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郭曉濤出任聯席CEO,看平安集團中西合璧、土洋並重的用人之道

2023-09-28   華商韜略官方帳號

原標題:從郭曉濤出任聯席CEO,看平安集團中西合璧、土洋並重的用人之道

走出全球綜合性金融服務新範式。

作者 | 華商韜略出品人 畢亞軍

業界曾有流行語:如果你想知道未來金融業要發生什麼,去看看馬明哲在做什麼。這句話其實也可以改成:

如果你想知道馬明哲要做什麼,就去看看他正在找什麼人,用什麼人。

【開啟新成長】

9月27日晚間,中國平安公告表示:

聘任郭曉濤出任聯席執行長,自公告之日起生效。陳心穎女士因個人及家庭原因辭任聯席執行長兼常務副總經理,將繼續履行上述高級管理人員職務至2023年12月31日,並將繼續出任公司董事。

據了解,陳心穎的家人都在新加坡,長達十年跨國奔波,離任應在市場預期之中。業內專家評價,陳心穎的離任應屬正常的人才流動。

平安善於且正以組織與人力變革為契機,做進一步的戰略深化、內功修煉,夯實未來新十年的發展根基。結合超預期的2023中報業績來看,平安目前也已走出周期壓力,開啟了新一輪成長。

常被稱為"金融業黃埔軍校"的中國平安,一直是組織與人才創新發展的行業典範。其專業化、國際化、多元化人才團隊,可謂海納百川、群英薈萃、蔚為大觀;其開放包容、"中西結合、土洋並重"的用人之道亦為中國本土公司所罕見。

它有從外部引進,在內部歷練後扛起重擔的業界翹楚。

這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國際化、外腦戰略,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前任平安集團聯席CEO姚波,他是北美精算師,於2001年加入平安,22年間從財務企劃條線做起直至進入核心高管行列;本次辭任的陳心穎,加入平安前曾任麥肯錫全球董事等職,10年間逐步成為行業聞名的"打工女皇";現任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合規負責人的蔡方方,入職平安前曾任職英國標準管理認證體系公司,具有國際教育背景;以及曾任羅蘭貝格合伙人等職,現任集團副總經理的付欣等,都是外部選聘再內部賽馬,予以重任。

它有從公司基層崗位成長起來,久經考驗的老將新秀。

如,擁有全金融條線經驗,豐富的前中後台實踐,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專業型、復合型金融幹部,集團現任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1988年就加入平安的"創業元老",親歷、參與並見證平安從產險業務開始發展壯大的平安產險董事長孫建平;去年剛被提拔為集團CFO,精算專業畢業即加入平安,內部培養25年的女將張智淳。

它還有直接引人,起步就是業務線擔綱者的"空降兵"。

如,從英國保誠集團大中華區執行總裁空降,當年起步就是平安人壽董事長的"亞洲保險教父"梁家駒;曾任花旗銀行多國業務一把手,直接空降為平安首席金融業務執行官,此後出任平安銀行首任行長的理察;金融圈老將冀光恆,先後在工商銀行、浦發銀行擔任要職,2020年出任陸金所董事長,今年6月起擔任平安銀行黨委書記;曾擔任中國太保首席投資官的鄧斌,於2022年加盟平安,直接掌管投資條線。

這些知名大咖也是推動平安戰略演進的一極重要力量。

當然,這一切,都得益於平安掌舵人馬明哲獨到的用人之道,他是 "平安天團的領導者",也可謂是平安的第一HR。

【戰略謀局,人才先行】

平安是深圳設立特區後的首批市場化企業之一。

首批市場化企業,意味著一起步就必須自己找活兒干,找飯吃。活兒是人干出來的,平安成立後,馬明哲用心最多的除了規劃未來,就是找人一起實現未來。

他早年在用人上最重要的名言就是"過橋論"和"貓論"。

所謂"過橋論",就是說摸著石頭過河固然是好,但如果河上有橋,我們付一筆過橋費就能快速通過,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可以避免摸石頭的過程中不小心踏入深淵的風險。

所謂"貓論",就是不管白貓、黑貓,洋貓、土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橋和貓,其實都可以看作人才。兩論體現了平安高層獨特的用人理念。

平安是最早到國際上"覓才",吸納外界的人才和經驗,升維自身事業發展的中國企業之一,而且有著「沒有平安挖不到的人」之美譽。

不斷請"外人"過橋的同時,平安也同樣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與選拔任用。馬明哲在著作《平安心語》解釋"空降兵"人才時,特彆強調的一點就是用他們來培養本土人才——

"通過傳幫帶、輪崗等多種方式,把我們的重點培養人才交給他們來帶,最終帶動本土人才的成長。"

2010年6月,已是集團副總經理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的梁家駒轉為集團首席顧問,1992年畢業即進入平安,先後出任過平安產險副總經理、平安集團總經理助理兼財務總監、平安產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的任匯川,接替了梁家駒的職位。而承擔著傳幫帶角色的梁,帶出來的不僅有任匯川,還有後來成為友邦全球CEO的李源祥。

如今,已在平安效力十年、實現職業跨越的陳心穎卸任聯席CEO,接替她的,是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經驗、在平安業務前線歷練過的平安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郭曉濤。

從過往履歷來看,郭曉濤曾擔任波士頓諮詢全球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等職務,擁有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與控制工程學士學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19年9月,郭曉濤加入平安集團,歷任平安產險常務副總經理,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牽頭推動產險全面數字化轉型,集團人力資源經營改革及制度化建設等重要工程,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何選擇郭曉濤接替陳心穎?這又與平安未來的戰略息息相關。

