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爸爸被逼當眾表演,有多少孩子的一生,都在被父母支配

2019-12-19     勵步英語青島校區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把自認為好的給孩子,

而是幫助他去獲得自己想要的。」

最近一季《少年說》出現了一位「坑爹」的同學被廣大網友刷屏了。


節目中初一19班的張煒姍在視頻里吐槽喜歡「坑」自己的爸爸:


爸媽為了讓她全面發展,從小就逼著她上各種興趣班,學唱歌跳舞;參加朋友聚會喜歡讓她當眾表演……


可是煒姍並不喜歡唱歌跳舞,更不願意當眾表演。


於是她決定在勇氣台上「坑」一次爸爸,對著爸爸說:「爸爸,你一直說你唱歌很好聽,今天我也請來了我的朋友,要不你現場也唱一首給大家聽聽。」

而此時她的爸爸找各種理由不唱:沒有伴奏唱不出來,這麼多人……


後來主持人陳銘問:「感覺到被支配的恐懼了嗎?」

這一句話點醒了千萬父母。

我們強迫孩子學某個特長,或者強迫孩子表演時,我們根本考慮不到孩子是被支配,是不樂意的。


生活中這些話是不是又覺得特別熟悉:

「讓你學習、學琴、學畫畫......媽媽都是為了你好。」

「為了供你上學讀書,我們才過的這麼窮,你不能給我爭點氣。」

「待會在同學面前好好表現,回家給你買你喜歡的玩具。」

......


這些對話的背後,都是在給孩子傳達一種理念:你只有滿足了我的需求,我的期待,你讓我高興了,我才會更愛你。


當父母總是用附帶條件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溝通,去完成某種合作的時候,其實就是父母在控制孩子,從孩子身上來實現自己的期望。


心理學大師海靈格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家裡沒有控制欲很強的人。」


而只有生活在尊重中的孩子,則會懂得尊重,才會和父母有商有量,孩子的幸福感也能多一些。

還記得去年《奇葩說》有一集的辯題是:如果可以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會按下按鈕嗎?


其中一位辯手分享說:這不是一道腦洞題,這其實很現實,所謂的完美定製方案,其實就是指父母希望孩子按他們的「譜」過一生。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後,會給他們設定人生關鍵字,這些關鍵字一定是看起來很美好、很光明的。這些父母就是最近這幾年經常被提及到的「直升機式父母」。


我的初中同學小陽就是在這種每天頭頂上被「直升機「盤旋著的環境下長大的,從小學到結婚,人生被父母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小學時,每次她和我們一起出去玩的時間父母都要精確到分,不能超過規定時間一分鐘。


因為成績不錯,老師和班上同學都推薦小陽被當選為班上的班長。而她的父母因為怕當小陽當了班長之後要花很多的時間為同學們服務,從而影響學習成績,小陽最終也放棄了當班長的機會。

到了上高中文理分科時,小陽很喜歡文學,想一心學文科,而他的父母則表示:「文科沒有用,學理科。」她只得乖乖地選擇了理科。雖然成績仍然不錯,但是學得很痛苦。


工作後,小陽的父母又擔心她遠嫁。畢業後進了讓她考進了家裡一事業單位,過兩年後又安排了相親。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把自認為好的對的給孩子,而是幫助他去獲得自己想要的。哪怕過程再崎嶇,最起碼是孩子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路。


如同《巨嬰國》中講到,父母將「我必須全能或完美」的嬰兒式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變成「你必須全能或完美」。而實現這一切的方式卻是打罵等原始手段。


韓劇《天空之城》男主之一英才就是在這種「巨嬰王國「下長大的孩子,為了上最好的學校,他的生活被父母掌控定製得完全沒有喘氣的空間,考試的滿分也是被逼出來的。考不到滿分就不准吃飯睡覺,即使生病了也不能落下一天的功課。

父親更是暴躁,動輒就是動手,打得他遍體鱗傷,而母親,一年365天,每天都要認認真真地學習,生病也不能停下。考試考第二名,媽媽會在半夜裡衝進來拿掉他的床墊,成績下滑被媽媽詛咒去死……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認為,愛不是傷害,控制才是一種傷害,如果有傷害那就不是真愛。

我們大人最常犯下的錯誤就在於不把子女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而認為只要自己的目的是好的,就可以不必太講究方式,不必顧及子女的感受。


可是,愛孩子、為孩子好不能等於控制及干涉孩子,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獨立的想法給予一定的分離,以免對他們的人生造成傷害。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

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且常見的邏輯或思維模式?


在回答中,「講得過你的時候和你講道理,講不過你的時候和你講倫理」,得到了一萬三千個贊同。


其實,在適當的時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分離。


所謂「分離」,並不是慢慢放棄對孩子的關愛,而是慢慢調整關愛的方式。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很多父母以為的「愛」孩子,就是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企圖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幫孩子規避可能遇見的風險,甚至安排他的終身。


可孩子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不屬於你,正確的養育孩子,是讓他們活出自己。

正如黃執中在《奇葩說》中說的那樣:完美的人生是充分擁有選擇權。我們讓孩子努力,不是在為孩子做選擇,而是為了讓孩子未來擁有選擇的權利。


我們給孩子自由,不是放棄對孩子的教育,而要有充滿智慧地引導,讓他有機會去選擇自己的道路,去定義自己的完美。

能被定製的是工業品,不能定製的才是藝術品。愛孩子,就給他充分的選擇權,別以愛的名義去束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abclHW8BMH2_cNUgAB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