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過後,少吃柿子螃蟹,記得「1避2忌3補」,注意身體好入冬

2024-10-24     市井覓食記

「猿啼山寂寂,霜降葉紛紛」,從今日起正式邁入霜降節氣,颯爽的秋季就要結束,再過一陣子將入冬了。隨著霜降和初冬的降臨,導致寒氣越來越重,晝夜溫差也在加劇,晨晚間的陣陣寒氣,又在午間消融。

這個時候,大家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和起居,適當的增添衣物,防止寒氣入體,著涼感冒。飲食上要懂得忌口,尤其是體質偏寒的人,要少吃寒物,例如正值秋季上市的柿子、螃蟹。這兩樣雖是秋季的特產,味道也鮮美,但都是大寒之物,多吃容易引發腹瀉、腸胃消化等問題。如果本就體質偏寒,柿子、螃蟹吃多了還會誘發手腳冰冷、腸胃傷寒等,傷身又傷胃。

霜降過後,大家要記得「1避2忌3補」,避開對身體無益的食材,多吃驅寒潤燥的食物,才能養好身體,順利入冬。

一避:避免挨凍

老話講「春捂秋凍」,很多朋友就想著秋季時少穿保暖衣物多凍一凍,增強體質。但這種說法是只適合初秋天氣的,現在早已進入暮秋,已經是霜降節氣,不再適合「秋凍」了。尤其是抵抗力較差的人群,或者體質偏寒的,一定要及時增添衣物,避免著涼生病。

二忌:

1、忌生冷食物

之前氣候還算熱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吃些冷飲、生食、冰飲之類的食物解解熱。但現在已經到了霜降節氣,天氣轉涼溫度降低,生冷食物吃著一時爽,同時也給身體帶來了很多的寒氣、濕氣,這些寒和濕會堆積在體內進而影響身體。因此建議大家在霜降之後就要少吃,或者不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孩子、中老年人、體質偏弱的人群,最好就不要吃了。

2、忌辛燥食物

現在雖已是暮秋,但秋燥依然橫行,乾燥的天氣惹得人心煩意亂,手、口、臉部皮膚都受到乾燥缺水的影響,容易起皮、起皺。這時在飲食上就要適當忌口辛燥食物,辛辣的火鍋、川菜,還有讓人生燥的姜、榴槤、杏子等偏熱性食物,就要少吃一些,以免吃多了出現身體上火、腸胃不適等情況。

三補:

1、補維生素

秋冬季節氣候乾燥,需要常吃富含維生素的食材,去及時緩解皮膚起皮的情況。含有維生素的果蔬很多,大家可以根據時間吃一些時令蔬菜,正當季的果蔬往往新鮮可口,營養豐富。十月份的應季蔬菜有花菜、蓮藕、山藥、芹菜、捲心菜、芋頭等,可以按照個人口味隨意選擇。

推薦:【芹菜炒香乾】

食材:芹菜、香乾、小米辣、大蒜、胡椒粉

第一步:芹菜切去根部,摘去菜葉清水沖洗乾淨,切成長段後備用。香乾沖洗後也切條備用,另準備好蒜片、小米辣碎。

第二步:煮鍋添水,放半勺鹽半勺油,水沸後倒入芹菜段焯水,約30秒撈出控水。

第三步:起鍋燒油,油熱後放入香乾條,小火慢炒,煎至兩面微黃時盛出備用。

第四步:再次起鍋燒油,放入蒜片、小米辣爆香,轉中小火倒入豆乾,放一勺鹽,一勺糖,半勺胡椒粉翻炒均勻。

第五步:放入一勺生抽,轉大火翻炒幾下,倒少量芡汁勾芡,翻炒均勻後,出鍋前淋入幾滴香油即可。

2、補蛋白質

都說「秋補冬藏」,秋季補身蛋白質是必不可少的,它被稱為「生命元素」,是人體所需的各類營養元素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蛋白質不僅可以提供能量,還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在日常飲食中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對健康十分有益。

推薦:【洋蔥牛肉】

食材:洋蔥、牛裡脊、青椒、姜、干辣椒

第一步:裡脊肉切成薄片,放進碗中,加入薑絲,兩勺生抽,一勺料酒,少量老抽,適量食鹽,攪勻後再撒一勺澱粉,一勺油,抓揉均勻後腌制15分鐘。

第二步:洋蔥去皮切片,青椒去籽切片,另外準備幾片薑片。

第三步:起鍋燒油,放入薑片、干辣椒炒香,倒入牛肉片翻炒至變色。

第四步:放入洋蔥、青椒,翻炒到斷生,放適量食鹽、雞精,半勺白糖調味,炒勻後淋上半勺香油即可出鍋。

3、補充水分

秋末依然燥氣十足,大魚大肉的秋補不宜常吃,日常中還是要葷素搭配,三餐里多為身體補充水分,來緩解秋燥的干擾。補水除了應季的水果之外,像一些時蔬也含有大量水分,蓮藕、茭白,芹菜、蘿蔔等,秋季吃潤燥補水。

推薦:【肉末藕丁】

食材:蓮藕、豬肉末、小米辣、大蒜

第一步:新鮮蓮藕洗凈之後削去外皮,切成蓮藕丁,放入清水中浸泡備用。另外準備好蒜末、小米椒圈。

第二步:豬肉末放入盆中,加一勺料酒,一勺生抽,適量澱粉和食鹽攪拌,攪勻之後放一勺油封住水分,腌制10分鐘。

第三步:煮鍋添水,水沸後放入半勺鹽半勺油,倒入藕丁焯水,約2分鐘左右撈出控水。

第四步:起鍋燒油,放入蒜末、小米辣爆香,倒入腌制好的肉末翻炒,炒至肉末變色,倒入藕丁,放一勺生抽,一勺蚝油,適量食鹽、雞精調味,翻炒均勻後即可出鍋。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吃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和你一起分享這個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68f6c536287bd22bf9a31cfa9eaad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