有接近平安的人士透露,目前平安的"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正在持續深化,尤其是醫療健康和居家養老創新體系的建設,這些領域在全球都是"無人區",沒有先例可循。

郭曉濤擁有大型金融、醫療集團戰略轉型升級、數字化運營及改革、科技創新等領域的豐富經驗,與平安的戰略需求高度匹配。

郭曉濤將全身心投入醫療和養老的創新項目中,整合相關業務板塊、多家成員公司的戰略協同與緊密合作,以期最終完成醫療養老闆塊的戰略布局落地。

而且,郭曉濤正處當打之年,在內部被認為極具戰略規劃能力、系統設計能力、組織推動能力,他擔任聯席CEO這一核心職務,有助於全面推動醫療健康養老戰略的落地,讓醫療和養老成為持續、堅實的增長點。

業界曾有流行語:如果你想知道未來金融業要發生什麼,去看看馬明哲在做什麼。這句話其實也可以改成:如果你想知道馬明哲要做什麼,就去看看他正在找什麼人,用什麼人。

郭曉濤的拔擢、就任,再度體現了這一點。

【開放包容,「土洋」並重】

開放、包容的人才觀念,海納百川地從國內外、業內外引進優秀人才,又高度重視內部人才培養和造就,形成本土人才和外籍高管交相輝映,共同促進成長,是平安用人風格上的鮮明特徵。

空降兵方面,最多的時候,曾有媒體報道說,平安的153名高管中有62名空降兵,來自麥肯錫、高盛、滙豐、花旗這樣的公司,國籍也有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巴西、韓國等。

儘管一直不遺餘力地走國際化人才路線,但在平安看來,人才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本土人才的國際化,外籍人才帶來理念、經驗,本土人才迅速成長,使平安的人才梯隊更有層次和深度,保證了平安的持續、健康發展。

因此,平安的高管團隊,呈現出中西結合、"土洋"並重的特點。

曾任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兼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的王利平稱,平安的高管都是"賽馬制"人才機制中"PK"出來的,其實不在於是本土還是外籍人才。只要其能夠融入平安文化體系,專業創造價值,便能在包容的土壤中成長,充分施展才華。

如新上任的兩員大將,聯席CEO郭曉濤與平安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孫建平,一個長期在國際頂級諮詢公司任職,具備深厚的金融業、醫療業變革經歷,在戰略轉型升級、數字化改革、科技創新等領域經驗豐富;一個是公司"創業元老",從保險業務員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擁有精湛的保險業務水平,在人力資源經營管理方面也成績斐然。

還如兩位新晉女將,營運長付欣與CFO張智淳,前者來自頂級諮詢公司羅蘭貝格,是金融、科技、醫療等行業的精銳戰略型人才;後者是加入平安25年,深耕財務、企劃條線的專業"老將"。

再如,集團副總經理蔡方方、集團首席投資官鄧斌、集團合規負責人張小璐,他們都擁有國際、國內雙重從業經驗,形成了對金融行業、對平安業務發展的獨到眼光,是內控、投資、合規方面的專家,共同發力平安的中後場戰線,為平安的長期穩健發展保駕護航。

無論中西,不分"土""洋",不管是外部引進還是本土培養,在平安都一視同仁地培育和選拔,予以充分授權,包括相應的職位、薪酬以及配合其開展工作的資源。

正是這種開放、包容的文化,讓平安形成了專業化、國際化、多元化的人才格局,建立了先進的經營管理體系、制度、標準和流程,並以此為引領,從產險公司發展到綜合性金控集團,再到"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走出全球都無先例的綜合性金融服務新範式。

【人恆愛人,常青之道】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為人如此,企業經營也如此。

從平安成立起,平安就致力於制度建設與文化養成,並以此塑造人、約束人、培養人,馬明哲經常講的名言是"把制度建立在流程上,把流程建立在系統上,制度的執行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

他堅持法第一、理第二、情第三的文化,以制度和文化培植組織健康生長且使命必達的環境和土壤。

充分授權的另一面,是對團隊制度、文化、目標的高度服從;不拘一格的另一面,是明確的業績導向與賽馬機制;

請人幫忙過河的另一面,是馬明哲把自己都定義為"打工人"並且公開強調,"平安不會因為任何人停下腳步","去年的馬明哲,領導不了今年的平安。"

這讓平安在開放包容之下有嚴明,也讓平安高管能上能下,能左能右,能高能低,能出能進,讓平安的每個人都重要,只要在其崗,就能勝其職;每個人也都時刻有危機感,任何人的變動,都不會讓組織停下前進的腳步。

高管持續變陣,公司卻開啟新成長,也就是得益於此。

平安對人才的造就,遠不只體現在高管團隊之中。平安始終加持著普通員工的成長。早在2006年,平安就在深圳觀瀾湖成立被稱為"中國最美企業大學"的平安金融管理學院,至今每年投入數十億元支持內部人才培訓。 最近幾年,平安更以壽險、大健康養老業務為核心,致力成為"創業者"的平台,讓保險代理人等相關業務的員工,變成與平安共同經營事業的夥伴,馬明哲甚至還面向優秀代理人和業務員感言:

每一位和他同時代的平安人都是平安的創始人,公司的偉大,是因為每一個平安創業者的偉大。

如今,平安仍是行業最具人才吸引力的企業之一。在諸如《福布斯》"全球最佳僱主榜單"等國內外相關評選中,平安也長期位居榜單前列。

從"沒有挖不到的人"到"全球最佳僱主",平安始終堅信人的力量,與優秀人才心心相惜,源源不斷地吸引精兵良將,成為平安基業長青的活力源泉。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