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台常常能收到媽媽們的留言,
我家是個男孩,感覺帶起來好難啊,
我家是個女孩,想再要個男孩,但害怕教不好,感覺男孩女孩教育起來天壤之別,包媽有沒有什麼方法?
身為一男一女家庭的媽媽,表示快有精神分裂了...
在男孩女孩的教育上,兩者確實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但在日常觀察中發現,許多父母都搞錯了概念,有些正在使用的教育方式甚至在無形之中傷害孩子。
今天重要的不僅有乾貨,還要幫助媽媽們糾正些養男孩養女孩的誤區,
看完下面這些,千萬別再犯了。
女孩哭了正常
男孩哭了丟人
一個小男孩喜歡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摔壞後,哇的一聲就哭了,
結果媽媽當著眾人嚴厲罵道:「男孩子家,哭什麼?丟不丟人」
結果孩子想哭又不敢哭,憋屈的喘不過氣。
女孩在哭泣的時候,往往會受到大人的理解和安撫,
但大多數男孩從小就被規定不允許掉眼淚,只能堅強。
在加拿大公益短片《Boys Don't Cry》中,因父母長期無視情緒,男主長大後變得情緒非常不穩定,他在獨白中說道:
"我是男孩,我也可以有眼淚,我也可以不堅強,我也可以內向,我也可以傷心,我也可以有柔軟的一面……"
一個人悲傷的時候不發泄,不哭,相當於「慢性自殺」。
在心理學上,哭並不代表軟弱,而是在釋放一種情緒信號。
父母在這個時候,不要對孩子進行指責和呵斥,否則會讓孩子遭受雙重打擊的同時進行自我否定。
而是要及時的安撫孩子情緒,滿足他的情緒需求。
男兒有淚不輕談只是種期許,不是規定。
如果沒有讓孩子暢快的宣洩好情緒,未來就只能被情緒掌控。
要記得沒有誰生來就無堅不摧,比逗孩子笑更重要的是,允許他們哭。
女孩「富養」
男孩「窮養」
講一個新聞,
女孩小的時候,父母就對她十分疼愛,推崇富養女的原則:
女兒要什麼買什麼,花十幾萬出國留學,留學期間的一切費用都由父母承擔,直到花完所有積蓄,賣掉房子租房生活。
女兒因在國外生活太累,提出回國發展,回來先提出要整容,
但父親因身體沒有勞動力,全家就靠母親打工掙錢,根本無法再支付醫美昂貴的費用,便拒絕。
誰知女兒不僅沒有提出分擔,反而氣得與母親斷了聯繫。
這位母親說她做過最錯誤的決定,就是把富養女和物質聯繫在了一起。
富養女孩不是用金錢堆砌,而是注重精神眼界上的培養,開闊眼界。
知道這個世界的寬度,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一顆糖就眼巴巴的走。
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主意。
同樣,窮養男孩同樣也不止字面上的意思,
而是讓他多吃苦頭,多遇困難,才不會走上歪門邪道,
不是限制孩子的物質提供,一遍遍的把窮掛在嘴邊用來」鞭策「孩子。
不僅無法激起男孩子的鬥志,反而會讓他變得更加自卑。
無論精神或物質,過分的「優越」或「貧瘠」,都可能引起反噬。
女孩內向正常
男孩內向太「娘」
8歲的小王是個內向的小男孩,
喜歡一個人看書,玩玩具,
路上遇見陌生人時,他要麼抿嘴害羞的笑著不說話,要麼就藏在身後。
媽媽卻對他的行為十分不滿,每次回家後都會說他:
「扭扭捏捏的,能不能別這麼像個女孩?」
容易害羞不愛說話的女孩往往會被誇聽話,但細膩內向的男孩卻總被批評。
愛乾淨,會被說和其他男孩不一樣;
害羞不好意思,會被說像個小姑娘;
情感細膩體貼,會被說太娘...
