」趙孟頫的董其昌,書法實力有多強?康熙學了半輩子,僅得皮毛
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多愛用「字如其人」,對藝術鑑賞指手畫腳,例如元代的「貳臣」趙孟頫,辛辛苦苦鑽研魏晉幾十年,用筆輕靈秀逸。
氣韻典雅溫厚,一筆一划充斥「二王」風姿,但終究還是擺脫不了「俗書」之名,像董其昌就認為其字骨力纖弱,沒有深厚的涵養跟筆力支撐。
大罵曰:「余素不喜趙書,以其結構有習氣」,他的評價雖然沒有提及人品,不過在大環境影響下,多少還是會附帶一些有色眼鏡。
但在晚年董其昌卻完全扭轉風評,悔恨早年一葉障目,沒有及時窺探精妙,這樣天差地別的變化,不僅肯定了「趙字」的精妙。
也是因為他跟趙孟頫走進相同境地,董其昌因「民抄董宦」一事,造成晚節不保的局面,被後人詬病「惡霸流氓」,連帶書法也一併被貶低。
其實無論是趙孟頫還是董其昌,我們在賞析作品時,都要從藝術角度下手,體悟其中的神采、情感、技法變化,不能因「字如其人」一味道德綁架。
而且董其昌雖然在野史記載中無惡不作,但他的書法十分清新雅致,有著文人墨客的書卷之氣,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就拿《書白居易樂府詩》來看。
此作董其昌抄寫的數首白居易詩歌,全卷以行書寫就,全卷墨色淡雅虛和,筆勢精到穩健、收放有度,字體富有圓融率真之感。
他曾說:「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在書寫時提筆要有精神跟氣力,落筆時要做到舒展縱勢,手腕轉動靈巧又不失力度。
每一次的提按都是在為字體構建框架,就像大樓在建設地基,這樣在字體筋骨把握的基礎上,再去營造空靈飄逸的血肉,就不會有流俗虛弱之感。
反而能展現出自在簡潔的爛漫「儒性」,散出清風飄拂,微雲卷舒之氣,因此翁同龢曾評價曰:「如天女散花,神龍戲海,最後題字又謹嚴超秀,奇蹟也」。
董其昌雖然取法於魏晉的蕭散悠遠,但卻沒有被古人圍困住,創造出獨特的生秀淡墨,將書法清遠散淡的中心氣韻,發揮到至善至純之境,
筆筆都有超越世俗的禪宗理念,給人不激不歷風味自遠之感,在虛靈之氣中蘊含著力量感,在無形中讓人寧靜,儒雅意境與靈魂之美都能超越魏晉。
備受康熙的欣賞與推崇,甚至曾學習其字長達40多年,但是由於「董字」是典型的外在簡潔,內里精深,所以他鑽研半生還是僅得皮毛。
恰好此作的內容還是古詩文,不僅凝聚著十足的靈氣,跟清淡悠遠之風,點畫內在肌理層次也精深浩瀚,時常臨摹,可以逐步了解魏晉筆法跟風韻。
提高用筆的鮮活之氣跟美態,有助於之後臨摹「二王」法帖,同時卷中的氣韻還能提升自身的氣質,跟藝術品味,加強書法創新與思維開拓。
此作現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經多方努力我們對董其昌的《書白居易樂府詩》進行超高清復刻,採用博物館級別,12色超高清微噴復刻工藝。
對比原作進行1:1還原,如今還推出了一個經折裝,相比手卷更加小巧,查閱或者出行攜帶都很方便,卷中字體極為清晰,見此品如見原作,若您喜歡可以點擊下方商品連結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