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這幾天,一條短視頻火了:一個小女孩晚上9點上床睡覺,睡到11點多,迷迷糊糊爬起來以為天亮了,哭著刷牙要上學,邊刷邊和媽媽哭訴:昨天晚上我好像沒合眼!
睡糊塗以為到上學時間的萌娃,讓人忍俊不禁,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童年。
網友紛紛吐槽自己上學時的囧事:
@記得初中時,有天睡午覺睡到下午5點,起來後驚慌失措,哭著跟媽媽說:媽,我下午上課遲到了,你也不叫我,你幫我跟老師請個說我病了!我媽笑死了說:今天是周六啊!
@大四考研黨,前段時間,有次早上三點多醒了,迷迷糊糊好象看錯了時間,以為已經遲到了,掙扎著爬起來,準備穿衣服,又看了眼表,才安心的繼續睡下
@ 我們幼兒園中班,一次幼兒園系統出問題,顯示沒有作業,問孩子兩遍也說沒留。到了半夜兩點,突然哇哇大哭,說是沒做作業,邊哭邊要寫作業,我們問什麼作業,孩子也說不清楚,哄了好久才睡著。
@我干過這事,夏天午睡一覺醒來,下午六點以為早上六點,一邊哭一邊收拾東西準備去學校,爸媽笑瘋了,跟我說是下午,我還不信,一直到天黑了才信。
數九隆冬,天氣寒冷,家有上學娃,都遇到個新挑戰:叫孩子起床。也是,被窩裡暖和舒服,睡得正香,外面凍死個人,誰願意起來啊?
何況,學校規矩多、壓力大,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上學真是苦不堪言,有人調侃:
「被窩它不暖嗎?為什麼要離開它?為什麼要起床?為什麼啊啊啊啊啊啊!」
「鐵打的身體,磁鐵打的床」.....
也有媽媽抱怨,每天叫孩子起床,像打場仗一樣,實在太難了:"我們家娃現在起床就很困難,時常半個小時都叫不動,一大早就被他搞得非常暴躁。現在冬天,大人自己還要克服早起的各種障礙,還得把小朋友叫起來,準備好早飯,還要看有什麼東西落下,真跟打仗一樣。」
為了讓孩子按時起床不遲到,不論國內國外,家長們費盡了心思,腦洞大開,發明了各種叫醒方式:
「現場報道」式
在中國台灣台南的一個爸爸,國為怎麼叫女兒也不肯起床,索性搞起了「現場報道」,介紹自己身在何處。
這個爸爸還說,估計女兒是因為嚴重的起床氣造成了心情的不便.....,這樣訓練有素、出口成章的老爸一看就是新聞記者出身。做慣了現場報道,用這種方式來報道女兒的不起床。
點評:
雖然女兒哭哭啼啼,很不開心,不過,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方式,對於女兒覺察此時自己的情緒狀態、學會調節心情,用第三方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搞衛生」式
在《少年說》中,一個中學生走到天台上,「控訴」媽媽,叫自己起床招數實在太多:
睡得正香的時候,媽媽搞衛生,吸塵器「嗚嗚」地響,把自己吵醒,媽媽還假惺惺地問上一句:「么兒,把你吵醒了沒有?」
還是這個媽媽,女兒夏天睡得正香,不肯醒來,她就讓爸爸把空調關上,還要把被子給女兒捂上,嚇得女兒趕快爬起來,「下次能不能不要這麼坑我, 讓我多睡會兒?」
點評:
「連虎帶蒙」、「連凶帶嚇」式的叫醒方式,雖然有些坑,不過對於親子關係好的家庭,也算作一劑情感的調節劑,可以潤滑親情,也能看出媽媽的聰明、可愛、小調皮。
「放音頻」式
孩子不起床,大人怎麼說都不聽?好吧好吧,父母說話不好使,有人說話保准管用!
有家長拿著勵志專家的視頻,在女兒耳邊播放:「你怎麼睡得著的?你這個年齡段,睡得著覺?有點出息沒有?」
點評:
專家的話,道出了家長的心聲,小小年紀,睡什麼懶覺?有什麼出息?女兒當即醒來,不再磨蹭,乖乖起床。
「謊報軍情」式
都說老師說話最管用,學生都怕老師。叫孩子起床,家長不好使,還得老師來。
這不,有個媽媽,拿個洗面奶當手機,叫醒熟睡的兒子:「兒子,你們老師來電話了,讓你回話」。
睡夢中的兒子,趕緊醒來,懵頭懵臉地拿起手機(洗面奶)接聽老師的聖旨,媽媽在一旁得逞地笑.....
點評:
假傳聖旨,借老師來催孩子起床,這一招不建議用。一方面,總是這樣「狼來了」,容易讓家長的誠信掃地,孩子不再相信父母,另一方面,也會動搖老師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對教育教學不利。
「請樂隊」式
國外有個媽媽更絕,女兒怎麼也不肯起床,她索性叫了個小樂隊,圍著女兒的床吹奏個不停
女兒又氣又羞又無奈,只得起床......
點評:
國情不同,暫不評論~~~
看來,為了孩子按時起床,父母真是操碎了心,你有哪種更實用的方法嗎?歡迎評論留言、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XmiIfG8BMH2_cNUgv8Ro.html親子心理師徐婧英: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