這些話在降低男孩自我認可度的同時,也是在給女孩貼上一個個標籤。
雖然外向的孩子會更快速的和別人打成一片,但內向也並不是天大的缺點。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曾說:「凡是注意力穩定好的孩子,大多數都屬於內向的。」
蘋果手機創始人喬布斯在上學時期性格就十分內向,頭髮留很長,和同學聚會時總一言不發。
同學都認為他有些孤僻,這種性格持續道工作也沒有改變,但並不影響他成為蘋果公司的CEO。
該手機銷量全球第一,累計約20多億部。
內向不等於反應慢,更不等於笨,內向的孩子更善於獨自思考,也更擅長和自己相處。
女孩成績差沒關係
男孩成績不好不行
張女士家裡一個男孩一個女孩,都在上初中,
為了衝刺好的高中,張女士給兒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女兒上完學校的課就沒有別的事了。
別人問起來兄妹倆為什麼差別如此之大,張女士會說:
「女孩子嘛,學習那麼好乾啥,一般就行。」
但對兒子寄予非常大的希望:
「男孩不一樣,以後是要養家的,學習不好怎麼出人頭地?」
無論什麼時候,好好讀書都是向上走的重要一環。
這幾年,有太多太多優秀的女性在改變著大眾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打破0記錄的自由式滑雪創造者徐夢桃在冬奧會上為中國奪下金牌;
第77屆聯合國大會,來自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高曉力當選聯合國上訴法庭法官,這是首次中國候選人當選。
離美歸國的顏寧,在深圳創建了醫學科學院,培養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人才。
在男女越來越平等的社會背景中,女孩不僅有權利去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
還可以撐起半邊天。
用自己看病的錢創建免費女高,幫助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的燃燈校長張桂梅曾說:
「讀書能夠改變她、父母及家庭三代人的狀況,一定要有改變的勇氣。」
讀書,是為了每個孩子都能有更好的選擇。
而不只是為了隨便完成教育女孩的任務之一。
女孩管得太嚴
男孩放任不管
養兒子操心一陣子,養女兒操心一輩子。
之前有個鄰居,雖然閨女已經成年了,
但父親仍然不允許晚歸,不允許在放假時和朋友出去旅行,不允許在外過夜,
最誇張的是,如果女兒加班晚了,父親會找到單位里跟領導大發脾氣。
看似是無限的寵愛,卻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失去了自主權和隱私權,
還會因為保護的太好,無法體會到社會的多面性,不知道人心險惡,非常容易遇到渣男。
有些已經結婚的女孩,會把另一半的控制當成「愛」,因為父母當初也是這麼對她的。
父母可以守護她們的安全,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她們明確底線,辨別以及化解危險的能力。
而不是用所謂的保護去限制她們的發展,因為女孩也總有離開父母,走出家門的那天
相反,很多父母不會幹涉男孩的生活,往往採用「散養」的方式,真在外惹禍了,就用「男孩子嘛,反正都調皮」一嘴帶過。
像前段時間包媽剛剛寫過的李天一就是很好的例子,
父親和母親都是國內著名的歌唱家,五十多歲有了他,疼愛有加,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
李雙江不止一次說:「我們不會過高要求孩子,不期望孩子人生多『成功』,只願他快樂、自由地成長,有點個性、帶點叛逆也是天性。」
李天一在外飆車撞人,侵犯女生,都是父母一次次原諒他然後去擅後,
結果入獄十年,父母的名聲也急速下降。
過度的苛刻和自由,對孩子的成長來講,都是一種傷害。
包媽碎碎念
男孩女孩在教育上的根本不同,並不是性別,而是生理上的構造。
不論男孩還是女孩,每個孩子都擁有自己的人生,都要擁有自己的專屬體驗。
他們不需要生活在象牙塔里,而是要學會在風雨中前行。
人生是曠野,並非軌道。
培養出全面健康的孩子的前提是,
平等且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